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总结.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863359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总结.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 岩块和岩屑 (1) 该堆积物仅仅是原地的破碎,根据物理风化的定义:指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仅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所以,此堆积物很可能是物理风化的产物。(2) 该堆积物棱角分明,且有明显的裂隙,程度较大,很有可能是物理风化中的冰劈作用,温差风化,盐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3) 该堆积物的物理性状或化学组分未发生变化,仅强度降低而发生崩解,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块,为典型的物理风化后的产物的特点。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倒石锥(1) 该堆积物在坡脚平缓处,形状为上尖下宽的,符合形成倒石碓的条件和倒石碓的特点。(2) 该堆积物有明显的大小混杂、棱角显著、无层理、碎屑物成分与山坡上的基岩

2、基本一致(近源)的特点,和倒石碓的特点相差不大。(3) 该堆积物明显的带棱带角,为明显的风化后产物的特点,且具有倒石碓的一切特征,所以,此堆积物可能为倒石碓。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根劈作用产物(1) 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植物的根系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可以很容易判定为生物机械风化作用根劈作用的产物。(2) 图中的岩石由于生物根的作用下,裂隙较多,且岩石的上部岩层已经被风化为土壤层,肯定为根劈作用。河流作用的产物:洪积扇(1) 图中的堆积物场所为地形开阔,且堆积物的形状像扇子,由洪积扇的堆积过程:洪流流出沟口后,因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骤然减弱,会使沉积物堆积下来,形成洪积物。所以可以简单判断为洪积扇

3、。(2) 图中的堆积物粒径以沟口向外逐渐变细(具一定的分选性);砾石砂粘土,具一定的磨圆度,粗大砾石与沟底和沟壁撞击和摩擦,棱角被磨圆,分选性差等特点,为典型的洪积物的特点。(3) 图中的堆积物大砾石的扁平面往往向沟口方向倾斜,呈叠瓦状排列。因此,可以准确判断为洪积扇。河流沉积作用:冲积物(1) 图中的堆积物可能为河流的冲积物,因为堆积物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为典型的冲积物所具备的特点。(2) 从堆积物周围的环境可以看出,堆积物所在的地方以前可能是河流,且具备一定的层理。中间的堆积物较小,旁边的堆积物较大,为河流沉积所具备的典型特点。(3) 该堆积物以以粗粒沉积为主,具一定的磨圆度。所以,可以判

4、断为河流沉积作用的产物。海洋的地质作用的产物:砾滩(1) 该堆积物的磨圆度,分选性非常好且大小差不多,肯定为反复冲击作用的产物,初步判断为海洋的地质作用的产物。(2) 该堆积物最大的特点是具定向排列,堆积物的扁平面,长轴都指向一定的位置。河流入海口或者两河流相聚的沉积作用:三角洲(1) 图片中的堆积物为明显的鸟足状三角形,且位于河流与海洋的交界处,可以判断为三角洲。(2) 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河流的入海口(或入湖口)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以及受海水(湖水)的阻滞,流速降低甚至减慢,沉积作用进行的很快,河床淤高,分流很强烈,沉积物堆积成巨大三角洲。图片上的堆积物所形成的地点与三角洲形成的环境和条件一

5、致,且形状和三角洲差不多。(3) 图片中的堆积物的颗粒不大,一般砂或者为粉砂。可以判断为长距离的搬运作用,符合三角洲堆积的所有特点,所有可以判断为三角洲堆积。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1)图中的岩石为明显的碳酸盐,具备形成凯斯特最起码的条件,岩石被溶蚀的方向为竖直方向使岩石的孔隙,洞穴,裂缝扩大,部分岩石因失去支撑而断裂,为典型的地下水的潜蚀作用的产物。(2)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对岩溶洞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主要产生岩溶地貌,溶沟与石芽,落水洞,溶斗和溶洼,溶盆和溶原。图中的岩石具有沟、槽和脊状突起,肯定是地面水沿裂隙垂直下渗和溶蚀形成的。所以,该岩石的形成与地下水的地

6、质作用有关。冰川的地质作用:冰碛物冰碛物的特征:分选性差成分与冰川发育地带的基岩成分基本一致冰碛物中常含有易风化岩石冰碛物多数磨圆度差,仅少数棱角被磨钝,冰碛砾石表面常有磨光面,面上具擦痕,冰碛砾石表面还可见“压坑”冰川的地质作用:刨蚀作用形成的地形(1) 刨蚀作用主要形成冰蚀谷,冰斗,角峰与刃脊。其中,蚀谷:指冰川的刨蚀改造形成的谷地。冰蚀谷在横剖面上呈“U”形,故又称“U”形谷。冰斗(cirque):是刨蚀作用造成的三面壁陡的半圈形洼地。冰斗常沿雪线附近分布。角峰与刃脊是相邻的冰斗或槽谷的谷壁因刨蚀作用发生后退形成的地形。如果形成两壁陡峻脊部尖薄的山脊时称为刃脊。图中,明显有雪山,其作用一

7、般和冰川有关。(2) 图中的山地具有明显的角峰等刨蚀作用的产物,具有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角峰与刃脊等的冰川作用后的产物,所以,图中的现象和冰川的地质作用有关。风的地质作用:风蚀作用(1) 风蚀作用指风以自身的力量和其所挟带的砂石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吹蚀和磨蚀两种。吹蚀作用:风的冲击力及其紊流作用把地表的松散物质吹离原地的作用。磨蚀作用:指在风砂流动过程中所带砂粒对地表岩石的冲击、磨擦及其使岩石发生破坏的作用。图中的岩石形状似石蘑菇,可以简单的判断为的风蚀作用产物。(2) 图中的岩石中以砾石为主,且磨圆度和分选性好,可以判断和风的地质作用有关。河流的地质作用:侧蚀和下蚀(1

8、) 河流下蚀作用:使河谷加深;侧蚀作用:使河谷拓宽。向源侵蚀作用: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有向源头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向源头使河流延伸的侵蚀作用,称向源侵蚀作用。侵蚀基准面:指河流注入水体的水面,一般代表下蚀作用的极限。根据定义可知,图中的现象明显和地面流水作用相关。(2) 图中的地面流水使得不断河谷加深加宽,形成所谓的河谷阶地。(3) 图中为明显的瀑布。不同的岩石抵抗剥蚀的能力不一样,向源侵蚀作用不断的加长河谷,但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河床抗剥蚀能力强,下蚀作用的速度较慢,河床相对凸起。在长期的下蚀作用下,在河床陡缓交界处,陡坡下部的岩石不断地被剥蚀,而上部的坚硬岩石还保存下来,是河床出去

9、直立的陡坡,喝水从陡坎出直泄而形成瀑布。坡积物的特点:成分与组成斜坡的基岩大体一致(近源);以细粒沉积物为主,包括(细粒的砂、粉砂和粘土等),当坡度较大时也可夹带较粗大石块;磨圆度差,分选性不好(因搬运距离不远);常见粗碎屑组成的透镜状层理顺斜坡分布。洪积物和洪积扇:洪流流出沟口后,因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骤然减弱,会使沉积物堆积下来,形成洪积物。洪积物常堆积成倾斜的扇形,称洪积扇。洪积扇的特点:粒径以沟口向外逐渐变细(具一定的分选性);砾石砂粘土;具一定的磨圆度,粗大砾石与沟底和沟壁撞击和摩擦,棱角被磨圆;大砾石的扁平面往往向沟口方向倾斜,呈叠瓦状排列河流的袭夺:当分水岭两侧河流的侵蚀能力

10、不同时,侵蚀能力强的水系可以把侵蚀能力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袭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袭夺。袭夺弯:当河流袭夺现象发生后,被袭夺河的上游或支流以急转弯的形式流入新的水系,这个急转弯称袭夺弯。断头河:被袭夺的河流。侧蚀作用: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两侧和河谷谷坡的破坏作用,称侧蚀作用。侧蚀作用的结果是使河谷展宽,河床变弯曲。蛇曲状河流中,由于洪水期水量突然增加,侵蚀能力突然增强,水流会冲溃曲颈直接流入下一河弯,这种现象叫河流的截弯取值,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牛轭湖。侧蚀作用导致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河流的沉积作用以机械沉积作用为主,河流的沉积物称冲积物冲积物的一般特点: 分选性和磨圆度一般较好,且

11、搬运距离愈远分选性和磨圆度愈好。 冲积物常见有清晰的层理。 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地或支流注入主流时形成的扇状沉积地形,称冲积扇。 河流的沉积作用:(一)顺直河道河流沉积作用和河床冲积物河流的演化:截弯取直 牛轭湖顺直河道 曲流 蛇曲 下蚀作用 侧蚀作用 河道局部取直 (单向环流) 向源加长 河流的袭夺、断头河、袭夺弯 向源侵蚀 河谷加深 急流、瀑布主要岩溶地貌1发育于地表和包气带中的岩溶地形a溶沟与石芽溶沟和石芽:是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沟、槽和脊状突石林:巨型石牙b落水洞:是地面水沿裂隙垂直下渗和溶蚀形成的近于直立的深洞。落水洞是饱气带的主要岩溶地形。 c溶斗和溶洼:岩溶作用在地表及

12、浅处形成的碟状、漏斗状洼地称溶斗(或岩溶漏斗)。溶斗侧向扩大、合并、加深形成的小型封闭洼地称为溶洼。 2饱水带中发育的岩溶地形 溶洞:处于饱水带上部或季节性变动带的地下水,常沿岩层层面、裂隙和断裂带作近水平方向运动,因而在该带因溶蚀作用形成近水平方向的空洞称溶洞。 3溶盆和溶原溶盆(又称坡立谷)和溶原是可溶性岩石地区经长期的溶蚀作用和崩塌作用形成的大型半封闭洼地。溶盆和溶原边原发育的成群出现的石灰岩峰称峰林。溶洞是溶蚀、机械潜蚀和重力崩塌等多种作用的共同结果。 4岩溶地形发展的阶段性: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为主。(一)化学沉积:温压条件变化,过饱和沉淀 1溶洞沉积物:石钟乳:悬挂在洞顶的锥状

13、CaCO3沉淀物石笋:滴至洞底后向上生长的竹笋状沉淀物石柱:石钟乳、石笋相连,形成石柱钟乳石:石钟乳、石笋、石桂统称钟乳石石幔:水沿裂隙渗出沉淀形成的帷幕状的沉淀物称石幔。刨蚀作用形成的地形冰蚀谷:指冰川的刨蚀改造形成的谷地。冰蚀谷在横剖面上呈“U”形,故又称“U”形谷冰斗:是刨蚀作用造成的三面壁陡的半圈形洼地。冰斗常沿雪线附近分布。角峰与刃脊是相邻的冰斗或槽谷的谷壁因刨蚀作用发生后退形成的地形。如果形成两壁陡峻脊部尖薄的山脊时称为刃脊;被三个以上冰斗包围的,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称角峰。冰川的沉积作用冰川流至消融区,或因雪线上升,冰川退缩,冰川前端冰体融化时,冰川所挟带的大量岩石碎屑便可以堆

14、积下来。冰川消融而沉积下来的岩石碎屑称为冰碛物(moraine)。冰碛物的特征:分选性差成分与冰川发育地带的基岩成分基本一致冰碛物中常含有易风化岩石冰碛物多数磨圆度差,仅少数棱角被磨钝,冰碛砾石表面常有磨光面,面上具擦痕,冰碛砾石表面还可见“压坑”风蚀作用:指风以自身的力量和其所挟带的砂石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吹蚀和磨蚀两种。吹蚀作用:风的冲击力及其紊流作用把地表的松散物质吹离原地的作用。磨蚀作用:指在风砂流动过程中所带砂粒对地表岩石的冲击、磨擦及其使岩石发生破坏的作用。蜂窝石或风蚀壁龛:在风蚀强烈地区的岩壁上,因风蚀作用(吹蚀和磨蚀)形成的孔洞和凹坑称蜂窝石或风蚀壁龛。风蚀谷

15、:无固定形态、风蚀谷谷壁上分布着大小不等的风蚀穴或风蚀壁龛。风蚀穴、石蘑菇、摇摆石、风蚀柱。风蚀湖:风蚀作用形成的洼地贮水后形成风棱石:散布于风蚀盆地中的不能被风吹动的岩石碎块,在风向时有变化的风砂流的长期磨蚀作用下形成的有几个磨光面组成的具棱角砾石。风成砂的主要特征(1)砂粒的磨圆度较好(2)分选性极好(3)一般由最稳定和最坚硬矿物颗粒(如石英)组成,一般不含云母(4)较粗的砂粒表面因氧化致使锰和铁析出,形成附于地表或颗粒表面的鲜艳颜色,俗称沙漠漆(5)风成砂中不含任何生物遗迹风在搬运过程中颗粒间的撞击,磨擦十分明显,因此,风成砾石一般磨圆度较高,呈浑圆状,但因频繁撞击,表面常呈毛玻璃状。风成砂的各种堆积形态(1)沙波纹和沙堆当沙地表面略有起伏时,常因风蚀的结果形成相互平行略有起伏的洼槽和垄脊,即沙波纹。沙波纹在迁移中若遇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