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3.10金属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85408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3.10金属及其化合物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修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3.10金属及其化合物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修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3.10金属及其化合物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修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3.10金属及其化合物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修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3.10金属及其化合物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3.10金属及其化合物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3.10金属及其化合物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高考化学课时作业(十)一、选择题1(2013江西联考)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部分表示圆圈内的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已知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水的质量为10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最多能产生0.05 mol O2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H2O=Na2OHH2CNa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1D、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0.1 mol Na2O2与100 g H2O反应,H2O过量,反应最多能产生0.05 mol O2,A正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Na2H2O=2Na2OHH2,B错误;Na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2,C错误;、充

2、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NaOH)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D错误。答案:A2(2014河北普通高中监测)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铝均可发生溶解。但在家庭里,用食盐腌制的食品亦不能长期存放在铝制品中,其主要原因是()A铝能与NaCl直接发生反应而被氧化为氧化铝B长期存放的NaCl与水反应,溶液不再呈中性,可与铝发生反应C铝与其中的杂质、NaCl溶液形成原电池,铝被氧化D铝与其中的杂质、NaCl溶液形成原电池,铝被还原解析:铝制品不能长时间存放食盐腌制的食品,是因为氯离子对氧化膜有破坏作用,若氧化膜被破坏,则由于铝制品不纯,铝与其中的杂质、NaCl溶液形成原电池,铝失电子,被氧化,C项正确。答案:

3、C3(2014贵州六校联考)为测定某镁铝合金样品中铝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取一定量合金,加入100 mL 0.3 molL1稀硫酸,合金完全溶解,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0 mL;再加入0.2 molL1 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恰好不再变化,用去350 mL NaOH溶液。则所取样品中铝的物质的量为()A0.005 mol B0.010 molC0.020 mol D0.030 mol解析:沉淀质量恰好不再变化,得到NaAlO2和Na2SO4溶液,根据S元素守恒,n(SO)n(H2SO4)0.1 L0.3 molL10.030 mol,根据Na元素守恒,则n(Na)n(NaOH)0.

4、2 molL10.35 L0.070 mol,则n(AlO)0.070 mol0.030 mol20.010 mol,根据Al元素守恒,n(Al)n(AlO)0.010 mol,B项正确。答案:B4(2014浙江名校联考)取一定质量的Cu、Cu2O、CuO的固体混合物,将其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通入足量的氢气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为25.6 g,另一份加入500 mL稀硝酸中固体恰好完全溶解并产生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4.48 L。已知Cu2O2H=CuCu2H2O。则稀硝酸的浓度为()A2 mol/L B1.6 mol/LC0.8 mol/L D0.4 mol/L解析:25.6 g Cu的物质的量为

5、0.4 mol,故生成Cu(NO3)2所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又4.48 L 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生成NO所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故共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0.8 mol0.2 mol1.0 mol,所以c(HNO3)1.0 mol0.5 L2 mol/L。答案:A5(2014云南统考)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 mL 0.6 mol/L HNO3溶液中,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 mL NO气体(标准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25 molB若混合物可Cu的物质的量为0.00

6、5 mol,则其中Cu2O、CuO的物质的量共0.020 molC若混合物中含0.01 mol Cu,则其中Cu2O、CuO的物质的量均为0.005 molD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的取值范围为0.005 moln(Cu)0.005;又由2z2x0.03推得z0.015x,据此有zz0.005,故D正确。答案:B6(2014江西南昌零模)将镁、铝、铁合金投入300 mL硝酸中,金属恰好溶解,转化成Mg2、Al3和Fe3;硝酸全部被还原为NO,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 L,当加入300 mL某浓度NaOH溶液,金属阳离子恰好全部沉淀,干燥后测得质量为27.2 g。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参

7、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9 molB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11.9 gC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D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解析:标准状况下,6.72 L NO为0.3 mol,则反应转移的电子为0.9 mol,因参加反应的硝酸一部分生成NO(0.3 mol),另外一部分与阳离子形成盐,形成盐的NO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即0.9 mol,故参加反应的硝酸为1.2 mol,故硝酸的浓度为1.2 mol0.3 L4 mol/L,A项和C项错误;生成沉淀消耗的OH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即0.9 mol,故参加反应的金属

8、质量为27.2 g0.9 mol17 gmol111.9 g,B项正确;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9 mol0.3 L3 mol/L,D项错误。答案:B7(2014河南洛阳统考)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是()NaAlO2(aq)AlCl3AlNH3NOHNO3NaCl(饱和)NaHCO3Na2CO3FeS2SO3H2SO4A B C D解析:中电解AlCl3得不到Al;中FeS2煅烧生成SO2。答案:A8(2014四川绵阳考试)将11.9 g Mg、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NaOH溶液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另取等质量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生成NO气

9、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得到沉淀19.4 g,则上述反应中生成NO气体的体积为(标准状况)()A6.72 L B11.2 L C22.4 L D4.48 L解析:合金溶于足量NaOH溶液中,只有Al发生反应,根据2Al3H2,n(Al)n(H2)0.1 mol;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最终得到的沉淀为Mg(OH)2、Fe(OH)3,设合金中Mg、F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24x56y11.9270.1、58x107y19.4,联立两式解得x0.15,y0.1。该合金与稀硝酸反应时,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3n(Al)2n(Mg)3n(Fe)

10、3n(NO),则n(NO)(0.130.1520.13) mol0.3 mol,V(NO)22.4 L mol10.3 mol6.72 L,A项正确。答案:A9(2014太原第二学段测评)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共有()小苏打硫酸铝氯化亚铁磁性氧化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A3种 B4种 C5种 D6种解析:Na2CO3H2OCO2=2NaHCO3,属于化合反应;2FeCl3Fe=3FeCl2,属于化合反应;Fe与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Fe3O4,是化合反应;4Fe(OH)2O22H2O=4Fe(OH)3,是化合反应。答案:B10(2014石家庄质检一)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Mg2、

11、Al3、Fe3、CO、SO、NO中的几种。若加入锌粒,最终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B溶液中n(NH)0.2 molC溶液中一定不含CO,可能含有SO和NODn(H)n(Al3)n(Mg2)111解析:步骤中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生成的是氢气,而不是NO和NO2,则溶液中有H,进而推出不可能含有NO;步骤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可能有Fe3,根据图象可知,含有的离子有Mg2、Al3和NH,进而推出不可能含有CO。A项,溶液中的阳离子有H、Mg2、Al

12、3和NH;B项,从横坐标看,0.50.7 mol,发生反应为NHOH=NH3H2O,可知n(NH)0.2 mol;C项,由上述分析可知,CO和NO均不存在;D项,从横坐标的数据可知,00.1 mol,发生反应为HOH=H2O,所以n(H)0.1 mol,0.10.5 mol,发生反应为Mg22OH=Mg(OH)2、Al33OH=Al(OH)3,即总共需要0.4 mol OH才能完成沉淀Mg2和Al3,0.70.8 mol,发生的反应为Al(OH)3OH=AlO2H2O,则n(Al3)0.1 mol,沉淀Al3需要0.3 mol OH,进而可知n(Mg2)0.05 mol,则n(H)n(Al3)

13、n(Mg2)221。答案:B11(2014长沙模拟)下列图象均为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试剂的量(X)之间的关系图,则其中正确的是()A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B向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C向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D向NaOH、Ba(OH)2、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解析:A项,生成沉淀与溶解沉淀消耗NaOH的量之比为31;B项,滴入HCl即可产生沉淀,且最终沉淀全部溶解,生成沉淀与溶解沉淀消耗盐酸的量之比为13;C项,滴加NaOH溶液,依次与溶液中Al3、NH、Al(OH)3反应,沉淀生成、溶解以及NH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量之比为311;D项,依次发生的反应: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与NaOH反应无沉淀生成、与NaAlO2反应生成Al(OH)3沉淀,最后与BaCO3反应沉淀溶解 ,即最终溶液中沉淀只有Al(OH)3。答案:C12(2014贵阳期末监测)某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Cl2,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已知:还原性IFe2BrCl)()A71 B72 C73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