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864576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P1)2、在个体水平,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又称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三方面。 (P2)3、行为就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 (P2)4、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心理与行为事实,(2)揭示心理与行为发生的机制,(3 )干预心理与行为(P3)第二节心理学发展概况(P5)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实验室,并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标志

2、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构造主义心理学: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所 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解释 奠基人: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作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学派,是心理学拜托了思辨的羁绊而走上了实验的道路3、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早期行为主义者代表华生主张将心理看做一个黑箱,不 管里面装了什么,只要对受刺激影响的反应作出观察就可以,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 为研究对象。早期行为主义又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主要代表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斯 金纳,他不否认人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存在,

3、发展了行为主义,所以其理论又被称为新行 为主义。行为主义者强调心理学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和度量,这对心理学 走上科学话化道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他排斥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构造, 否定一是研究的重要性,无疑又严重阻碍了心理学的发展。4、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于1912年德国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勤三人提 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意识的组织,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 义。5、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于1 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强调异常行 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20 世纪30 年代后,在其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精神 分析的自我心

4、理学派和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6、认知心理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心理主义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即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心里的活动。7、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诺、罗杰斯等人与20 世纪 50 年代创立,注重人的独特性, 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且人的本性中蕴含着无限的潜力。但是 其理论由思辨得出,不能通过实验给予证明,且使用的术语缺乏明确的界定,因此人有 一定的局限性。9、进化心理学:又称人类心理生物学,主要创始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巴斯,受达尔 文进化论的影响,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能力和生理能力一样,在经过了几

5、百万年演 化后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考察人类的冲突、择偶、利他等行为的演化问题。 第四节 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P16)(1)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的生活级自身健康的发展。 第二章 注意与感知第一节 注意1、注意的概念及特征(P21 )概念: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6、(P22)3、注意的外观表现:适应性工作、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P22)4、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以后注意(P22)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刺激物的特点包 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主体自身的状态包括:需要和兴趣、情绪和过去经验、人的身体状态。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服从与预定目的、需要做一直努力的注意,要维持稳 定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以下一些条件:(1)加深对活动任务的理解,(2)努力排除与活动 任务无关的干扰

7、,(3)培养间接兴趣,(4)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5、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6、怎样运用注意规律去教学?(P28)答: 1、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先声夺人。(一般方法:创设情境、设置疑问、以旧引新)2、运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具体做法优化板书设计、运用有趣的演 示实验、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3、创造性地挖掘教材内涵,深化教学4、巧妙地构思结束语,耐人寻味5、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优化课堂。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30)2、感觉的作用:(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 平衡(P30)3、直

8、觉的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 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我们的过去经验)(P31)4、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用的感官的性质,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 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 的运动与状态) (P32)5、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 组织和解释的过程。6、知觉的分类(P33)根据知觉时起作用的感官的特征分类。可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 根据人脑所认识事物的事物的特征分类。一般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

9、知觉和运动知觉。7、知觉过程的基本特性:(P36)人的知觉过程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些规律主要表现为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整体性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知觉整体性人 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会抑制对个别成分的知觉。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的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 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影响知觉理解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指导,( 2)实践活动的任务, ( 3)情绪状态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也能在相 当程度上保持着他的稳定性

10、。恒常性的种类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或视 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哪些因素提供了深度与距离的线索?(P43)答:(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即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的时候,会出现调节 和幅合等一些列变化,对人类分辨物体的距离有一定的意义。( 2)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3)双眼线索两眼视差,即人们感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 的线索。9、如何利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P47)答:1、利用感知规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2、利用感知规律,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1)创设情境,是感知的事物达到一 定的强度,(2)充分利用活动来增强感知的效果(3

11、)运用对比,突出差异,使学生获 得清晰地印象3、运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感知能力。(1)注意演示与讲解相结合(2)注意观察 与思考相结合(3)注意多种感官相结合第三章记忆与思维第一节 记忆概述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事物的反映。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只包括过去感知的事物,也包括 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操作过的动作等,这些过去的经验都会在人的脑中留下 不同强度的印象,其中一部分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回想起来,这就 是记忆。(P54)2、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P54)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获得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识记的分类:根据识记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可将识记分为有意识记和无

12、意识记;根据识 记材料的意义及识记者的理解程度,可将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影响识记的因素:实际的目的和任务、活动的内容和性质、识记态度、识记材料特点。 保持是识记过的事物以一定形式储存在人的脑中,并获得巩固的过程。再现是从记忆加工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再现是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再现分为再认和回忆两种。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呈现能够辨认出来就是再认。过去经 历过的事物形象或概念在头脑中重新浮现的过程叫回忆,也叫重现。3、记忆的分类(P56)根据记忆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的意识性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根据记忆信息的性质可分为情境记忆和语义记忆。4、三

13、种记忆系统: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最早提出记忆有三种贮存系统。即感觉记忆 (又称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P57)感觉记忆: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就叫 做感觉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在头脑中保持时间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是操作性的,是工作着的,活 动着的记忆。由于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 工,故又叫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指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一分钟以上的记忆。5、遗忘: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使劲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P59)遗忘的原因:(P60)衰退说:认为大脑中的记忆痕迹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随着时间

14、的推移而逐渐减弱,以至 于最后消失,就产生了遗忘。干扰说:认为遗忘就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随着越来越多 的新信息的数物和归来,提取线索就愈加困难,因为相互之间存在干扰,所以不能提取, 导致遗忘。干扰分为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6、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应用:(P61简答)答:1、运用记忆规律有效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识 记与尝试回忆相结合(4)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5)多种感官参与2、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巩固(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 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运用各种记忆策略,促进对记忆的保持(4) 注重复

15、习方法,防治知识遗忘。7、思维:思维是指借助于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括的 间接反映,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8、思维分类: (P63)(1 )根据思维发展水平,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方向分为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3)根据有无创造性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9、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P65)10、思维定势:又称心向,它是由先前的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 状态,也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思维定势是一种反应的准备 状态,它使人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进行认知反应,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既有积 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表现为是问题解决迅速、自动化,消极作用使人思 路变得狭窄。 (P68)11、功能固着:人们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成为功能固着。 (P69)12、想象:人不仅能对直接感知事物形成知觉形象和记忆表象,而且还能反映未曾感知 的事物,并在头脑中形成关于他们的形象,这就是想象。 (P71)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有无目的,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 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P72)13、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P74)(1 )促进学生对特定领域知识的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