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意象的作用和意境的描写方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686929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意象的作用和意境的描写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3意象的作用和意境的描写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意象的作用和意境的描写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意象的作用和意境的描写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意象的作用和意境的描写方法意象的作用和意境的描写方法1、意象的作用 营造氛围。借物抒情(言志)。塑造背景或环境。塑造意境。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奠定情感基调。以景衬境。2、意境描写方法(景物描写方法) 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 描写方法(概括与具体一白描与工笔) 描写方法(正面与侧面)侧面描写 托、对比 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正面描写官角度的变化(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正面描写光影(明与暗)、色彩的渲染(色彩多) 正面描写观察点角度的变化(平视、昂视、俯视) 正面描写空间(时间)顺序(远近、高低)1、意象的作用 营造

2、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一意象群,为人物的活 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 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 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 一色,落霞与孤鹫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衬

3、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 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一“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 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一“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2、意境描写方法(1)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

4、比、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2) 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 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3) 正面描写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 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4) 正面描写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5) 正面描写光影(明与暗)、色彩的渲染(色彩多)(6) 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远近、高

5、低。)课堂训练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问: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渲染了郁郁的离情;烘托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诗中描写了绿草、芳树、涧水、春山、鸟语等宜人的景象。作用: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着以“自”和“空”,却成了以乐

6、写哀,以闹写寂,渲染了荒凉、孤寂的氛围。衬托出诗人 凄凉的心境。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枕上作 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手法: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作用:“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走。渲染出深夜的静谧。

7、刻画 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本诗中间四句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写景的?试简要分析。 三、四句都是写两人相聚时的景物。三句取视觉角度,四句取听觉角度。 五、六句都是写送别时的景物,五句从现实(实)的角度,写严士元乘船从江上离开时的情景;六句从想象(虚)的角 度,写严士元将要去的湖南的情景。祭常山回小猎苏轼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

8、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谳,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注释:诗作于密州知州任上。是年十月,诗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来路上和同官在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举行 了一次习射会猎。翠i献:苍翠的山峰,指常山。西凉薄: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白羽,即白色 的羽扇,儒将所持。此诗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答案:白云、绿岭、红叶,色彩对比鲜明,更增强了诗情中的画意;映衬了诗人雄姿英发、豪气勃发的人物形象。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眷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辛夷,木兰树的花。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 黄骘的鸣唱已稀,辛章夷否花已谢。说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i我i土始终如一的窗 下幽竹。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荤确:山多大石。问题:第一句有哪些意象,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作用: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 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