宋辽金文学教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687260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辽金文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宋辽金文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宋辽金文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宋辽金文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宋辽金文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辽金文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辽金文学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宋代社会历史文化概况,掌握宋代政治文化思想与宋代文学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宋词兴盛的来由。教学难点: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与作家文学创作的关系。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强敌的威胁之下,一直积弱不振。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宋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公元1279年南宋亡。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1、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2、;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第二节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1、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2、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3、诗文中爱国主题的弘扬。第三节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2、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3、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4、审美情趣的转变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第四节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与词的兴盛;3、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第五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一、古文:1、宋代古文对唐

3、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2、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3、古文风格的变化;4、古文的普及。二、诗:1、宋诗对唐诗的因革;2、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3、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4、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三、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宋词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艺术风格多样。1、宋词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词中最常用的词调都定型于宋代;词的过片、句读、字声等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词的声律、章法、句法格外细密。2、宋词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宋词的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咏物词、咏史词、田园词、爱情词、赠答词、送别词、谐谑词应有尽

4、有;宋词艺术风格上也是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秾丽相竞。四、辽金诗文的成就思考题:1、宋诗对唐诗有何因革?2、如何理解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第一章宋初文学(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宋初文学的概貌和宋初文学的特点。教学重点:宋初“三休”诗人的创作特色。教学难点:西昆体诗的理解。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1、王禹偁是宋初首先提倡古文的作家之一,他不满意晚唐五代以来“秉笔多艳冶”的浮靡卑弱文风,推崇韩柳,认为文章是用来“传道而明心”(答张扶书)的,应该做到“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再答张扶书)。他的创作实践也较好地体现了他的主张。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如待漏院论、唐河

5、店妪传、黄冈竹楼记等,都是他的名篇。2、柳开和王禹偁同是宋初倡导古文的作家,柳开和穆修都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鲜明的复古主张。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一、白体诗人和王禹偁1、宋初馆阁唱和之风盛行,多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风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2、王禹偁也学白体,但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谕诗。写了许多反映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总体上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作品讲读】

6、 村行 “ 数峰无语”句以移情拟人手法写山,构思精妙,山峰本不能言,以“无语”称之,“立斜阳”更见晚山有情。颈联色彩明艳美丽,“ 胭脂色”与“白雪香”此红彼白,有色有香;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作者思乡归隐之意,包含着贬官失意,异乡漂泊 的沦落之感。风格淡雅,词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得白居易神韵,也是白体诗的代表作。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

7、诗稍微充实一些。【作品讲读】 山园小梅 颔联写梅花先抓住梅的倒影,从虚处着笔,渲染出静寂的气氛:疏淡的梅枝横出斜逸于水上,香气在空中浮动,极富有画面之感。“月黄昏”和“暗香”的配合更显朦胧清幽,构成清雅超逸的意境。将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的气质写尽了,写绝了。司马光称其“曲尽梅之神态”(温公诗话)梅花的这种品质也正寄托着作者高雅幽逸、超然物外情趣。苏轼书林逋诗后曰:“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 第三节西昆体的盛衰一、西昆酬唱集的成书及“西昆体”。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8、。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西昆体的作家主要是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点。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其缺陷是独得李诗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三、西昆体的衰微及其原因。西昆体衰微的原因:诗歌体裁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徒有模仿,缺乏自立的精神。这些缺陷导致它不能担当起开辟宋代诗歌艺术新境的任务。讲读作品王禹偁:黄冈新建竹楼记村行林逋:山园小梅杨亿:泪(其一)教学建议本章应以引导学生自学为主。思考题:1、 王禹稱对宋初文风的形成的作用?2、 林逋

9、咏梅诗的审美特征。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北宋前期重要词人的创作情况。教学重点:词风的转变;晏殊范仲淹词。教学难点: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一、晏殊的词晏殊的词虽多写男女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已过滤了花间词的轻佻艳冶,而显得纯净雅致,温润秀洁。【作品讲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词写悼惜春残,感伤年华流逝。“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上句伤春,留露出惋惜之情,下句写 “相识燕归来”又转为理性的旷达,淡淡的忧伤中渗透着一种旷达,无奈之中又有一种圆融的观照。两句属对工巧、自然浑成。全词含蕴浑融、闲雅平静的意境。王灼碧鸡漫志中说:晏殊词 “风流

10、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此。”二、欧阳修的词欧阳修是北宋前中期的文坛领袖。欧词上承南唐遗绪,受冯延巳影响。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概:“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欧阳修的词在因循中有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呼应。【作品讲读】 踏莎行候馆梅残 上片从行人落笔,写行人旅途思家。“残梅”、“细柳”、“草熏”、“风暖”展示出一种早春迷人的景色,在此背景之下抒写离愁别恨,更显得柔情缱绻。“迢迢不断如春水”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下片从闺中思妇落笔,

11、写闺中思妇怅望念远。蝶恋花庭院深深 上片写深闺女子独倚高楼,盼往日情人而不得,因而产生失望、幽怨、怅恨的迟暮感。连用三个深字,不仅写出庭院之深,也写出院中居人与外界隔绝之深,寂寞苦闷之深,以景托情,词意深婉。李清照尤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下片写伤春,语意浑成,刻画深致。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也?”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一、范仲淹的词全宋词现存范仲淹词五

12、首。范词独辟蹊径写边塞生活,为词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作品讲读】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据宋人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歌数阙,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呼为穷塞主之词。” 上片写西北边塞风景,紧扣一 “异”字,境苍莽雄阔。下片抒情,抒发将士忧国思乡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此词能从五代词的宫闱闺阁、楼台亭院,走向江山塞漠,摆脱浅斟低唱,实发宋人豪放之先声。二、张先的词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他的词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

13、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三、王安石的词王安石的词已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而主要是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其表现功能已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刘熙载艺概卷四说其风格能“一洗五代旧习”。【作品讲读】桂枝香金陵怀古 上片写景,极写登高所见金陵壮丽的晚秋景色,下片怀古,叙六朝之盛衰,伤时叹今,寄慨遥深,立意高远。全词风格豪健,写景壮阔,笔力刚劲。增修笺注草堂诗余后集卷上引

14、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第三节柳永词的新变一、柳永的生平。 柳永青年时代在汴京游学时,常出入于烟花柳巷,与伶工、乐伎相往来,这种生活影响了他创作。后改名柳永,才考中进士,做过定海晓峰盐场督官、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屯田”。他终生贫困潦倒,相传死后家无余资,是妓女们出资把他安葬的。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二、柳永的词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2、市民情调的表现。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

15、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趣。具体表现为:一、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二、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三、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四、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3、俚俗语言的运用。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的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4、铺叙与白描。柳永词在表现方法上创造性的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5、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柳永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的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