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创新.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86442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的创新.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文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教学 新课标 学生 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明显的优势。小学数

2、学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对创新教育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一、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

3、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

4、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一年级的“认识物体”一课,我利用游戏设计教学环节。一年级学生虽入学时间不长,对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也少,但他们已经有了生活基础,接触的生活用品的形状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印象,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玩一玩中进行。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几种自己了解的物品的包装盒,然后向学生介绍。因为学生都非常了解手中的东西,所以介绍起来兴趣盎然。再通过比较、举例等活动,强化物体和图形的区别,使学生在游戏中亲身感受物体的特征。最后通过推理区别这些物品,并分类。数学概念十分抽象,对于小学

5、生来说,从生活中来找概念原形的过程,即是建立正确表象的需要,也是理解概念真正意义的需要。如在进行“长度单位”教学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1米,通过这样的举例可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感受1厘米、1米的真正意义,概念的表象在头脑中便更加清晰。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

6、释疑解难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在教学中应重视这种发现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全班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然后教师很快地报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电话号码,并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奇怪!怎么老师说出的号码都能被3整除呢?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心中存在疑问,此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此时教师可提出一些较开发的题目:请同学们想想可利用那些旧知识、通过那些途径、自己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及小组讨论,最后同学们反馈出以下几种情况:个位是3、6、9的

7、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如13、26、49等。数字以“一单一双”的形式出现,如3、6、9、12都是3的倍数,如15、27、36三个数字相同,如111、222、555、666以3为基准,后面的数依次加3,如3、3+3=6、6+3=9 最后教师汇总同学们的发言,通过思维的撞击,语言的交流,终于得出每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能被3整除。这样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特征,印象深、记得牢、用得活。课后,学生还向教师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既然能被2、3、5、整除的数都有特征,那么能被4、6、9整除的数有那些特征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8、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倾听他人的意见等。如:在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在班级中任意选择同学,组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整理成统计图表,并加一些说明、看法,然后进行交流。如:有一些同学还制成了“早餐与健康”统计表、“饮食与胖墩”统计表、“学校人数”统计表等,通过统计男、女生人数后,学生发现男生人数大大超过女生人数,并向教师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男生人数会多于女生人数?问题提出后,教师就让学生自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竟然说出当今社会还存在一些“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我们应提倡“男、女一律平等”的思想。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9、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对知识的接纳、理解也就会有差异。对于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只要是学生真正经过思考后得出的看法或结论,我们都要加以保护和激励。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知识标准去简单评判,而要以“尊重、相信、欣赏”的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多角度的认可,进一步激励我们的学生奋发向上、增强合作意识,个性全方位得到张扬。那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中既能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又能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潜能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

10、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熟悉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凸显主体、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竞争能力,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就得有效的实施分层教学。课程改革以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