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五美食随笔:荷包蛋秘籍.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87076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启五美食随笔:荷包蛋秘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郑启五美食随笔:荷包蛋秘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郑启五美食随笔:荷包蛋秘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郑启五美食随笔:荷包蛋秘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启五美食随笔:荷包蛋秘籍.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荷包蛋秘籍郑启五有一种专家,可无师自通,浑然天成。此家美名曰“美食家”。梁实秋先生在他的雅舍谈吃中就曾这么洋洋自得谦虚了一番,称他这个美食家不过就是不停地吃,吃了几十年就自然成家了。我以为要努力吃出个美食家,必须得心嘴并用。比如一只貌也平平,味也平平的荷包蛋,我就留心吃了它几十年,如今基本修炼到家,可自诩为“荷包蛋家”了,属美食家中偏科一族,单项突出。“荷包蛋”一名挺秀气,但我们大大咧咧的闽南人简呼为“蛋包”,构词上与“肉包”、“草包”异曲同工。读过一篇国际运动会自助午餐的报道,号称礼仪之邦的东道主在菜的花色品种上竭尽丰盛之能事,然而在各路菜肴中首先告罄的总是荷包蛋。各种肤色的运动员不论握的

2、是刀又或筷子,却都要光顾此君。蛋包莫不是食品语言中最为通达的“世界语”?我曾在芝加哥大学国际学舍小住,美国那个鬼地方,吃的东西以生冷为主,想喝一杯热水都不容易。餐厅里蛋糕、牛奶、色拉、火腿肠、水果全都是一副“生冷面孔”。这时飘来了煎荷包蛋的焦香,只见一位金发碧眼的小伙子正现煎现卖。总算看到点热气了,我大喜过望,要了一只。结账时发现被宰了一刀,一只热的煎荷包蛋比冷的水煮蛋要贵五倍之多!原因是水煮蛋可以机械化生产而煎荷包蛋是人工操作。早知如此,我还不如忍着点,待回国后再痛享热菜热汤热蛋包!突然想起小时候闹“文革”,看大字报,有个“大走资派”的罪行之一是要保姆煎出蛋黄可流动的蛋包,“如此刁难工人大婶

3、,是可忍孰不可忍!”多年之后才知道上了红卫兵胡说八道的当:我成家后才学煎蛋包,煎出的成果酥黄浑圆,可筷子一戳,包心的蛋黄就一涌而出,原来煎“走资派蛋包”不难,难的是外不焦而内熟。妻子拒吃包这稀蛋黄的荷包蛋,我只好伸出舌头收拾残局。有人教我煎至中途加点开水,我却屡试不果。非要下有文火上有耐心,方能让蛋心结得如同一轮金黄的圆月一般。我性急一辈子,自有煎荷包蛋磨练我处事的耐心。相形之下水煮荷包蛋方便得多也痛快得多。我在农村插队落户时一度负责晒谷子,晒场边上的裁缝铺兼售农家的鸭蛋,我饿得受不了时就会考虑再三,实施一回豪华享受:吃一只水煮荷包蛋!那时一个蛋8分钱,几乎是我一天的工分。然而也只有在那样的情

4、况下,人才会全身心地感受着一只水煮荷包蛋丰富的营养和无比的鲜美。今非昔比,区区荷包蛋已不足挂齿。但圆圆的蛋心仍无比顽强地在传统风俗中扮演着圆满的象征:那年晚饭后我跟随妻子去拜会一位远亲,主人立刻煮了两只荷包蛋,且加糖加红枣。我极力想客气掉,但倒贴的“福”字、大红的灯笼、袅袅的香烟都告诉我:这荷包蛋必须吃,以成全主人对我那小家庭圆满幸福的祝福。可怕的是那两只荷包蛋硕大无比,至今我仍怀疑是火鸡蛋。为了使已经近乎饱和的胃能为火鸡再腾出空间,我便一边吃一边回味“晒场荷包蛋”的风味,终于成功地把两只大蛋咽下肚里。以上点滴,便是我修炼成“蛋包家”经历的二三事。其实天下“蛋包家”比比皆是,如果您已说不出您此生吃下了多少荷包蛋的话,那么您也算是一位了,来吧,这回轮到您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