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培养技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87143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蘑菇培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蘑菇培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蘑菇培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蘑菇培养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蘑菇培养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蘑菇培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蘑菇培养技术(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蘑菇培养技术一、菇房的消毒秋菇栽种以前菇房的消毒非常重要。为避免菇房内菌虱的发生,首先应在菇房闲置期连续进行次杀虫,间隔半个月,药剂用天皇星四螨嗪倍配合使用对菇房进行喷雾,以杀死螨虫与螨虫卵,降低病虫指数。在进料前一星期每平方尺用公斤甲醛公斤敌敌畏,在室内密闭熏蒸小时,达到杀虫灭菌的效果。二、培养料的配制蘑菇培养料的配制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碳氮比保持在:,氮素含量过高,容易造成菌丝徒长,产生较多氨气,而难以结菇;碳素含量过高而氮素含量过低,则会影响堆料的温度与产量。()牛粪的预堆与稻草的预湿将干牛粪在粪草堆料前一星期在场地上预湿,然后撒入过磷酸钙公斤、尿素公斤再建堆,天后翻一次料,再过天翻

2、一次,天以后与稻草建堆,这样有利于养分 的分解与利用。稻草应切成厘米长的小段,用清水隔夜浸湿。()粪草培养料的配制(按平方尺计算)稻草公斤,麦草公斤,干牛粪公斤、过磷酸钙公斤,尿素公斤,石膏粉公斤、石灰公斤。建堆时应注意先铺一层稻草再铺一层粪,一层一层往上堆积,高度为米左右,宽米左右,翻料时间应以天、天、天三次为好。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石膏与石灰。在第三次翻料时用试纸检测培养料的酸碱度,若低于,可在此次翻料时加入少量生石灰调整酸碱度,如果培养料值超过,可用少量甲醛在翻料时喷洒中和。堆料时间应掌握在天之间,不宜过短,否则易产生氨气或培养料过生。培养料若堆在露天,应防止料面干燥、日晒雨淋,四周用稻草

3、或草帘覆盖,在翻料时应将边料放到里面。每次翻料的时间都不能固定,当料温由往下降时,应及时翻堆,补充新鲜空气,防止无氧发酵,放入一定量的麦草有利于提高透气性。第三次翻料后天,料温上升至时应在中午趁热进房,将培养料堆放在菇床的上、中层,堆成垄式,小时后菇房的平均温度可达左右,此时可放入煤炉加温。三、后发酵的管理后发酵是夺取蘑菇高产的关键,时间需要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升温阶段:用煤炉加温使培养料温度升至,保持小时左右,可以杀虫灭菌。在加煤时可略开门窗,补充新鲜空气,加煤后人必须立即退出菇房,以防煤气中毒。()保温阶段:熄灭部分炉子,将培养料温度降至,维持天。这段时间是后发酵的主要阶段,培养料中

4、的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促进养分的转化,有利于日后蘑菇菌丝对养分的吸收。在此期间也应随时注意菇房适当通风换气,以保证整个后发酵期间培养料内有充足的空气,防止培养料厌氧发酵。()降温阶段:将料温逐渐降至,保持小时,当降至以下时,开门窗使料温迅速下降,后发酵全过程结束。后发酵成功的标准是:大量的白色高温放线菌遍及整个料层。料层深咖啡色,无氨臭气,带有甜面包气味的香味。草有弹性,有光泽,一拉即断。 蘑菇种植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些问题1、什么叫发酵?什么叫前发酵和后发酵?答:在蘑菇栽培中,发酵指培养料在微生物参与下的堆沤过程。前发酵也称一次发酵,是指采用一次性在室外进行的传统发酵;后发酵也叫二次发酵,是指

5、前期在室外,后期在菇房内进行的发酵。2、采用二次发酵栽培蘑菇有什么优点?答:采用二次发酵,可使堆肥进一步腐熟,病原菌、害虫大为减少,有碍蘑菇菌丝生长的游离氨基本消失,对蘑菇生长发育有利的微生物群体生长良好,产出的蘑菇表现为品质好(肉厚、洁白、结实、菇脚大、个体均匀、不易畸形、不易开伞),产量高,比传统栽培法增产1520%。3、蘑菇生产的程序怎样?答:原料预湿;加辅料进行发酵; 培养料上菇床;有条件的可进行二次发酵;播种;养菌;覆土;出菇;采菇4、优质蘑菇种的特征是什么?答:优质栽培种颜色灰白、密集、呈细绒状、上下均匀,没有黄白色的厚菌被和生长极快的扇形变异,无杂菌感染和虫害,有蘑菇菌种正常的香

6、味。5、蘑菇栽培对温度有什么要求?答:蘑菇菌丝体生长温度为5-30度,16度以下生长缓慢,最适温度为22-26 度。菇体发生、生长温度16-22度为宜,菇体组织致密、质量好、不宜开伞。温差刺激是蘑菇原基发生的重要条件。菇体生长过程中需要恒温。6、蘑菇栽培对湿度有什么要求?答:菌丝生长需培养料含水量为65%-68%,即用手紧握料,手指间有水浸出并滴下一滴,空气湿度为85%-90%。子实体生长需覆土的含水量为17%- 20%,即手握一把土成团,落地即散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7、蘑菇栽培中对空气、光照的要求是什么?答:蘑菇为喜氧性真菌,但在菌丝生长阶段,菇房不需要较大通风,子实体的形成

7、与生长阶段需充足的氧气。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都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洁白而柔嫩。8、蘑菇发酵料怎样进行翻堆?答:料内温度每天测23次,最理想的温度要求达到70度以上,大约7天左右,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翻时把石膏均匀加入,堆形改为1.8米宽 ,高度不变,翻时加水应掌握在紧握一把料能滴下67滴水为宜。约6天左右进行第二次翻堆,这次适当调整水分,堆形适当缩小。第三次翻堆时一般不再加水,此时应测PH,偏低时要用石灰进行调节,具体的翻堆次数,还应根据料堆温度等灵活掌握,一般为34次。9、蘑菇发酵料温不升或上升缓慢的原因是什么?答:如果料温上升缓慢,最高温度低于45度,则达不到发酵目的

8、,主要原因如下:(1)选用了发霉变质或发过热的粪草,已经丧失了发热能力。(2)料堆太小或气温太低或风大致使料堆失水较多。(3)粪草比例不合理(4)料堆内过于干燥或湿度过大。遇到以上情况时应提早翻堆,然后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措施,改善不利因素。10、蘑菇发酵料翻堆时应掌握的原则是什么?答:(1)每次翻堆都是在料温不再上升往下降时开始翻。(2) 翻时要把上下里外全部翻匀,粪草要抖松,促使均匀一致。(3) 整个一次发酵过程喷水应掌握“一湿、二调、三看”的原则,即第一次翻时水要加足,第二次适当加水分,第三次看料本身的干湿情况来决定是否加水。(4) 料堆要整齐,堆边要垂直,堆顶为龟背形。(5)下雨时要用塑料

9、布盖住,天晴时揭开,增加透气,不下雨时可露天堆制。若有棚顶最好,可防暴晒、防雨淋。11、蘑菇发酵料达到什么标准为宜?答:颜色为暗褐色 、无臭味、 无氨气、有料香,有白色放线菌菌落,草长1015公分,一拉即断,粪草均匀,料疏松,水分6568%,即:用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欲滴而不下,或仅能滴下一滴水来。PH要求7.57.8。12、蘑菇发酵料过熟会带来哪些问题?答:(1)很大一部分营养成分被微生物消耗掉,因而降低了培养料的肥效。(2)秸秆腐熟成粉,培养料无弹性,通气性能差,不利于蘑菇菌丝生长。(3)过熟的培养料,常因堆制时间过长,易滋生病虫害,破坏培养料养分。(4)过熟的培养料,会积累多量的代谢废物

10、,其酸碱度往往超出标准要求。13、蘑菇种植场地的选择有何要求?答:必须要求:远离畜禽舍、仓库和有污染的化工厂等。保温保湿好、空气流畅、无直射光。水源充足、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14、蘑菇种植地面制畦及床架结构怎样安排?答:棚内需制畦时,应充分利用地面面积,畦宽一般为1-1.5米,长不限,畦两边的人行道宽为40公分,地下畦深20公分,地上畦可直接在地上铺料,留出要求的宽度即可。床架结构必须坚固、平整,可用竹木结构,有条件的可用钢筋水泥、钢、铁结构等。床架之间高60公分,挡板高20公分,走道宽50公分,距地面20公分以上,据实际情况定层数。15、蘑菇培养料铺床播种有什么要求?答:将发酵好的料直接运到

11、菇床上,摊开铺成25公分厚左右。在室内搞发酵的,等料温降到28度时即可播种。播种方法:(1)可采用混播:一平方米播一升菌种,其中四分之三播到料内,四分之一撒在表面。(2)可采用穴播:行、株距为10乘10公分,穴深10公分以上,将大部分菌种播入穴中,少部分撒在表面,然后用少量草料覆盖并压平,用种量同上。16、蘑菇养菌期间怎样管理?答:播种完毕,用消过毒的塑料薄膜盖住,三天之内不需要较大通风,不需要喷水,绝对避光,三天后微通风,菇房内不要使人感到闷热,要有新鲜空气,菇房湿度控制在22-26度,空气相对湿度85-90 %。一般15天左右,当菌丝长到料的三分之二处时,即可覆土。17、种植蘑菇为什么要覆

12、土?答:覆土能有效地调节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及湿度、温度、氧气、PH值等环境条件,促进菌丝体的旺盛生长,覆土对成熟菌丝体有机械的刺激作用,促进菌丝体的纽结,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18、蘑菇覆土材料的要求及覆土的方法怎样?答:土质选择田下生土,通常在表层以下20-30公分挖取,要求:一不粘、二不沙、三喷水后不板结。也可选择粘土加15%粉煤灰。挖土后让阳光暴晒并敲成颗粒,最大颗粒直径不超过1.5公分为宜。并对土进行杀虫、灭菌、调PH值。上床土时可采用一次性覆土法,覆土厚度为2.5-3公分。19、蘑菇覆土后的管理有什么要求?答:覆土后的菇房要求温度、湿度依然是22-26度、85-90%,同前期

13、养菌期一样。保持好覆土层的水分,一般为覆土后三天把水调至标准状,以后的时间尽量不调水。20、蘑菇出菇期间如何管理?答:此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温度16度左右,当覆土表面形成米粒大小的白色子实体时,出现干燥需要喷水时一定要轻轻喷,量要少,雾滴要细,或只向空中和墙壁喷水。当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时,稍微加大喷水量和喷水次数,根据出菇的密度,菇多多喷,菇少少喷,采菇高峰期一般不喷水。21、怎样掌握蘑菇的采菇时间和方法?答:当菌盖直径达到市场所要求的大小时,可采收,但要切记千万不要等到开伞时再采。采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捏菌盖旋转连根扭下,用小刀削去菇根。采时不要伤害小菇,每潮菇采完后,都要

14、进行清床,及时清理料面上的死菇及采菇残留物,并把采菇留下的孔洞用消过毒的覆土补平。22、蘑菇疣孢霉病防治方法答:症状:蘑菇子实体的不同发育期,其症状表现不同。疣孢霉菌丝灰白色,疏松,气生菌丝发达。发生规律:疣孢霉是一种土壤真菌,蘑菇栽培中,疣孢霉主要是随覆土传入菇房,多发生在高温、高湿,通风换气不良的菇棚,温度17度以上适合此病发生。防治方法:菇棚应选择在无污染的地方;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覆土严格消毒;一旦发生该病,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房通风,并降低温度在15度以下,摘除病菇。23、蘑菇轮枝霉病防治方法答:症状:子实体发育后期感病,菌盖顶部长出丘疹状的小凸起,或出现褐色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发

15、生规律:在蘑菇栽培中,主要是通过覆土带菌进入菇棚。菇棚高温(20度以上)、高湿(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极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出菇期温度降到15度以下,相对湿度降到8085%,;一旦发病,应停止喷水,加强通风,及时摘除病菇并集中处理。对发病菇床用2%福尔马林局部喷洒消毒处理,使用过的工具用2%或1%的漂白粉消毒。24、蘑菇软腐病防治方法答:症状:主要发生在菇床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绒毛状霉层,先从菇柄发病,尔后蔓延至菇盖。菇盖初期出现淡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病菇用指稍加触动即倒下。发生规律:通过被污染的覆土、空气、水、昆虫传播。防治方法:加强菇棚通风;将培养料、覆土的酸碱度调为PH值6.57.0;床面发病点撒石灰粉,覆盖面要大于发病面,以控制病菌的蔓延。25、蘑菇菇脚粗糙病防治方法答:症状:蘑菇子实体受侵染后,菌柄和菌盖明显变色,后期变成褐色,菌柄表面裂开,变得很粗糙。发生规律:此病原菌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