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869372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理的方法。2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3 学习本文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作用。4 体会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5 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 学习本文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作用。2 体会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这足以说明食物的重要性。不只是人,乃至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食物从哪里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相远的一篇科普文章食物

2、从何处来,共同探索这个奥秘。二、 感知内容1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1) 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带点的字注音。(2) 其他同学同桌互相检查。(3)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并齐读一遍。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梳理阅读中获得的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信息。(1) 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 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若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该怎样分?“(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并列出结构提纲。)3 反馈交流。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理解、概括、交流对以下问题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组思维更敏捷。问题组: (1) 课文在说明食物来源时,为什么先说“自养”后说“异养”?(2) “自养”和“异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这两种获

3、得食物的途径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适当评价鼓励)小结: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主次分明、逐层深入地说明事理。三、 研读赏析1 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除了抓特征、理顺序外,还要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几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2 自主探究:本文语言生动,请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学生交流后,教师进一步指导:作者为了将事物的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用了不少的说明方法,总括算来是生动的说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的准确性,请同学们研读讨论。3 合作探究(1) 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2) 能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如何?(3) (教师选读课文,有意漏掉部分关键词语,让学生品味。)四、 拓展延伸1 本文先介绍了植物、动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再说明人类的取食方法。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人类?在获得食物上,人与其他动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2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食物从何处来,明白了学习科普说明文应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知道人和其它动物的食物主要取决于绿色植物,因此,我们应该大力保护生态环境。五、 布置作业学了这篇文章,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万物生长靠太阳”,请写一篇二三百字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