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之我见.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86464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之我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之我见.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之我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学习,已成为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与选择。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不思学习,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一个社会不崇尚学习,很难想象它是一个有活力、有希望的社会,又将如何去建设学习型社会、创造性社会?正基于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适时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造性社会的方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这是我们应该站立到的认识高度。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不

2、够健全,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要求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加之部分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从而导致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学习生活感到厌烦,进而厌弃学习。如果我们为人师者不能及时发现,予以疏导,这必将产生学生旷课、逃学、辍学等严重后果,也必将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由此看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我就部分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克服的措施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一、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不外乎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这几个方面。社会环境的影响生活在“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学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他们不可能不受到新鲜事物的冲击和影响。网吧、游戏厅等对一

3、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诱惑。加之他们揽奇好胜,好奇心强,情不自禁的渐会沉溺于虚拟世界,不可自拔。久而久之,落下了功课,耽误了学业,这时再已无心学习,自然而然陷入厌学的泥淖。另外,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人“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这些人援引个别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成功人士为例,认为受的教育越多,相应的受的束缚越多,越发缺少开拓意识和冒险精神。这对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来讲,混淆了他们的视听,蒙蔽了他们的认识,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影响,从而使他们变得不学无术。家庭教育的错位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两大误区:放任自流型和严厉管束型。持前一种做法的家长认为“成材的树不用括”,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漠然

4、处之,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后一种家长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准绳,以名次论子女发展,向孩子制定学习指标,严格限定孩子的学习、交往等活动,甚至用丰厚的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这种家庭教育,使学生学习十分被动,致使他们缺少自我教育的能力,更不用说启迪他们的人生理想了。3校园生活的单调由于受现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和考试制度的导向,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教育只重智育,校园生活单调、乏味,缺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因此学校生活对于个别学生缺少应有的吸引力和色彩,有的只是一味的学习,且竞争异常激烈,日复一日,有的学生不堪重负,逐渐厌倦学习生活。学生自身发展的矛盾现在的学生每天都

5、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遗传素质、知识基础、主观努力、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对学业的完成不尽相同。但老师的学习要求却整齐划一,致使个别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整日疲于应付。长此以往,学生不堪重负,对学习丧失信心,产生畏难情绪。二、克服学生厌学心理的具体措施因势利导,正向迁移个别学生之所以贪恋游戏,其原因之一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会给他们带来新鲜的刺激和成功的愉悦感,排遣他们学习上感到的压抑,满足他们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只要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取得的任何微小进步,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到自己在班级群体中的“坐标”,并向学科迁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

6、次,学生玩游戏之后内心也会感到空虚、懊恼和自责,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此“契机”,运用实例,耐心教育,大力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苦心孤诣,启迪理想“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的人,只能“哪里黑了哪里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可能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家长要从小激发孩子的人生梦想,教师则要立足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随机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也可以通过“我长大后”主题班会、“中外名人成才的故事”故事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来启迪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自然而然

7、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父母有较高的个人素养、较强的自律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孩子身处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不可能不受到感染的,对克服厌学情绪是大有裨益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严于律己,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为学生克服厌学情绪作出表率。春风化雨,激发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积极有效运用多媒体施教。由于多媒体施教形象、直观,这样有益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要出神入化的使用教材,力争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本,合作学习的

8、剧本,探究学习的蓝本,以此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爱上学习,并提高其学习效率。另外,合理的课业负担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使学生轻松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各科任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应科学、精心,力求合理、高效,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探究旅程,避免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百炼成钢,磨炼意志学生在学习上多的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迷茫,少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奋斗,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从而很难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理想境界。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一帆风顺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千锤

9、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必经的磨炼,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迟早会出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无为而教是一切教育的理想境界。学校、家庭、社会应“三位一体”,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通讯息,形成教育合力,步调一致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促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走出厌学的心理阴影。总之,对产生厌学心理的学生,要不背不弃,满腔热忱的予以帮扶。对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要深入探究、分析,“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力求“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力争使厌学学生将来成长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论文】克服学生厌学心理之我见马 家 中 学赵 梦 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