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870112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马艳红教材分析题西林壁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角度”中的一首古诗,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出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的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全诗不仅洋溢着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赞美之情,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和能力,但他们大多还是觉得古诗文学习有一定难度,对诗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程度上,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古诗独有的

2、意境和韵味。 教学思路在古诗教学中,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梯度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融入诗境,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内容的感悟所得,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诗文、把握诗意,体会诗中的哲理。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壁、缘”两个汉字。能力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诗人观察庐山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创新目标:运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拓展训练。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难点:体会诗句所包含的

3、人生哲理。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文字、图片、音乐、视频)。2.学生课前搜集了解作者及与本诗相关的资料。流程设计(一)解题知人,感知内容 1.激情导入:同学们,何其有幸,我们出生在一个诗歌的国度,古诗语言精炼,蕴意深刻,是悠久中华之瑰宝。那么, 我们就从展示你们掌握的古诗开始,一起走进这美妙的古诗世界。谁愿意把自己会背的古诗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2.播放庐山风光视频,引入对本诗的学习。 3.解题,读题。 4.交流资料,了解作者。(二)初读诗句、领略诗意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起继续游庐山。请你将这首诗仔仔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4、,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诗的停顿。2.指名读。3.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三)自由诵读,体验诗境1.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你读懂了吗?好,现在我们不检查哪个字、词或哪句诗是什么意思,只讨论一个问题(课件出示):作者都站在哪几个地方观察庐山的?2.理解“岭”和“峰”的不同。3.播放庐山不同风光的图片,帮助学生想象感受庐山从“远近高低”看,到底是怎样的不同?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会有不同的特点。引出问题:从这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4.诗人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来看庐山,看到了不同的庐山 (板书:位置、角度不同,结果不同),还可以按哪些不同

5、来看庐山?5.是啊,同样是庐山的景观,不同的景色就有不同的美感。同样以庐山为背景,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课件出示: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比较阅读)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心目中的庐山。(课件出示:好一个_ 的庐山!)6.指导朗读诗前两句。(四)读悟结合,领会诗情1.讨论:为什么诗人眼里看到的庐山是如此不同呢?引导学生的思维归结到一个点上:作者笔下的庐山之所以千姿百态,是因为正如他所说“只缘身在此山中”。2.出示诗后两行,自读明确诗意。3.用下列句式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4.教学“缘”字

6、。5.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引导学生出点子,并最终形成一个共识:只有多方位、多角度去观察去看才行。6.小结,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五)类比诵读,深化诗理 1.出示地球卫星图,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我们身处地球之中,却不能每时每刻看到地球真面目的原因,套用古诗该如何说。明白要看清地球真面目就得去太空、宇宙,从而引出神十飞天,中国宇航员便看到了地球真面目,实现了上千年来中国人的飞天梦。 2.出示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生共同赏析。(六)检测背诵,作业布置 1.大家一齐看庐山、看人生,其实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研究,最后,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在庐山之巅,看着眼这变幻莫测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学生配乐齐诵。)2.作业:(1)以“我眼中的苏轼”为题办一份手抄报。可以写他的诗、词、散文,也可以收集他的轶闻趣事。(2)收集一些富有哲理的小诗,抄一抄、背一背,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