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学生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856064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伤仲永(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伤仲永(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伤仲永(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伤仲永(学生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仲永(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学生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渝北区龙山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学生版)班级: 姓名: 自评: 互评: 教师评: 课 题伤仲永学 习目 标1、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学习重难 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3、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学 习方 法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学 习 过 程疑问、反思、笔记一、 课前学习(20分钟左右)目标导航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知识链接 1、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

2、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2、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自主学习1、读音隶( ) 扳( ) 谒( ) 邑( ) 矣( ) 泯( ) 称( ) 卒( ) 焉( ) 耶( )2

3、、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奇: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父利其然也利:.3、重点词语世隶耕隶:未尝识书具尝:并自为其名为:指物作诗立就就:稍稍宾客其父稍稍: 或以钱币求之或:环谒于邑人环谒:不能称前时之闻称;泯然众人矣泯然:受之于天受:贤于材人远矣贤:得为众人而已耶得: 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卒之为众人: 于: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我的问题预习中遇到的

4、问题,可以写在下面二、课内探究导航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1 进入学习( 分钟左右)列举名人故事,思考成才原因。2 课堂探究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5、7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8、赏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感悟本文笔墨凝练、言简意赅的效果。随堂练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

6、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课堂小结( 分钟左右)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有什么疑问,请写在右旁空栏里。三、课后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