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套餐”上山下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868022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套餐”上山下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大套餐”上山下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大套餐”上山下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大套餐”上山下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大套餐”上山下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大套餐”上山下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套餐”上山下乡.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项目名称(预赛)“三大套餐”上山下乡 项目信息学校预计团队大小甘肃农业大学1120人创意类别教育 贫困 文化实施地区甘肃(学校所在地 曾住地) 创意亮点(创意亮点是由参赛团队提供给评审人员的参考信息或需要在决赛阶段前保密的核心创意,不予公开。) 创意套餐一:免费照相。对边远贫困山区的人们来说,照相是件很难得的事。我们给终生极少照相的山区老人和孩子免费照相,并为每户村民照全家福,照片冲洗后邮寄给村民。或许这就是老人终生唯一珍藏的照片、孩子的第一张童年照、家庭的第一张全家福。我们的小小举动,可能给这些村民甚至给他们的后代留下深刻的记忆。套餐二:大山里挂起电影布。用投影仪给村民放映三农政策、农业科

2、技等题材的纪录片,以及农民们喜闻乐见的电影片。晚饭后村民们拿着小板凳从四面八方聚集在打麦场上看电影,那种欢乐祥和的氛围让人们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套餐三:特色支教。开展以趣味游戏、给孩子们讲大山外的世界、日常英语口语为主的支教活动,并给孩子们赠送由城市孩子捐赠的书籍、学习用品。(我们已与兰州市的四所重点中小学达成长期捐赠意向)。说明:本项目已于07、08年暑期由本校文科实训中心组织学生赴天水地区和陇南地区实施,效果良好,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详细计划(复赛)开始日期截止日期2009/7/142009/8/12辅导员/顾问1刘敏,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文科实训中心主任辅导员/顾问

3、2张文政, 甘肃农业大学成果科, 甘肃农业大学成果科科长项目背景及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中国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然而近年来,一种不以衣食无着或收入低下来衡量的贫困日渐被全社会所关注,那就是“人文贫困”。这种贫困在偏远的西北贫困地区尤为突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出:人文贫困主要表现为人们在受教育、开拓思维视野、接受新事物等方面得不到满足,而限制了人的选择,进而加剧了物质贫困。有鉴于此,我们发起了“三大套餐”上山下乡的志愿者公益活动,虽不能根治贫困,但我们是为老百姓送去了一件精神大礼物,我们将项目实施地初定在了“贫甲天下”的陇中渭源县。2005

4、年,南方周末报道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渭源县县委副书记上书直言教育部,渭源县有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着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资,每月拿40元工资的又占了代课教师的70,部分代课教师这样的工资已拿了20年!这件事发生在21世纪的今天,着实让人痛心。我们要用我们的一片赤心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西北山区令人寒心的教育,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也是祖国的下一代!有一种方式可以将幸福在一瞬间定格,我们选择了拍照。按下手中的快门,或许这就是老人终生唯一珍藏的照片、孩子的第一张童年照、家庭的第一张全家福。对于贫困山区的人们来说,照相一向都是件很难得的事,我们的小小举动,或许会给这些村民甚至给他们

5、的后代留下深刻的记忆。同时,我们还将把农业致富科技、国家三农政策及农民们喜闻乐见的影片搬上萤幕给村民们放映。在三农问题上,单纯的“供血”只能导致“贫血者”的贫血死循环,而我们力图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指引“贫血者”自己造血,贫穷虽然不是可耻的事,但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有摆脱了贫穷,才能过上更为幸福的生活。无论是摆脱物质贫困还是人文贫困,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及的,我们从细微处入手,启迪贫困山区的人们:心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公益目标做好“三大套餐”在贫困山区的实施。尽力为实施地的村民办好这几件我们力所能及的实事,让村民们在精神上、人文视野上以及致富思路上有所扩展与提升。通过我们的行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个

6、特殊群体,他们不缺粮食不缺水,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打开那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子。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和辛勤付出,向大学生展示一种社会更为需要的社会实践模式,而非单纯的问卷调查、数据搜集和合影留念。受益群体项目的直接收益群体实施地的人们。我们把知识和希望的种子留给了孩子们,为孩子们送去募捐的课外书籍及其他学习用品;让朴实的村民有了致富的新思路、新观念,幽默搞笑的电影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给他们拍了难得的照片。项目的间接收益群体本团队成员,全社会的人们。我们通过实践锻炼了自己,获得了大量社会经验和感受;为在校大学生做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样板;让全社会更多的人们关注贫困,奋献爱心。预期成果为实施地的孩子们开

7、展丰富有趣的支教活动,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认识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能够成就未来。搭建一个包括网站、博客、新闻媒体、大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爱心平台,并出版爱的痕迹系列电子杂志,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尽己所能,投身到各种爱心行动中来。将本次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有效活动经验公布于网上,与更多的人共享,力争使这项活动长期化、规模化。活动实施地项目实施地甘肃省渭源县位于“贫甲天下”的陇中地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而就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在南方周末报导了该县有600余名乡村代课教师每月仅拿着40元到80元的工资一事后,渭源县一度成为网络关注的热点。项目组经过详实的调查分析,将具体的活

8、动实施地初定为渭源县北寨乡的沟门村、暖阳口村、南湾村、林子沟村、陈家渠等5个自然行政村,这些村均为特困村,以旱农作物经济为主,是典型的靠天吃饭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600元。实施地经济上的困难为我们项目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有利于提高项目的含金量,同时也使项目的实施更具难度和挑战性。项目实施地的5个自然村均建有以民办为主的初级小学,但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极为困难,教师多为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学校大多没有图书馆,学生的课外时间多为帮家里干农活。支教点的困难情况使我们的支教活动及捐赠图书、学习用品、完善学校小型教学设备显得极为有必要,也具有长远的意义。合作机构/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文科实训中心,甘肃农

9、业大学成果科,有长期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多个基层帮扶学校,为项目的策划和指导总部。甘肃省渭源县教育局、渭源县北寨乡乡政府,为项目实施地的合作单位。兰州市第十四中学、兰飞小学、兰空小学、甘肃农大附属小学等学校与农大文科实训中心达成常年合作意向,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了大量的书籍和学习用品。甘肃省红十字会、甘肃卫视、甘肃教育报为本项目的意向宣传媒体,对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导,做好社会公益宣传。项目时间表【一】活动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12月1日2009年7月13日)12月1日1月1日:阅读大赛流程及相关事宜,分析总结上届活动的相关资料,汲取经验;1月2日1月20日:请教我校社会实践科和文科实训中心权

10、威人士探讨社会实践经验,拟定本次参赛的创意项目及有关事宜,网上报名并提交项目方案;1月21日2月19日:按照项目本身的具体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招募志愿者,并确保一定的队员名额给项目实施地的学生。组建团队;2月23日3月14日:汇总资料,制定并提交详实的项目执行计划,开通团队参赛博客;3月15日:明确分工,确定大赛统筹组、情报搜集组、博客攻坚组的成员及小组长,一切工作步入正轨;3月1日4月9日:接受大众网上投票,及时更新博客内容,关注大赛动态;4月10日4月29日:对活动所需物资进行市场估价,提交方案项目预算;5月1日5月6日:利用“五一”假期,赴渭源县北寨乡对项目实施村考察了解情况,与

11、当地政府及支教学校达成意向;6月10日7月13日:补充完善计划内容,人员最终细化分工,购买活动所需物资,展开大型募捐活动。调试设备,检查行李;【二】活动暑期执行阶段:(2009年7月14日2009年8月12日)7月14日7月19日:赴渭源县北寨乡沟门村开展活动;7月20日7月25日:赴渭源县北寨乡暖阳口村开展活动;7月26日7月31日:赴渭源县北寨乡南湾村开展活动;8月1日8月6日:赴渭源县北寨乡林子沟村开展活动;8月7日8月12日:赴渭源县北寨乡陈家渠开展活动;【三】活动总结评估及后期宣传阶段:(2009年8月16日2008年9月24日)8月16日8月18日:整理活动的所有材料,理清评估报告

12、及成果展示思路;8月19日8月31日:撰写项目报告,接受“google益暖中华”组委会的评估考核;9月1日9月10日:制作爱的痕迹项目电子杂志,将有关宣传材料上传至“文科实训平台”网站,制作爱的痕迹视频宣传片及照片宣传专栏;9月11日9月21日:在各学校进行全方位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的巡展,积极配合相关媒体做好多角度宣传,扩大公益影响力;9月23日9月24日:活动最终总结。团队构成【一】实力派指导老师:刘敏(甘肃农业大学文科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常年致力于高校各种实践活动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阿里巴巴高校讲师,多次参加国内高校实践型课程研讨会,创建国内首个“文科实训平台”;张文政(甘肃农业大学成

13、果科科长,社会学博士)长期从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工作,参与过多个重要社会调查项目。【二】科学的团队构成:队员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邀请吸纳有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学生参与进来;考虑队员所学专业及特长,做到人人有才,人尽其才;确保有一定数量的项目实施的学生参加。【三】成员分工:项目组组长:与指导老师共同负责统筹全局,为项目的负责人;联络处:搜集各方资料,联系项目实施地的相关学校及政府部门,做好与宣传媒体的联系接洽工作,其成员需擅长人际交往、富有社会沟通经验;策划处:拟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具体方略,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补充完善项目实施计划书;总务处:负责项目所需物资的筹备,联系吃住行,提

14、前备足行程所需口粮及饮用水,做好物资的运输及补给;技术处:拍照、摄影,并对照片进行必要的后期处理,制作宣传纪录片、制作爱的痕迹专题电子杂志,设备调试及简单的维修;计财处:项目资金的管理核算、制定经费使用计划、监督经费使用情况、财务结算;【四】团队组建方式:采取前期有目的吸纳队员与公开招募队员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项目具体实施内容的需求,通过各种信息渠道,邀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各种特长能力的学生参与项目,提高项目实施的含金量和内容的多样性;依据项目需求制定志愿者招募计划书,列定招募要求及相关事宜,通过校园网站、校团委以及学生社团等宣传媒体公开招募志愿者。招募流程为:制定招募计划-通过各种媒介发出

15、招募信息-对应招者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公布进入面试的应招者名单-组织面试,确定最终的志愿者-与志愿者签订责任意向书-志愿者培训。前期调研及暑期前准备说明:本项目为甘肃农业大学文科实训中心长期暑假社会实践项目,至今已先后赴甘肃河西地区、陇南地区及天水地震灾区进行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一】对项目实践地的综合考察在校考察。通过各种关系渠道寻找项目实施地甘肃省渭源籍的学生,向其了解当地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当地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贫富差距、各相关单位的联系方式、基础教育情况等。参考这些信息确定项目的实施细节,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做到知己知彼,心底有数;实地考察。利用“五一”假期,在渭源籍同学的引导下赴项目实践地进行实地走访考察,从源头上获得第一手的详实资料。重点是走访沟门村、暖阳口村、南湾村、林子沟村、陈家渠村以及作为项目备用实施地的麻地湾村、阳山村,并与当地乡镇基层政府交流,得到其认可与支持;实践地资料统计。通过上述调查了解,制定出一份详实的实施地资料数据册,包括地理位置、行车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