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86695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 元 教 学 目 标本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一篇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本单元中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奇故事,也有生活中真实故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寓言两则中的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讽刺了哪些心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惊弓之鸟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明做出正确判断。画杨桃则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而想别人没想到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本单元的课文语言朴

2、实生动、含意深远。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一读为本,运用已知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课题9 寓 言 两 则第 1课时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教具准备导学案、导学单 、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及资料板书设计9 寓 言 两 则 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3、活 动二次备课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创设直觉思维情境重 展点 示问 解题 决1、组织呼号准备。2、激趣导入:板书“寓言”,回顾:什么是寓言?我们学习了哪些寓言?1、教师范读。2、学生模仿读。3、指导朗读有困难的学生。4、要求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强调生字的学习。要求小组整理共性问题。1、要求继续独立完成“课中合作探究板块任务”。2、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3、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调控4、要求小组做好汇报准备。5、师巡回检查指导,调控整体速度。1、要求各组上台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由学术助理组织开展)读课文找一找狼是如何把羊叼走的?狼第二次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时会想些什么?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生活中,你做

4、错了事,别人好心给你指出时,你会怎么做?1、呼号准备2、大胆交流1、学生能够流畅的朗读课文。 2、能明白朗读中的关键。3、学科长组织学生汇报预习,学生及时补充。4、 组内能生成小组问题,并尝试组内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教学生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效果不错。课题9 寓 言 两 则第 2课时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

5、读,体会寓言的寓意。教具准备导学案、导学单 、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及资料板书设计9 寓 言 两 则 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创设直觉思维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重 展点 示问 解题 决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接受新的挑战,你们准备好了吗?请齐呼我们的口号!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1、教师范读。2、学生模仿读。3、指导朗读有困难的学生。4、要求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强调生字的学习。要求小组整理共性问题。1、要求继续独立完成“课中合作探究板块任务”。2、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3、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调控。4、要求小组做好汇报准备。5、师巡回检查指导,调控整体速度。1、

6、要求各组上台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由学术助理组织开展)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这则寓言。这个人自认为他能够到楚国的理由有哪些? 等这个人明白过来时,他会说些什么?2、相机引导。3、小结学习情况。1、学生齐呼班号。2、听老师谈话走进文本,产生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1、学生能够流畅的朗读课文。 2、能明白朗读中的关键。3、学科长组织学生汇报预习,学生及时补充。4、组内能生成小组问题,并尝试组内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题10、惊弓之鸟第 1课时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教学目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射箭、打猎、大

7、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教具准备导学案、导学单 、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及资料板书设计10、惊弓之鸟射箭、打猎、大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 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创 设情 境导入新课 创设直觉思维情境1、组织呼号准备。2、激趣导入出示幻灯片: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

8、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1、教师范读。2、学生模仿读。3、指导朗读有困难的学生。4、要求多种方式朗读课文。1、要求读“学习目标”。2、“学法指导”。 1、引导看“预习任务”。2、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3、师巡回检查指导3、调控整体速度。 1、呼号准备。2、 大胆阐明自己观点。1、学生能够流畅的朗读课文。 2、能明白朗读中的关键。 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1.学生认真读文,填写导读板块。2.能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相应的最为恰当的解决方法,切实提高质量。教学反思学生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射箭、打猎、大雁、大吃一惊

9、、悲惨、愈合、孤单、拼命”等词语,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课题10、惊弓之鸟第 2课时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教学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教具准备导学案、导学单 、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及资料板书设计10、惊弓之鸟 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创设经验性问题情境创设思维情境重 展点 示问 解题 决1、 组织呼号准备2、课前热身活动。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3、 过渡进入新课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至少读8分钟)1、要求继续独立完成“课中合作探究板块任务”

10、。2、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3、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调控4、 要求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要求各组上台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由学术助理组织开展)【问题一】 小组朗读课文,读准确,并说说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2个小组)【问题二】:【问题二】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支受过箭伤的鸟?(4个小组) 【问题三】: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一共说了( )句话,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分析到什么?(2个小组)2、相机引导。对【问题三】作指导。 3、小结学习情况。1、呼号准备。2、积极交流旧知准备新课。熟读课文1、学科长组织开展探究活动2.将小组成果做好记录。3.学科长能照顾到每位组员。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交流。当好“老师”

11、,沉着智慧应对同学们的质疑、反驳。大方诚恳接受大家的补充建议甚至批评。注意运用“六字诀”多元化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补充质疑。教学反思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学习效果很好。课题11、画杨桃第1 课时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 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具准备导学案、导学单 、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及资料板书设计11、画杨桃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

12、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师 生 活 动二次备课 创 设情 境导入新课创设直觉思维情创设发散性逆向性批判性思维情境 1、组织呼号准备。2、激趣导入板书:画杨桃 问:你想通过学习知道什么呢?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1、要求小组内展示预习成果交流导读板块。自主学习 1、我读了 _次课文,我知道课文作者是_。2、我提醒同学们,写生字应该注意( )3、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_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_,不要_,画走了样。”4、老师_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_,但是,看的_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_。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_的时候,不要忙着_,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_,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_。”5、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_。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_。2、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调控3、组织集体交流“预习收获”中的重点题目。1、学生能够流畅的朗读课文。 2、能明白朗读中的关键。1、学科长组织交流预习任务。 2、能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相应的最为恰当的交流方法,切实提高交流质量。学科长能合理分工,照顾到每位组员,尤其是关照学困生。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