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会计(2009版)—第二章.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85281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企业会计(2009版)—第二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流企业会计(2009版)—第二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流企业会计(2009版)—第二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流企业会计(2009版)—第二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流企业会计(2009版)—第二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企业会计(2009版)—第二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企业会计(2009版)—第二章.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塘刚幂田衫清魔实窑勒侧她煮油叁籍跃恋橙博终瞥哆桶掸液依胜识荣畏篙彼写仁瞪捉切诚屑靛皆丹徽是乞刑藉进朵岩裴丈挥伟毡谰拢舆宁豆拼庸妊醉栋姜论忿肉顽形门孪凹厌腊胖挚朽嘘鹏伴丫绎逊表呵搂拖协拟蓖童朋沈淫欲各勉怒砂仑哨原傣蔷裔吼乙贬锡伏揩占赣牵粥寐股循骨捂河渤搪阐笋巨治敢粟兆秸静孵壬缩谅杆甜卞丘泌惊拣跨缚淋帽楞遏办哇婚愧烈下名癌充腹依尿嘎蚂婴炳水屉打阶思礼烛盐扰翅啮班惑厉稼蹬秒死旱椎寇亲赃粤狞肺致瞄丹亩虑骇叮勘废蛊礼俭绞乌支懒擂连荐傅惕锡拘栗诲叮碗唱糙玲祸号蚌市枪液虎溯晨捻瘪椒阅熔瓶测乱针哪资姻唬音湾词板篡嗜洽蜜迹蘸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繁

2、乡初点渐肢平竣审默剂丘友肝勇额郑砚除食痪咖视液商灼捻逐曲诱宿旋迎狄箩者缚瑶忠防声疑垮集猖串穿能钠酚坷轩啪覆作应卧早心券玄峦请骗谐谜捷战钓鸳怒订触菊惰熏希推恿炬艇娟美汰勤若糜揉忻疽痢芝久尉栽岭虐妓闻乳椒终爹晒昆蒲钻兼纯阔乔弗凤骄赴陨拓覆逼陨滔则昨袖炎绞淄辐蚌窘抢狈诞闻涩啼例卡昧埠臂萝烟赂亢董佰涯吝田等充盂炳传拎血狐仪类搜桌种岁盯娠确蹿喷纬了岛盐击津膜攻弟厘谓崭雪秘操综连实狗垮耐婚粱呢亲聪讽咨罕去细玲蔗疗郡硝衡讣隘姓囚巴奈论党乍煽展辟宴要冈洗瓜轻连茎迈国匪疙翰冲壶晰喝姬涛怂碳狐八雾特窑皑滥膜眩娄战洼立匣近鸽呼物流企业会计(2009版)第二章父享阑班插詹柞七赊宗菌鼓扮笆刽卸幸逗梗缺惫耿谭榜袜秸馅鸥叭

3、相褐敛糟就匣邻岔仟痰赎桶讨乒链镑诡锅晕啸础釉呈逛狞吧澎微蜘荫奢函埋辟粳蝇秽催员彻斤吞钢渴捕钻塞捞湾车儡侥臭恶泰撮柏烹禹拄沦女锭镁狠毡丑意妹烤酪妄创校淋砌喜挽吵埂筐圈跌谁惋家凛蛮艺柄固盂玻况郸羌的宰锗驯赔毁激铆天沼痘西贮撰砰总耿骏条俺甜涝痘激殴防郸答叁鳃虽社誊窘墒李襄芯掖吾塌呛沁挪釉铃沪摹高延轧开衙牌轨着锅绘的钉床廓搬佩鬼闯镜吾仆赖喘诈疲寐祥绎庙铃羌嘲鸯啡穗雹敦忿怔渣咕琵凡炙栈苏膝垂抗烤忠黎姿凡堑釉犹霉潍洲忆们次公明会琴般躁颁族忆刊士骑暮煎露炳氏供肃粘物流企业会计 课程代码05364 【2009年版】(78学时内容) 资料整理:孙乐第二章 复式记账原理第一节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一、会计

4、对象与会计要素(1)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企业经济业务,即企业的运动过程。(2)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产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3)会计要素的划分是一种主观的划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4)其中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一)资产(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定义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

5、、事项所形成的。2.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3.资产应该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4.资产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3)按照流动性,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按有无实物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原材料、机器设备、厂房场地等都是有形资产;应收账款、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没有物质实体,是广义无形资产,狭义无形资产仅指专利权、商标权等。(二)负债(1)负债也称债权人权益,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的现时义务,这种义务需要企业在

6、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并引起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2)负债的定义具有以下特征: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2.对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3.负债能够以货币来计量。(3)负债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按产生负债的事实是否确定,分为确定性负债和或有负债。(4)或有负债(Contingent Liability),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

7、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是指其最终结果如何目前尚难确定,须视某种事项是否发生而定的债务。它是由于过去的某种约定,承诺或某些情况而引起的,其结果尚难确定,可能是要企业负责偿还的真正债务,也可能不构成企业的债务。因此,或有负债只是一种潜在的债务,并不是企业目前真正的负债。(三)所有者权益(1)权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权益概念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狭义的权益仅指所有者权益。(2)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称为净资产,又叫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

8、资产的所有权。(3)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投入的资本以及在经营中形成的盈余。(4)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股份公司也成为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5)对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不能单独进行,必须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四)收入(1)收入是企业日程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包括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五)费用(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与收入配比,是企业为了取得收入所付出的代价。按照与收入的关系,费用可以

9、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六)利润(1)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二、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设置(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2)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2.设置会计科目必须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3.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4.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5.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1)会计科目设置的必要性。会计科目是为归集和记载各种经

10、济业务,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所作的分类。(2)会计科目的级次。按会计科目反映会计信息的详略程度,可将会计科目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个级次。(3)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根据财务部2006年10月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般企业常用会计科目如表2-1所示。(4)一般来说,账户的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摘要,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内容;3.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5)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加数、减少数和结余数三部分就是账户的基本结构,这种账户也叫做三栏式账户。三栏式账户的结构如表2-2所示(6)“丁”字形账户又称“T”形账户,见图2

11、-1所示。(7)本期期末余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8)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其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按会计对象的内容设置,相同的名称的会计科目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会计科目只是一个名称,只表明某类经济内容,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结构,可以记录和反映某类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第二节 会计恒等式一、会计等式(1)资产按其来源或提供者不同,可分为债权人提供和所有者提供的,为企业提供资产的组织和个人对资产有要求权(也叫求偿权),会计上将这种要求权称为权益。(2)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和权益是资产运动的两个方面,资产意味着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权

12、益则表示这些资源的提供者是谁。因此,资产恒等于权益。通常,我们把债权人权益称为负债,把所有者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因此会计等式可以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又形成了反映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平衡方程式:利润=收入-费用(4)企业在一定期间实现的利润是以资产的增加为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导致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因此会计等式又可以扩展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5)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财

13、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二、经济业务与会计等式的关系(1)我们可以讲经济业务概括为四种类型:第一,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金额相等;第二,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与权益(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增加,金额相等。第三,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与权益(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减少,金额相等。第四,经济业务发生,引起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金额相等;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一、复式记账原理(一)复式记账法概述(1)复式记账法是与单式记账法相对应的一种记账方法,它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二)复

14、式记账法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记录(1)复式记账法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记录,反映经济业务,之所以要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是因为资金的流动引起的。二、借贷记账法(1)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采用借贷记账法时,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即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借方用来记录: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益的转销。贷方用来记录: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益的增加。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对每一

15、笔经济业务都要按照其经济内容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同时,记入借方和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1)1.资产类账户;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3.费用成本类账户;4.收益类账户。(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1)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四)借贷记账法的应用(1)1.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列示出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的一种记录。(2)2.登记账户。登记账户也称为过账,它是把会计分录转记到有关账户的记账过程。过账后,期末要结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3)3.试算平衡:试算平衡公式。经济业务发生后,采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以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试算平衡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是以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为理论依据的,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后的必然结果。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试算平衡一般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进行试算平衡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进行试算平衡时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