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网段网络组建与静态路由配置.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870534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网段网络组建与静态路由配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网段网络组建与静态路由配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网段网络组建与静态路由配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多网段网络组建与静态路由配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多网段网络组建与静态路由配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网段网络组建与静态路由配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网段网络组建与静态路由配置.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网互建与静态路由配置【实验 目的】通过设计有两个路由器的网络及静态路由的配置理解静态路由原理。【实验 任务】1、按照给出的参考拓扑图构建逻辑拓扑图。2、按照给出的配置参数表配置各个设备。3、练习静态路由的配置。4、完成连通性测试和包传输路径跟踪测试。建议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 背景】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给出的路由信息,建立路由表。静态路由适合在规模较小、不经常改变的网络。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静态

2、路由选择有许多优点: 1、不需要动态路由选择协议,这减少了路由器的计算和带宽开销。 2、在小型互连网络上很容易配置。 3、可以控制路由选择。 【实验拓扑 与 配置参数】实验的参考拓扑图和参考配置参数如图所示。图6.1 参考拓扑图表6.1 配置参数表路由器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路由器名称类型IP地址时钟频率Router a2620XMFa0/0: 192.168.1.1S0/0: 192.168.2.156000Router b2620XMFa0/0: 192.168.3.1S0/0: 192.168.2.2PC信息(子网掩码均为 255.255.255.0)主机名IP

3、地址缺省网关所属网段PC0192.168.1.2192.168.1.1192.168.1.0PC1192.168.1.3192.168.1.1192.168.1.0PC2192.168.3.2192.168.3.1192.168.3.0PC3192.168.3.3192.168.3.1192.168.3.0Hub信息Hub名称类型所属网段Hub 0Hub-PT192.168.1.0Hub 1Hub-PT192.168.3.0【实验设备】PC机4台;Cisco路由器2620XM 2台;反转线1根;串行线缆1对;HUB 2 台,直通线6根。(本实验在packet tracer 4.0环境下完成)【

4、实验步骤】步骤1 参考附录中PackeTracer4.0的使用方法,按照图6.1参考拓扑图将设备连接起来,并按照表6.1参数配置表配置各个设备。步骤1.1 以Router a和192.168.1.0网络设备的配置为例步骤1.1.1 Router a的配置1. 配置以太网端口Route#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hostname Ra (改名为a)Ra (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Ra (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a (config-if)

5、# no shutdown2.配置串行端口Ra(config)# interface Serial0/0Ra(config-if)# bandwidth 56 (串行线两端都需要设定带宽)Ra(config-if)# clock rate 56000 (串行线中DCE端需设定时钟,DTE端则不需要)Ra(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Ra(config-if) #no shutdown步骤1.1.2 192.168.1.0网络中PC0和PC1的配置。主机的IP址和网关根据配置参数表分配好的地址进行设计即可。192.168.1.

6、0网络中的Hub不需要进行配置。单击拓扑图中的PC0图标。在弹出的配置界面中,选择Desktop标签,在选择IP Configuration ,便可配置主机IP址和网关。同样可配置PC1。步骤1.2 按例给出Router b和192.168.3.0网络设备的配置.步骤2 配置静态路由。步骤2.1 以Router a中静态路由配置为例。 (Router a上需配置到达所有网段的路由信息,才能与各个网段连通,因为参考拓扑比较简单,192.168.1.0 网段和192.168.2.0网段是直连的网段,所以只需要配置到192.168.3.0网段的路由信息。)步骤2.1.1 登陆到路由器Router a

7、 的CLI。步骤2.1.2 进入全局模式,键入命令:Ra (config) # 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2步骤2.1.3 检查配置的路由信息是否在路由表中。用show ip route命令。 Ra#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

8、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

9、t set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 /指示192.168.1.0是Router a 的直连网络 C 192.168.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S 192.168.3.0/24 1/0 via 192.168.2.2 /指示这条路由信息是静态配置而来,192.168.3.0网络是静态配置而得。步骤2.1.4 在特权配置模式下输入:Ra #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将运行的配置文件保存一下。步骤2.2 按例给出Rou

10、ter b到达网络192.168.1.0的静态路由。步骤3连通性和包传输路径的跟踪测试; 步骤3.1 连通性测试。步骤3.1.1 主机间连通性测试。以PC0到PC2的连通性测试为例。单击拓扑图中的PC0图标。在弹出的配置界面中,选择Desktop标签,选择Command Prompt,键入ping 命令。PC ping 192.168.3.2注意:模拟环境不同与实际环境。Ping命令的结果不能自动生成。模拟环境下使用Ping命令时,ICMP数据报的传输路径可以在仿真环境中Simulation 模式下察看到,点击右下角Simulation 模式图标,在Event List中便可看到Ping事件,

11、在工作区便会看到传输的包,然后点击Auto Capture 按钮,可以看到包在设备间传输,同时便可看到Ping 的结果。如图6.2。图6.2 Ping命令视图查看结果,如果Ping通则网络正常,Ping 不通,则就要进行故障排查。步骤3.1.2 按例完成其他主机间连通性测试。步骤3.1.3 路由器间连通性测试。以Router a到Router b 的连通性测试为例。在Router a 的命令行界面中输入以下命令:Ra# ping 192.168.3.1查看结果,如果Ping通则网络正常,Ping 不通,则就要进行故障排查。步骤3.2 包传输路径跟踪测试。 数据在三层的处理过程,可以以PC0到P

12、C2的连通性测试时发送的ICMP数据报在路由器上的处理为例。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路由器利用网络层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的互连和隔离,保持各个网络的独立性。路由器不转发广播消息,而把广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网络内部。发送到其他网络的数据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转发出去。路由器转发IP分组时,只根据IP分组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端口,把IP分组送出去。同主机一样,路由器也要判定端口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网,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组通过端口送到网络上,否则,也要选择下一个路由器来传送分组。如果没有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时,会将收

13、到的数据发送到默认网关。由PC0 发送的ICMP数据报传送到路由器Router a 时,Router a的Fa0/0端口接收数据。然后对数据向上进行解封装,到第三层时,查看目的IP地址,并查看目的IP址是否在路由选择表中,如果在路由表中就转发到相应的端口s0/0中。在PC1的命令模式中键入ping 192.168.3.2命令,同样会在Simulation模式下的Event List中会看到Ping事件,在工作区便会看到传输的包。如上图6.2所示.步骤3.2.1 当ICMP包传输到Router a 时,可以单击图6.2中 Event List右侧的Info框在弹出的PDU 信息界面中就可以查看包

14、在Router a上的处理过程,也可以直接单击工作区中处于Router a上的包进入PDU 信息界面。如图6.3所示:如图6.3 PDU 信息界面从图6.3中,可以看到一些信息。在图中左侧的In Layers,layer1的Fa0/0是接收包的端口。Layer2显示的是以太网帧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在这一层Router a 查看数据中的目的MAC地址与接收端口的MAC地址是否匹配,然后进行解封装。在Layer3,Router0查看目的IP与端口的IP是否匹配,然后查看目的IP地址是否在路由选择表中,发现有目的IP址的路由信息,此路由信息是静态配置而得。则在图中右侧的Out Layer

15、s的layer3中决定转发,在 Layer2用源MAC和目的Mac址址对数据进行封装,封装成HDLC帧。layer1则将数据从S0/0端口中发送出去。步骤3.2.2 在图6.3中选择Inbound PDU Details标签,便可查看进入Router a数据报细节,如图6.4所示。在Ethernet II中可以看到以太网帧的源MAC地址0090.4208.BCD2.3CAD和目的MAC地址00D0.BCD2.63BE;在IP中可以看到源IP地址192.168.1.2和目的IP地址192.168.3.2。同样在图6.3中选择Outbound PDU Details标签,便可查看出Routera数据报细节,如图6.5所示。在图中同样可查看帧格式和IP地址等信息。图6.4与图6.5区别是帧的格式不同。因为数据从路由器流出时是要进行串行传输,要使用HDLC帧,而不在是以太网帧的格式。图6.4 Inbound PDU Details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