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6863397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会认“芝、遂、迸”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呵”。2 .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3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学习重点:运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学习难点: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经典导入激发兴趣4 同学们,猜猜老师请出来的是谁?5 课件出示:分别依次出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图片)对啦,他们就是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呀!这些形象鲜明 的人物出自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6 课件出示:长篇小说西游记封面2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

2、说家吴承恩。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年7583年),男,字汝忠,号射阳。汉族。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主要作品:西游记 禹鼎记、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敢于对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他的英 雄形象很受大家喜欢。全书一共一百回,猴王出世就选自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 性修持大道生”之中,今天让我们来读读这一回中“猴王出世”这个局部。1 课件出示:7.猴王出世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课题。【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知的西游记经典人物形象入手,激发孩子走进文本、阅读 文本。以“猴王出世”引发学生对进一步阅读西游记原

3、文产生浓厚兴趣,从而翻开阅读 古代经典的大门。二、检查预习关注提示2 .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下面先来检查一下词语的读音?课件出示:灵芝迸裂石窍山涧 獐鹿瘠猿瞑目顽劣楷书 镌刻抓耳挠腮拖男挈女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把词语读一读吧!词会读了,意思清楚吗?让我们试试下面的根据意思找出课文中的词语,谁来说说答 案。课件出示:3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1)闭上眼睛。()形容非常高兴。()(3)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4)带着儿子和女儿。()抓抓耳朵,搔搔腮帮子。形容焦急而又没方法的样子。()生:对应的词语分别是:瞑目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抓耳挠腮(PPT依次 出现答案)3 .同

4、学们,我们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掌握了古典名著阅读的方法:标上批注、联系 上下文、比拟读文、勾画圈点、查阅资料,研读景阳冈时知道品读古典名著人物形 象的方法:重点词语,初悟形象;关键词眼,再品形象;巧妙用词,丰富形象。课件出示:古典名著阅读方法:标上批注、联系上下文、比拟读文、勾画圈点、查阅资料古典名著人物形象品读方法:重点词语,初悟形象;关键词眼,再品形象;巧妙用词, 丰富形象。今天学习的课文引自西游记的原著,文言色彩相对浓厚,局部语句理解起来有难 度,我们都要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文章内容。请大家依照下面的方法进一步阅读 课文吧。4 .本文的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呢?师读课件出示:

5、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查查意思,也可以猜猜大致意 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设计意图】古典名著半文半白,学生阅读既会受生活经验限制,也会受语言表达习惯 局限,所以带着孩子结合过去学习古代故事的经历,学方法初读、用方法品读,借助工具书 阅读浅易文言文,从而具备独立阅读小古文的能力,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三、初读课文 了解出世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阅读提示里那两个问题的答案。课件出示: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生:我

6、读了课文知道石猴是从仙石里蹦出来的,它为大家找到了水源和安身之处,凭 自己的本领成为猴王的。你能抓住文中关键信息,概括地回答下列问题,真棒!2 .根据这两个问题,可以把课文分为两个局部。课件出示:出世(1)、成王(2-4)还可以按照事情开展的顺序分成三个局部。课件出示:出世(1)、寻源(2)、成王(3、4)过渡语:作者吴承恩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这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的呢?让我们先 来看看“猴王出世”【设计意图】整体初读,理清文章脉络,是长文读短的重要方式,也为学生品读文本作 好铺垫。此处用“开放式”的分段方式,帮助孩子们拓宽思维。四、品味语言感悟形象1 .那是怎样的场景?最开始,他的生活又是

7、怎样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听老师读第一 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1)西游记作为神话小说,一开篇就对石猴出世写得颇有神奇色彩。请同学们读 一读这一句,边读边想象一块聚集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迸裂,从中诞生了一只石猴的场景。课件出示:盖自开辟以来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 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是怎样神奇的情景,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西游记第一集开头石猴蹦出的片段视频(2)刚刚出世的石猴生活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显现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3)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描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生:“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都是三个字,前面是动词,后面是名词

8、, 很精炼,读起来很有节奏感。生:还有“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才弥猿为亲。”这是四个字的排比,前两 个字是动物,后面是与人的关系。生:后面一句“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好像是一副对子。课件出示:学生每说一处就飘红课件出示: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练。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词+名词),短促有力。(4)小结:我们从语言的形式、内容和节奏三个方面品读,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顽皮 的石猴,所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的句子,就是 经典句子。从这样的语言里我们读到了一只活泼可爱、顽皮的石猴。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 话,感受句中的语言规

9、律,读出活力吧!(停顿)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设计意图】把握语言文字的节奏感,凸显“猴王”的性格特点,又将文字本身和描写 方法相结合,带着孩子既有感性体会,更有理性品味,让文字的人文传承和表达方式并驾齐 驱,从而到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石猴成王”这一局部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 写上批注。谁来说说你喜欢的句子?课件出示: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 朗朗的一架桥梁。生:(读句子)我通过蹲身、一纵、跳入、睁睛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体会到石猴进洞 时动作灵巧、勇敢无

10、畏。师:原来石猴就是这样跳进水帘洞的呀,同学们再读读,可以边读边模仿石猴的动作。文中还有一处表达了石猴的勇敢,请找出来。课件出示: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生:还有这句(读),他连声说“我进去!我进去!”,可见他真的无所畏惧。众猴连呼了三声,只有石猴回应并要求进去,比照之下更表达出他的勇敢。众猴看到 石猴进洞后都有哪些表现?课件出示: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 会,也都进去了。生:这一句写的是众猴的表现,胆大的进去了,胆小的在那儿“伸头缩颈、抓耳挠 腮”,特别这两个词我感受到他们的犹豫。小结:作者运用了

11、比照的手法,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石猴能称王了吧! 课件出示:跳水寻源敢作敢为小结:文中像这样精彩的描写还有很多处,请你自己读一读。生读 课件出示:配上一段音乐)师:读着读着,石猴给你留下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生:我觉得石猴神奇、活泼、勇敢、无畏 课件出示:关键词语,猴子带着词语图,一一蹦出来的效果)师:仙石迸裂,化出一个顽皮可爱的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 始,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老师出示板书的时候读这段话)【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在读中体会关键词句,在读中培 养语感表达,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再一次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五、拓展阅读,激发兴趣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语言优美,描写神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自己心中都有了一个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自信、勇敢的人。你知道这石猴,在西游记中除了美猴王,还有什么别的称呼吗?(弼马温、齐天大圣 等)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电视剧和动画片能让我们快速了解 西游记里的故事,但相比之下,原著更加精妙,读了第一回合,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有兴 趣读下去,那么请找来这本原著(原著书的图)好好地去读一读。板书设计猴王出世出世山顶仙石迸裂产石猴探泉一避暑寻水源探泉得洞天称王一一群猴进福地拱伏拜猴王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