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汉字小故事.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6870608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汉字小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于汉字小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于汉字小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于汉字小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于汉字小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于汉字小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汉字小故事.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选文档关于汉字小故事导语: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接下来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汉字小故事,欢迎借鉴。关于汉字小故事一:汉字的谐音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的手段,其他,汉语中同音词很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相同。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相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回味的意思。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悲伤和抗衡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写出好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如宋代流行的歌谣:打破筒,泼了菜,即是人间好世界。杀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歌谣中运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

2、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筒”与“童”音谐,“菜”与“蔡”音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他们水火不容的感情。这种汉字的谐音经过屡次使用此后,形成一种修辞方法为谐音体。从子夜歌起便不断被使用。比方:“始6欲识郎心,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行匹。”这首歌描述爱情的波折,开始相恋时,希望两颗心能合而为一,专心相爱,可是情况此后发生了变化,就像理好的丝进入了破织机相同,既不行帛,也不行匹。它的“丝”与“思”音谐,以“丝”寓“思”,“匹”与般配的“匹”谐,指不能够成双。在情歌中常有的还有以“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

3、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谐音不但在民间歌谣中表现,而且广泛运用于人们的平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比方,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因此,每逢过年,必然会在大门上贴“福”字。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这里的“到”与“倒”谐音。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而且有莲池、莲花等。以“鱼”谐“余”(表示丰裕),以“莲”谐“连”,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丰裕、富饶。关于汉字小故事二:荒谬的文字狱文字狱,是指旧时统治者损害知识分子

4、的一种冤狱。皇帝和他周围的人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致使于所有家人和亲戚都碰到涉及,所谓“诛灭九族”。明太祖朱元璋是个老百姓出身的皇帝,文化修养不高,做了皇帝后变得阴狠、猜疑、嗜杀。光是为了臣下奏章中有他犯芥蒂的字眼,就杀掉了好多人。当时,一个叫林元亮的人写的谢增禄表中,有“作则垂宪”四个字,本来是颂扬皇帝的习惯用语。谁料朱元璋大怒,认为是骂他“做贼”(作“则”的谐音),就把林元亮杀了。另一个叫许元的人写的贺表里有“藻饰太平”,朱元璋认为这是说他“早失太平”(藻“饰太平”),这样,许元自然也难逃一死了。清初的皇帝很禁忌胡、蛮、夷等字眼。当时戴名世的南山集

5、里,有诗天下己任,是歌唱顾炎武的,说他“慑服胡王羞汉臣”。这本集子里被朝廷认为“大不敬”的字眼还有多处,戴名世因此被杀。吕留良写的诗里有“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的句子,“清”、“明”两个字多义,能够理解成凉爽的风、洁白的月,也能够理解成清朝的风、明朝的月,因此吕留良被猜疑为不满清朝的统治。沈德潜的咏黑牡丹诗有这样两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其中的“夺朱”用的是论语里的典故,可是明朝的皇帝姓朱,“夺朱”就被说成是清朝抢夺了明朝的天下;“异种”本来是“奇异之种”的意思,但这里也被解为“非我族类”的别族,指满族。因此乾隆皇帝看到此诗时大怒,沈德潜当时已死,就把他的尸体拉出来鞭打一通,

6、以正其大逆不道之罪。清朝的文字狱比明朝更多,被杀者数字惊人。据记录,仅庄廷垅(应该是金字旁)明史一案,“所诛不下千余人”。从康熙到乾隆,就有10多起较大的文字狱,被杀人数之多可想而知。关于汉字小故事三:灯谜的奇趣谜语和汉字的字形、字音或字义有亲近的关系。谜语,按谜底可分为灯谜和非灯谜两大类。“谜语”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刘勰认为,谜语是由“隐语”发展来的。在曹魏时代,正式形成今天平常所说的谜语。南朝的世说新语一书,记录了有关曹操和杨修的几则谜语故事。其中一则说,杨修为曹操建筑相府大门,刚架好椽梁,曹操看到,让人在大门的门板上题了一个“活”字。杨修看到这个字后,便让人们把大门

7、拆了重修,说:“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宋代以来,制谜猜谜活动广为流行,形式众多。因元宵节赏灯时要将谜语写成纸条,贴挂于灯上供人品猜,于是又有了“灯谜”之称。这种民俗到此刻在好多地方保留着。灯谜的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有的是综合利用字形、字义间的关系。比方:“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它的谜底是“日”字。由于作为事物的“日”(太阳),看去是圆的;写作“日”,是长方形;作为时间单位的“日”,冬季夜长昼短,夏季夜短昼长。有的是利用字形结构和笔画关系,这种谜语比较常有。比方:“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谜底是“省”字。由于“自”、“小”两个字合在一起,是“省”字;“目”、“少”合在一起,也是“省”字。还有的是利用错觉造成灯谜。比方:“先写了一撇,后写了一画。”谜底是“孕”字。前半句以“了”和一撇构成了“乃”字,后半句以“了”和“一”构成了“子”字,“乃”“子”合在一起就是“孕”字。再如:“道士腰中两只眼,和尚脚下一条巾。诚然平常两个字,新进秀才想不清。”谜底是“平常”两个字。由于“道士”谐音是“倒士”,即“干”;再加“两只眼”,就是“平”字。和尚的“尚”字下面再加“巾”字,就是“常”字。其他,还有以谜面为字的谜语。如:“乙。”它的谜底是俗语:“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由于“乙”与“一”的读音周边,“乙”在序数中排在“甲”后边,表示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