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九册第六课——欢乐的少年(音乐教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6853541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第九册第六课——欢乐的少年(音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音版第九册第六课——欢乐的少年(音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音版第九册第六课——欢乐的少年(音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音版第九册第六课——欢乐的少年(音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音版第九册第六课——欢乐的少年(音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音版第九册第六课——欢乐的少年(音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第九册第六课——欢乐的少年(音乐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欢乐的少年教学目标:一、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二、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两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三、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四、学习竖笛“#5、#2、#4”的指法,并进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教学重点:在音乐中感受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教学难点:曲调最后两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课时安排:3课时教材简析:可喜的一天:是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歌曲表现了战争爆发前夕,在和平的土地上青少年的幸福生活和

2、他们的美好理想。歌曲分为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全曲的二声部和声基本采用三度音程。罗马的松树:意大利作曲家雷斯皮基所作。乐曲采用2/8拍和急速的小快板。前奏使用了适合表现儿童情趣的特性乐器,描绘了孩子们在松林中追逐嬉戏的情景;第一主题由英国管吹奏,具有意大利民间舞曲性质,表现了孩子们欢乐的舞蹈场面;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奏出由典型的民间儿歌音调写成的旋律,仿佛使人们看到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模仿士兵,迈着稚气的步伐列队行进;第三主题由圆号演奏,是一首活泼的儿歌。雏鹰之歌: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曲调采用了新疆地区的民族音调为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跨世纪的一代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

3、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叮铃铃: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总第课时课题:6、欢乐的少年(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1、学习表演唱叮铃铃,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下滑音。2、在学习歌曲中感受歌曲欢快的特点以及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感受儿童幸福生活和美好的理想。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变化音、下滑音。教学方法:聆听法、演唱法、编创法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二、新课教学1、学习歌曲

4、叮铃铃。(1)导入(聆听歌曲前奏)导: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在什么时候会出现?(2)初听歌曲导: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内容?(3)复听歌曲导:可以分为几个部分?(4)学习歌词导:歌曲两段歌词,两种铃声各自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5)学习装饰音、滑音、升记号导:歌曲出现了装饰音、滑音和升记号,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这些地方。(6)再听歌曲导:再来听一听歌曲,在“叮铃铃”的地方拍手进行伴奏。(7)学唱齐唱部分A、师范唱旋律B、学唱旋律C、齐唱歌曲D、师指导演唱E、跟伴奏演唱(8)学唱高声部A、师范唱旋律B、学唱旋律C、齐唱高声部D、师指导演唱E、琴弹高声部演唱F、琴弹二声部演唱G、跟伴

5、奏演唱高声部(9)学唱低声部A、师范唱旋律B、学唱旋律C、齐唱低声部D、师指导演唱E、琴弹低声部演唱F、琴弹二声部演唱G、跟伴奏演唱低声部(10)合唱歌曲A、合唱歌曲B、师指导演唱C、跟伴奏演唱歌曲(11)为歌曲伴奏导:在“叮铃铃”的地方轻轻地拍手伴奏。2、听辨升记号(1)聆听两段旋律导:有什么不同?是什么起了作用?(2)演唱旋律导:让我们来把两条旋律唱一唱,感受升记号的作用。三、组织下课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指名说仔细聆听齐拍齐学齐学齐学合唱齐伴奏仔细聆听指名说齐唱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总第课时课题:6、欢乐的少年(第2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

6、曲雏鹰之歌,掌握下滑音的演唱要求。2、欣赏可喜的一天,感受苏联儿童欢乐美好的生活。3、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少年时的欢乐心情。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苏联儿童欢乐美好的生活。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少年时的欢乐心情。教学方法:聆听法、演唱法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二、新课教学1、学习歌曲雏鹰之歌。(1)导入导:雏鹰活动我相信每个少先队员都不会陌生,谁能简单介绍下雏鹰活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雏鹰之歌。(2)初听歌曲导: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感觉?(3)复听歌曲导:歌曲中出现了下滑音,边听边给下滑音的地方作上记号,并跟着轻轻地唱一唱。(4)学唱

7、下滑音导:让我们把有下滑的音的地方来对比唱一唱,说说下滑音在歌曲里起了什么作用?(5)再听歌曲导:边听歌曲边在拍手的地方跟着音乐的节奏拍下手。(6)学习歌词导:请你轻轻地念念歌词,歌词描写了什么?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读呢?(7)学唱歌曲A、齐唱B、师指导演唱C、跟伴奏演唱D、师范唱旋律E、齐唱旋律(8)伴奏歌曲导:在歌曲拍手的地方加入伴奏来唱一唱。2、聆听可喜的一天(1)导入导:你知道俄罗斯吗?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产生了苏联,苏联是俄罗斯和其它几个国家联合的一个国体。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苏联的少年们的生活是怎样的?(2)初听歌曲导:歌曲的情绪怎样?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复听歌曲导:边听歌

8、曲边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4)再听歌曲导:边听歌曲边跟着唱一唱。(5)简介歌曲背景导:歌曲可喜的一天是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影片主要描写了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苏军挥师直捣德国法西斯巢穴,与英、美、法盟军会师柏林这个过程中两个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它的作者是苏联著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三、组织下课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齐学指名说仔细聆听齐拍齐念指名说齐学集体完成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自由完成仔细聆听齐唱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总第课时课题:6、欢乐的少年(第3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罗马的松树,感受乐曲不同主题的情绪。2、在聆听中进一步感受罗马少年活泼

9、欢乐的情绪。3、为曲调进行最后两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教学重点:在聆听中感受乐曲不同主题的情绪。教学难点:为曲调进行最后两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教学方法:聆听法、演唱法、编创法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二、新课教学1、聆听乐曲(1)导入导:知道罗马吗?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吗?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是座非常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你想知道罗马的少年儿童是怎样玩耍的吗?他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2)初听前奏导:速度、情绪分别是怎样的?(3)复听前奏导: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4)展示演奏乐器并进行简单的讲解出示钢琴片、竖琴、三角铁等(5)再听前奏导:这段

10、音乐是乐曲的前奏,你觉得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对,它表现了孩子们在松林中追逐嬉戏的情景。(6)初听第一主题导: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它的演奏乐器是什么?(7)介绍英国管(8)复听第一主题导:音乐有什么特点?是进行曲、摇篮曲还是舞曲?这段音乐带有意大利民间舞曲的旋律。(9)哼唱主题旋律导:让我们用“la”把这段音乐轻轻地唱一唱,唱出它的情绪。(10)再听第一主题导: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是的,它表现了孩子们欢乐的舞蹈场面。(11)初听第二主题导:音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演奏乐器换成了什么?(12)介绍双簧管(13)复听第二主题导:让我们再来把这段音乐听一听,跟着音乐唱一唱。(14)演唱曲谱导:让

11、我们把这段音乐的曲谱来唱一唱,感受乐曲的欢乐情绪。(15)再听第二主题导:这段音乐又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这段音乐仿佛使人们看到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模仿士兵,迈着稚气的步伐列队行进的情景。(16)初听第三主题导:音乐的情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演奏乐器是什么?(17)简介圆号(18)复听第三主题导:这部分音乐只有“6、1、2”三个音组成,让我们再来听听,轻轻地跟着唱一唱。(19)再听第三主题导: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它仿佛描写了孩子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游戏。(20)聆听全曲导:让我们完整地来听听乐曲。在第一主题的地方跟着音乐来拍拍手,第二主题的地方跟着音乐轻轻地唱一唱旋律,第三主题的地方跟着音乐来捻指伴奏,然后听听乐曲是怎样结束的?(21)简介乐曲导:管弦乐罗马的松树是由意大利作曲家雷斯皮基作的以罗马为题材的三部著名交响曲之一。我们所听到的是选自罗马的松树这部交响曲中的第一部分。三、组织下课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齐唱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齐唱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仔细聆听指名说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