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生活知行合一破解初中思品课教学难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870646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导生活知行合一破解初中思品课教学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指导生活知行合一破解初中思品课教学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指导生活知行合一破解初中思品课教学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指导生活知行合一破解初中思品课教学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指导生活知行合一破解初中思品课教学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导生活知行合一破解初中思品课教学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导生活知行合一破解初中思品课教学难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指导生活 知行合一 破解初中思品课教学难题黄永晃内容提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然而,初中生在学习过程存在对思品课的“知”不牢固,“行”打折扣现象,为破解教学难题,我校教师以通过改进学习评价机制缩小初中生思品知识认同度与实施度差距的研究课题引领,编制校本教材我们身边的思品课导学案,坚持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知行合一,思品课与时事政治学习结合,与学校德育结合,思品课回归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升思品课学科素养,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关键字 学案导学 指导生活 参与活动 知行

2、合一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多年来,初中思想品德课(下称思品课)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国家课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引导促进作用,取得了成效。然而,学生在学习思品课过程存在学习不到位现象:对思品课的“知”不牢固,相当的学生对学习思品课兴趣不大,重视不够,为应付中考拿高分而学习,中考完后,课本知识很快丢掉,没能形成后续学习能力。学习思品课“行”打折扣

3、,未能内化思品课的知识,形成自觉的行动,达到知行合一;表现为强调自我,未能尊重父母,关心他人,未能尊重生命,保护环境,遵守纪律等。由此成为困扰初中思品课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是学习脱离生活实践,脱离社会实际,学生概念化、孤立化地记诵知识,往往着重记住课本的知识,掌握了一些答题方法与技巧,而缺乏对知识情感的体现,缺乏对生活、社会实际的深入理解,以影响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不少老师在教学过程,往往重视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教师传授知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现与获得,重视指导答题方法、技巧忽视学生成长过程的生活指导,由此难以达到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现理解知识,

4、在养成行为规范中形成良好品质的目的。学生在学习思品课过程如何达到知行合一,形成良好品质?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思想品德课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要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

5、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教学要适应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体现,让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初中学生学习思品课过程也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过程,同样是道德的知情意行统一过程。为此,思品课的教学重要的是准确把握思品课的德育性,避免慨念化、孤立化地传授知识,使知识的学习适应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概念知识,晓之于理;更要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导之以情,培养道德意志,坚持去做,成为自觉的行为规范,达到持之以恒。如何突破初中思品课教学的难题,让学生学习思品课达到知行合一?多年来我校思品科教师进行如下探索:一、编写用好校本导学

6、案,深化学习达到知行合一 我校思品科老师以通过改进学习评价机制缩小初中生思品知识认同度与实施度差距的研究课题(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学C类课题)研究为指引,科组全体老师经过多年教学探索,编写了蓝天校本教材我们身边的思品课导学案。导学案大量情景素材来自学生生活的蓝天校园、海珠区、广州市,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亲切感,使知识、能力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如八年级下册第一课导学案部分案例:第一课第一课时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课标导引】略【自主预习】略【思考探究】一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情境一: 2002年,在庄严的国徽下,海珠区人民法院代表再次接受“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院”荣誉表彰,成

7、为广东省唯一两次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院”称号的基层法院,被打工者和困难群众誉为保护神。 问题1:海珠区人民法院力争成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院”,你对“人民”如何看法?答: 问题2:根据课本回答法官们努力为之服务的全体人民在现阶段包括哪些人?答: 【思考探究】二 法律确认、保障权利情境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2006年9月18日,广州市蓝天中学黄永晃校长作为凤阳街第七选区代表候选人在与选民见面会上回答选民提问,这次

8、选举所需的场地、经费均由政府相关部门做了妥善的安排,保证选举顺利进行。从充满活力的年青人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凤阳街的选民们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黄永晃校长代表民意当选为海珠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问题1:以上情景再次证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答: 问题2:请结合上述情景说说什么是公民权利?其中什么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答: 一位祖居凤阳街的美籍华人回国探亲,他带着小孙子看到街坊们选举人大代表的场面,感慨地说:“这才是我们自己的家呀!”小孙子拉着他的手说:“爷爷,你也投票吧。”问题3:请问这位美籍华人能投票吗?暨此谈谈人民与公民的区别。答: 【知行合一】“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系列一-第一课主题探究活动活动

9、目的:培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主人翁意识。活动要求:根据自身经历或通过新闻时事观察到的具体案例,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写出相关评论。(侧重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案例)活动过程:选取新闻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自身经历的图片和文字)我的评论:我们身边的思品课导学案实施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统一,学生学习的知与行合一。第一步,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本的主干知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以问题为中心,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体现生活的学习方案。我校思品科组全体老师每人承担课本一部分内容,在个人认真备课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大家智慧

10、,不断修改我们身边的思品课导学案,教师个人在使用导学案过程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调整导学案,上完课后,老师及时反思,进一步改进完善导学案。第二步, 实施导学案:上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根据导学案要求,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与主干知识,在阅读课本基础上,个人尝试完成导学案提供的思考探究问题,在预习中完成导学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开始上课,老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精讲本课的学习目标及主干知识,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在小组内共同研讨、以求解决;接着让小组代表展示问题探究的成果,老师根据不同问题进行点评、归纳。教学过程老师要关注不同水平、不同态度学生的学习

11、差别,也要及时运用课堂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学。第三步,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知行合一栏目的作业,指导学生参与体现知识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做好观察者与行动者的角色,以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效果。二、结合时政学习,关注社会生活,拓展学习达到知行合一时事政治学习是思品课课本知识学习的延续与拓展,也是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结合时事政治学习成为我校思品课教学的一大亮点。国内外时事政治,如党与国家的重大会议及重大方针政策,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社会民生大事等,无疑是思品课本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背景材料。由我校思品科老师组织并主讲的时事

12、专题讲座每月一次开讲,点评社会热点问题,如上学期主讲的中国梦与青少年的追求,广州市推进的垃圾分类与我们的责任等,每次时事讲座要求学生同时完成时事作业,以加深理解时事内容。老师们注意收集时事政治新信息、鲜活材料编进导学案,用好广州市教研室主编的时事小册子,指导学生学习,加深理解课本知识,提升其学科素养。学校利用电子屏幕、广播每天定时播出中央电视台、电台的新闻联播,学校阅报栏有当天的广州日报供师生阅读,及时生动地传播时政信息。此外,开拓校本课程,思品科老师组织时政学习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时政学习活动。许多同学踊跃报名参加,不少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参加广州市教研室组织的时事知识竞赛活动、思想品德课指导

13、我成长的小论文比赛,并获得多项的一等奖、二等奖。我校同学通过学习时事政治,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习惯,提升了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能力,提升了学生道德素养。三、思品课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密切结合,内化知识达到知行合一我校思品课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深入到校园生活,与学校德育密切结合,与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系列教育活动相结合。如结合思品课理想教育内容,每年组织百日中考誓师大会,初三学生与父母、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进行励志教育与理想教育。结合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建设生态文明的思品课内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我校创广东省绿色学校,建设生态校园活动;指导学生养成垃圾分类、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的习

14、惯。结合孝敬父母,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教材内容,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在集体中成长的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义卖活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逐步形成了我校优质的午休管理,全校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此外,我们身边的思品课导学案根据初一至初三教材内容,安排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做好观察者与行动者的角色,参与多项教育活动,在提高思想品德知识认同度的同时,缩小知与行两者的差距,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力求使知识的内化,形成文明行为,养成良好品质。 2014.2.3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2.陶行知著中国教育的觉醒陶行知文集群言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3.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2013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