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里的学问(26).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86934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蹦床里的学问(2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蹦床里的学问(2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蹦床里的学问(2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蹦床里的学问(2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蹦床里的学问(26).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科学学科26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蹦床里的学问(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时进行说明。一、说教材蹦床里的学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该单元以“开心游乐场 ”为主题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一些活动去感受科学的魅力,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去捕捉科学的奥秘。并且让他们学会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到研究思考问题最后上升到以科学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蹦床、弹弓等学生常见的游乐器材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初步概念。2.通

2、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由于本节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从那些玩具中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 物体具有弹力和弹性这一特征。 根据学生的一些实际状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弹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探究法等。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是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的。第一环节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孩子们,咱们到公园去玩时,你会选什么地方?在游乐场里,哪个游戏最吸引你们的眼球呢?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说出了蹦床、探险等等活动,)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不但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是从讨论游戏入手,由浅而深,提出质疑。 (感受弹力、弹性的存在)1、讨论:你是怎样玩蹦床的?在玩的过程中,你想向前进时,你该怎么做?想原地不动呢?在蹦床哪个部位蹦,怎样蹦,才能蹦得高? 2、学生讨论交流

4、,汇报。3、总结:我们之所以会跳起来,就是因为弹力的作用,物体有弹性才会产生弹力。4、教师引导:试着给弹力弹性下下定义。(随机板书)第三环节是探究活动,实验实践,寻疑解疑。 (寻找弹力与形变之间的关系)1、拿出弹弓、橡皮筋、弹簧、布条、跳跳球、胶带、纸条之类的物品,让学生动手比较一下,哪些物品有弹性?2、怎样才能使物品产生弹性,产生弹性时物品会发生什么变化?(必须有外力的出现)(产生弹力时物体会发生形变,变长、变细等)3、弹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并理解弹力的大小与受力大小、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系。物体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4、我把弹簧拉直了,它的弹力会更大吗?(生笑)由此,学生知道了,物体在

5、产生弹力时,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即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5、试着让学生补充完整弹性和弹力的概念。第四环节是结论的应用 (学以自用,自己做个火箭发射架)1、用备好的材料和工具,自己动手做一个火箭发射架。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诉说制作原理。看谁做得好说得也好。 (演示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害到他人。)第五个环节是拓展活动 (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在使用这个原理)1、学生自由汇报。2、教师相机点拨。四、说板书设计 蹦床里的学问弹力:弹性:弹力和形变的关系是: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 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本课内容脉络。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