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定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85287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定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路定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路定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路定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路定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路定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定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电路定理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有两种:一是以KCL、KVL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如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另一种方法是电路定理。利用电路定理将复杂电路化简或将电路的局部用简单电路等效替代,以使电路的计算得到简化。这种方法有:叠加定理、代维南(诺顿)定理等。第一节 叠加定理叠加定理是线性电路中的重要定理,在线性电路的分析计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齐性原理(线性原理):为了说明齐性原理,从一个简单的示例入手,如图4-4-1。从电路结构可以看出,各电流、电压为: 可见,任一支路的电流、电压均与电源电压成正比。这一结果具有普遍意义,即在只有一个独立源的电路中,任一部分的电压、电

2、流响应与激励成正比,即齐性原理。二、 叠加定理:叠加定理适用于多个独立电源作用的电路中 。以图4-1-2为例。求各支路电流和电压u12。利用结点电压法,由此可见,在具有两个独立电源的电路中,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电压源有关,另一部分与电流源有关。可以证明,该结果等于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所产生的响应的叠加。证明如下。将图4-1-2分为两个电路图4-1-3(a)、4-1-3(b)。(1)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电流源开路。根据电路结构,电压、电流为:(2)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电压源短路。根据电路结构,电压、电流为: 由此可见,这个特例具有普遍意义。叠加定理归纳如下:在多个

3、电源作用的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压、电流响应等于电路中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产生的响应的代数和。所谓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是指其它独立源变为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如果电路中有受控源,此类电源不能单独作用于电路。通过例4-1说明。【实例4-1】电路结构如图4-1(a)。(1)应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3。(2)如果us2由6伏增加到8伏,再求u3。 【解】(1)将(a)图分解为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的(b)、(c)、(d)。(b) 中:电压源us1单独作用于电路。 (c) 中:电压源us2单独作用于电路。 (d) 中:电压源us1单独作用于电路。 (2)如果us2由6伏增加到8伏,此题可直接根据齐性

4、原理计算即可。此时,u3(2)=9.6*(4/3)=12.8V,则电压u3=-6+12.8+25.6=32.4V。第二节 替代定理在电路的分析中,可将电路的某一部分用一个理想电压源或理想电流源等值代替。通过图4-2-1说明。应用任意方法(本题采用结点电压法)求出各支路电流和电压如下。如果用一个理想电压源替代8的电阻,其它部分不变,则电路变为图4-2-2。其中理想电压源的大小和参考方向如图示。替代后,各电压、电流均未发生变化。也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替代任一支路,如右支路,如图4-2-3。电流源的大小和参考方向如图示。替代后,各电压、电流均未发生变化。替代定理归纳如下:对于给定的线性电阻网络,当第

5、n条支路的电压uk或电流ik已知时,则该支路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代替,其电压的大小、极性均与uk相同;也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代替,其电流的大小、方向与ik相同。替代后,不影响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定理中提到的第K条支路可以是有源的,也可是无源的,但一般不含受控源。通过电阻支路证明如下:图(a)为电路中的任一支路(电阻支路)。在二端元件的引线上串联两个理想电压源极性如(b)。从电路可见A、C等电位,用导线连接起来,如图(c)。最后电路为图(d)。用理想电压源代替了原来的二端元件。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用电流源替代已知电流的支路。第三节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在某些实际问题中如果只求电路中某一支路

6、的电流或电压,就不必列方程组求出所有支路的电流、电压。只需找出待求支路以外的二端网络的等值电路即可。对于无源二端网络来说,其等值电路是一个等值电阻,对于有源二端网络来说,其等值电路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要叙述的问题。一、 戴维南定理:内容为: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二端网络就其外部性能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等值代替,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含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电压源的内阻等于原含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络的入端电阻。应用戴维南定理的关键在于正确求出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所谓开路电压是指外电路(负载)断开后,两端纽间的电压;入端电阻指将含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络后(电压源开路,电流源短路)的入端电阻

7、。其过程通过图4-3-1说明。戴维南定理的理论证明过程略。【说明】入端电阻的求法:在无受控源时一般应用电阻的等效变换(电阻串联、并联,星角转换等);有受控源时应用除独立源、加压求流法,或用开路电压除以短路电流,即。【实例4-2】应用戴维南定理求例4-2(a)中电流I2。【解】首先求开路电压uoc,如图(b)。uoc=us+R1*is=10+2*5=20V 作为电压源的电压。再求入端电阻,将独立电源置为零,如图(c)。Rin=R1+R4/(R3+R5)=2+1=3作为电压源的内电阻。应用戴维南定理,最后计算电路为(d)。 为所求。【实例4-3】应用戴维南定理求例4-3(a)中电压U0。【解】首先

8、求开路电压uoc,将电压源转换为电流源如图(b)。 为求入端电阻,采用求短路电流的方法,如图(c)。ISC=I1+I2=(12/2)+(8I1/2)=6+24=30A 则入端电阻Rin=1/3。最后利用戴维南等效电路(d)。本题也可以用除源加压求流法求入端电阻,如图例4-4。在端口上加电压u,产生电流i。根据电路结构:二、 诺顿定理:既然电压源和电流源之间可以进行等效转换,则含源二端网络也可以用电流源等值替代,即诺顿定理。内容如下: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二端网络就其外部性能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等值代替,电流源的电流等于原含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电流源的内电导(电阻)等于原含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

9、络的入端电导(电阻)。应用诺顿定理的关键在于正确求出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和入端电导(电阻)。所谓短路电流是指外电路(负载)短路后,两端纽间的电流,入端电导(电阻)指将含源二端网络变为无源二端网络后(电压源开路,电流源短路)的入端电导(电阻)。其过程通过图4-3-2说明。【实例4-4】应用诺顿定理求例4-5(a)的电流I。【解】首先求短路电流Isc,如(b)所示。为求出短路电流Isc,可利用任意方法,本题采用叠加定理,将(b)等效为(c)(d)的叠加。在(c)图中,在图(d)中,Isc(2)-2mA 。叠加结果:Isc=Isc(1)+Isc(2)=-1mA。最后等效电路为(e)。则电流三、 由给定

10、直流电源向负载传输最大功率的条件。可以证明,当负载电阻等于给定的电压源的内阻时,负载可以获得最大功率。通过例4-6说明。求(a)图中当电阻RX的值多大时,其可以获得最大功率,并求出最大功率的值。【解】首先求(a)图的戴维南等效电路(d)。其过程请看图(b)中的开路电压UOC,图(c)中的入端电阻Rin。 第四节 特勒根定理特勒根定理是电路理论中普遍适用的定理,是在基尔霍夫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但适用于线性电路,而且适用于非线性电路和时变网络。定理1。一个具有n 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假设各支路电压和电流选择关联参考方向,支路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1ub,i1ib,则对任意时间。证明略。特勒

11、根定理1实际上是功率守恒的具体体现,它表明,电路中全部支路所吸收的功率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定理2。两个具有n 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它们可以由不同的二端元件构成,但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即相同的拓扑图)。支路电压和电流分别为:证明略。特勒根定理2不能用功率守衡来解释,因为它是对于两个电路的描述。但其形式与特勒根定理1类似,故称为似功率平衡。第五节 互易定理互易定理的适用条件是:(1)电路中只能有一个独立电源,无受控源。(2)电路中均为线性元件。内容为:对仅含线性元件的电路,在单一激励的情况下,激励和响应互换位置,将不改变响应的大小。互易定理有三种形式。形式1。如图4-5-1。当将图(a)中的电压

12、源和电流响应I1交换位置时,得到图(b)。则短路电流I1=I2。应用特勒根定理2可以证明,在此略。形式2。如图4-5-2。当将图(a)中的电流源和电压响应U1交换位置时,得到图(b)。则开路电压U1=U2。应用特勒根定理2可以证明,在此略。形式3。如图4-5-3。如果将(a)图中的电流源换为(b)图中的电压源,且Us=Is,则U1=I2。一般情况下,。【实例4-7】图示电路中,N仅由电阻组成,对不同的电源及电阻R1、R2进行两次测量,结果如下:当R1= R2=2、US =8V时, I1=2A、U2=2V;当R1=1.4、R2=0.8、US =9V时,I1=3A、求U2=?【解】根据特勒根定理2进行计算。由条件1:U1=US-R1I1=8-2*2=4 I2=U2/R2=2/2=1A由条件2:U1= US- R1I1=9-1.4*3=4.8V U1(-I1)+ U2 I2= U1 (-I1)+ U2 I2 带入数据4(-3)+2(U2/0.8)=4.8(-2)+ U2*1 得U2 =1.6V本章必做的作业:4-1,4-3,4-4,4-6,4-7,4-10,4-12,4-15,4-16,4-17,4-18,4-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