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非中性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866158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货币非中性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货币非中性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货币非中性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货币非中性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货币非中性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货币非中性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货币非中性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货币非中性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周辉莉 经济学院 经济系 经济学 05级大三摘要: 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变动最终不仅能影响名义价格与名义工资等名义变量,而且对实际产出等实际变量有影响。本文根据马克思的宏观货币理论,从货币非中性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用我国近年来相关的统计数据,建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论:我国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但其有效性未完全发挥。最后,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提出应对措施。关键词: 货币非中性 内生 有效性 有效域目录:一、货币非中性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基础2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商品量内生于经济制度中2 货币的性质对宏

2、观经济的影响3 货币的扩展形式的性质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4二、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经济背景5三、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的借鉴与实证分析6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的借鉴6 实证检验6 检验标准:有效域的确定6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与中国实际货币需求的拟合程度检验7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的实际货币供给检验8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的分层次实证检验9四、结论及对策11引言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巨著资本论被喻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其相关经济理论至今仍对世界经济运行有重要指导意义。西方经济学家也把资本论与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3、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上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宏观货币理论,揭示了货币的非中性性质,本文将根据货币此性质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从货币非中性探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 货币非中性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商品量内生于经济制度中。货币,这里指贵金属货币,是从商品界分离出来的用于表现其它商品的特殊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内生性。一方面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其价值同其他商品一样,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另一方面,货币是价值形态的最高发展形式,它的供给量由社会对它的需求及货币与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

4、。马克思指出:“这种排挤最终限制在一种特殊的商品上,从这个时候起,商品世界的统一的相对价值形式才获得客观的固定性和一般的社会效力。”价值形态发展到货币后,商品中的几个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才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货币作为无差别的社会劳动代表,同一切商品相对立,其他商品的社会劳动要实现,都必须通过同货币的交换来进行。 货币的性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货币作为一般价值表现形式,表现为一种社会权力,这种权力可以转化为私人的私有权力。一方面,对这种权利的追求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马克思指出:“问题不在于剩余价值从何而来,而在于剩余价值借以货币化的货币从何而来。”以追求货币形式的

5、价值增值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生产,会不断促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这种权力,不仅使货币能够转化资本,而且一切资本都必须以货币为起点和终点。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新开办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再生产扩张的起点是企业对实际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如果企业不握有足够的货币,或不存在订货刺激即需求的牵引,即使客观上存在可以利用的资源,再生产规模的扩张也无从实现。因此,就规范经济活动而言,被资本积累制约的生产决策是第一性;而货币事务则主要是一种启动生产使之达到这一水平的反映力和联系

6、力。随着经济的增长,资本积累增大伴随资本构成的提高会对就业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资本积累增长,更多新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就业,另一方面资本构成提高,资本中可变部分相对减少,生产所需劳动力相对减少。但从几百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验看,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只是就业增长率不及资本积累增长率。经济增长与就业呈正相关关系。货币的内生性表明流通中的货币量是由经济运行本身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等于商品价格总额除以流通速度。货币作为一种被动的因素去适应市场上商品价值的变化,并且通过货币贮藏这个“蓄水池”来调节。货币的供应量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特别是,货币的支付手段和贮藏功能会使买卖严重脱节,这种脱节的宏观表现就是

7、商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差异,使经济的非均衡成为这种经济形式的基本特征。另外,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货币供给量会影响物价水平的稳定。当商品的供给相对于货币的供给增加时,货币的相对价值提高而商品的相对价值下降;商品的供给相对于货币供给减少时,货币的相对价值下降。马克思:“我们在工业周期的变迁中可以看到完全类似的现象。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商品价格普遍降低,这种降低表现为货币相对价值的提高。相反,在信心恢复的时候,商品的价格普遍提高,这种提高表现为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尽管在这二种情况下,货币的实际价值并没有丝毫的变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国际贸易频繁。马克思在分析再生产中金的生产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离

8、开对外贸易是根本不行的”。首先,当国内货币的市场价格高于价值,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商品交换或直接从国外输入;如果货币金属的价格低于价值,会发生相反情况。其次,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需要准备金,即贵金属货币来平衡国际收支,促进对外贸易顺利发展。 货币的扩展形式的性质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货币供给不仅包括金属货币而且包括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并且现代经济中,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执行流通和价值尺度职能。以银行信用、纸币为基础的这部分货币供给受法律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外生性,但以金属货币为基础的这部分银行信用和以资产抵押的商业信用仍是内生的。这使现代经济中的货币供给,会随资本主义生产的波动而变

9、化,反过来会更大程度地作用于资本主义经济。马克思指出:“信用的数量和生产的价值量一起增长,信用的期限也会随着市场距离的距离的增加而延长。在这里是互相影响的。生产过程的发展促使信用扩大,而信用又引起工商业活动的增长。”信用调动社会内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节约交易费用,使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比较彻底分离,促进新生产方式的产生,促进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建立在以信心为基础上的信用变化,会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基本矛盾,极大加强危机的程度。而且,不兑现的纸币的外生性发行的影响不同于货币商品的内生性运动,它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成为现代经济影响物价稳定的重要因素。当然,物价上涨并不等于

10、通货膨胀,它可能是由供小于求或生产的技术条件变化而使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长等原因引起。综上所述,货币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是非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变动最终不仅能影响名义价格与名义工资等名义变量,而且能影响实际产出等实际变量。这要求政府应实施符合经济规律的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或利率,直接或间接影响货币存量,促使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因此该货币规律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适应,对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经济运行机制的中国经济发展同样适用。二、 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经济背景改革开放以来

11、,中国的社会资金格局逐步完成了从财政资金主导型向信用资金主导型的转换,特别是1998年以来,中央银行取消贷款规模限制,货币政策由政策干预为主向市场调节为主转变,我国已基本上建立起以公开市场业务为日常性操作工具,超额准备金为主、货币市场利率为辅的操作目标,以及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调控机制。在这一背景下,货币政策已成为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经过近2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市场供求结构变化,出现了阶段性生产过剩;经济结构调整虽有实质性进展,但矛盾仍然突出;企业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正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进入新的结构调整时期。同时,国际供给过剩,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的外部经

12、济环境不容乐观。在这个经济阶段,通货膨胀已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降低,就业压力将持续居高不下,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考察我国近年来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如图1,我们看不出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经济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有任何确切关系。这意味着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与物价上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系不像货币中性论者所设想的那么简单,是名义上一一对应的关系。货币供给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长期充分就业的影响需建立相关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图1 中国的M2、GDP、CPI增长率及失业率的情况0-5

13、05101520253035401985198919911995199920032007年份M2增长率CPI增长率GDP增长率失业率资料来源:中经网注释:货币供给用M2表示。M2=流动中现金+企事业单位持有的活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反映了我国潜在的购买支付能力和社会潜在总需求的大小,是包含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主要来源。就业情况用失业率衡量,由于失业率统计缺失,只得到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口登记数/城镇总人口。三、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的借鉴与实证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的借鉴公式Em= p+y+u+b中,Em代表货币政策有效性,p、y、u和b分别代表货币政策四大目标即物

14、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由于国际收支平衡属于会计范畴,不像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那样拥有非常简单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GDP增长率指标,同时也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外汇储备日趋增长,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故对国际收支平衡可以存而不论。这样就可以得出封闭经济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简单模型:Em= p+ y+ u,其中p、y、u分别代表CPI增长率、GDP增长率、失业率,数据来源于19852006年中经网数据。 实证检验 检验标准:有效域的确定为验证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Em= p+ y+ u的有效性,即与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拟合程度,进一步

15、设定y为7%8%,p为5%,u为5%。依据:中外理论界几乎公认7%是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警戒线,即没有7%的经济增长率,会危及中国社会的稳定,而且,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为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国政府也曾有“保七”和“保八”的实践;另外,5%的通货膨胀率是基本可以承受;由于中国就业压力太大,要把失业率真正控制在5%以内不易做到。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模型所规定的客观货币需求量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是一种趋势。它的有效值域为17%18%这样一个闭区间。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与中国实际货币需求的拟合程度检验表1 19852006年中国GDP、物价和失业情况 单位:%年份GDP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实际货币需求率198513.50.9504269.323.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