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栽培学doc.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848173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草栽培学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牧草栽培学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牧草栽培学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牧草栽培学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牧草栽培学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牧草栽培学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草栽培学doc.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牧草栽培学系 别 :动物医学系班 级 :09级牧医1班学 号 :222009602033092指导老师 :曾兵姓 名 :杨忠勇 近代中国牧草的引进及栽培试验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重庆 400715【摘要】本文粗略详述了近代中国有关牧草的引进和优良引进牧草的栽培试验。近代牧草的选育工作未能全面展开,仅甘肃天水水土保持站的叶培忠从事此项研究,并选育出新的品种类型。在杂交育种中,育成叶氏狼尾草;而在选育方面,培育的天水二年生白花草木樨具有良好的栽培性能。由于牧草的生长受季节限制,也就不能全年均衡供给家畜的需要,而在牧草收获的季节,大量牧草如不马上利用,就容易腐烂变质,造成浪费。如何解决这

2、一矛盾,使收获季节的多余牧草能在不收获的季节如冬季得到利用,是摆在畜牧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对此西北农学院王栋从牧草青贮和牧草干制两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同国外牧草育种和国内其他作物育种相比,我国牧草选育工作较晚,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牵头,先后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及甘肃、吉林有关单位合作,首先初步完成了我国牧草品种资源的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入库保存.初步查明我国牧草野生资源中有28科、184属、567种,共3 296份材料具有保护、引种、育种价值。人们在充分地认识引进国外优良畜种以提高畜牧生产能力的同时,牧草在发展畜牧业中的作用也被有

3、识之士给以高度重视,因而在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同时,也伴随着国外优良牧草种子的引进,一些学者还从发展畜牧业的角度对草原和草地进行调查研究,对牧草进行栽培、选育、贮藏试验,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牧草科技发展的序幕。 【关键词】: 牧草 引进 草地研究 栽培实验 育种 贮藏【正文】一、近代牧草的引进1875年,比利时传教士马修德将红车轴草由其本土引入湖北省巴东县与建始县交界的细沙河天主教教堂附近种植,作为养马饲草,有“洋马草”之称,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牧草引进行为。1897年,农学报在上海创刊,该报先后发表了紫云英栽培法、苜蓿说、谈栽培苜蓿之有利、间作豆科绿肥之利益、论种苜蓿之利等文章,率先提倡种植牧

4、草,并阐述栽培牧草之意义。农学报创办人罗振玉更是亲自撰文,呼吁引进优良牧草,他认为应“讲求牧草,移植欧美良品牧草”。由此,国外优良牧草陆续被有识之士引入中国。1907年8月, 奉天农事试验场试种从国外引进的牧草达37种之多。日本人进入东北以后, 也曾引进牧草在东北地区进行栽培试验。1908年,日本人大岛义昌在任关东都督之际,将苜蓿引到大连民政署广场附近种植。1914年, “满铁”公主岭农事试验场引入苜蓿,后来在铁岭、辽阳、郑家屯等地进行栽培试验。19221923年间,东北地区引进红车轴草、白甜车轴草、杂三叶、白车轴、长叶草、燕麦草、牛选草、禾萱草等,分别在铁岭、公主岭、辽阳、大连、爱河等地作引

5、种观察试验。19271928年,又在上述地区引种猫尾草、小麦草等进行栽培试验。30年代,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央林业实验所,从美国引进100 多份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种子,主要有紫苜蓿、红车轴草、杂车轴草、绛车轴草、百脉根、胡枝子、各种野豌豆、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和苏丹草,在南京进行引种试验。19331939年,新疆省从苏联引进猫尾草、红车轴草、紫苜蓿等,分别在乌鲁木齐南山种羊场、伊犁、塔城及布尔津阿留滩地区试种。1940年, 成都华西大学丁克生等曾在云南试种从缅甸引进的象草。1941年,程绍迥托赴缅甸考察的邹秉文引进象草、天竺草、洛直草、锡兰草等。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中国访问,在兰州将

6、92种抗旱性能较强的牧草种子交给当时甘肃省建设厅长张心一。1946年, 联合国救济总署援助中国21个品种的牧草种子,总重量达15吨,分配给全国的78个农业试验站、畜牧试验场(站)和机构,供栽培试验之用。二、近代牧草的栽培、育种及贮藏研究(一)近代牧草栽培试验研究近代牧草栽培试验研究,着力较多的是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的牧草栽培试验,这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政策十分契合。此外就是西北农学院的王栋教授。日伪在东北地区牧草栽培试验涉及面十分广泛,栽培牧草种类有猫尾草、红车轴草、苜蓿、禾萱草、白甜车轴、杂三叶、白车轴、大叶红车轴、长叶草、小麦草、狐尾草、牛选草、燕麦草等。19411942年,程绍迥、周泰冲

7、等在农林部渔牧司作象草栽培试验,试验项目包括:经过长途运输之成活率;在荒山上生长情况;六月及八月份使用分根繁殖情况;在六月使用切插法繁殖之结果;各种土壤对生长之;气候对生长之影响等。1942年,张仲葛等在广西第四区农场进行牧草引种栽培试验。19421948年,任教于陕西西北农学院的王栋教授,长期从事牧草的栽培试验。(二)牧草育种及选育研究1.叶氏狼尾草的育成叶培忠在天水水土保持站工作时,通过选择适合于该地的优良品种,通过控制其繁殖的方式,以期培育出理想牧草品种。该试验从1944年开始,用甘肃地区的草、狼尾草、徽县狼尾草进行杂交,芦下加犬草、狼尾草、徽县狼尾草三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期大致同步,而芦下

8、加犬草开花时,雌蕊先放,雄蕊吐粉较迟,于是叶培忠将芦下加犬草雄蕊剪掉,以狼尾草及徽县狼尾草之花粉,涂于柱芦下加犬草头上,结实情形良好。第二年(1945年)采得种子,是为杂交的一代种子,将种子播种后,得一代杂交幼苗三株,各与母本大致相似而稍异,生长健壮,并都开花结实。这是近代通过远缘杂交方式育成的唯一牧草品种叶氏狼尾草。2.牧草选育19421949年,叶培忠在甘肃天水水土保持站进行牧草杂交的同时,还从事牧草的选育工作,曾选育出天水二年生白花草木樨,十分适合于西北地区种植,与农作物轮作,既可肥田,亦可保持水土,又可作为饲草,更可作为农家炊用柴草,民众十分欢迎,被广泛推广,不仅甘肃种植,还推广至周围

9、省份,种植面积一度达100万亩,直至80 年代还长种不衰,被当地居民称作“宝贝草”。 (三)近代牧草的贮藏研究1.牧草的青贮青贮的方法是择地势高燥处,挖掘土窖,深宽各6英尺,长约20英尺。如地下水位过高,则深度稍减。 所用材料是苜蓿和玉米的青绿多汁的植株,其比例为13,即三成玉米植株配一成苜蓿。窖底先铺一层麦秸杆,厚约12英寸,然后二层玉米间铺一层苜蓿,铺毕,上盖2英寸麦杆,其上面再封以厚约1尺的细土,踏实密封,贮放三个月后开封,除接触土壁之部分稍有霉烂外,其它皆色味俱佳,大部分呈棕黄色,味芳香而略带酸味,用以饲喂家畜,家畜俱喜采食。1947年,王栋等又在南京中央畜牧实验所重复此项试验,效果也

10、很好。2.牧草干制研究牧草干制是一种仅仅通过降低牧草水份即达到可较长时期保存牧草目的的贮藏措施。在牧草干制时,一般以牧草水份降至20为目标,这时,既能保持牧草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同时又能使之长时期存放,不会霉烂。干制牧草的关键是如何降低水份,如果水份蒸发太快,则细胞易死亡,牧草原味保存较少;如果蒸发太慢,则暴露时间太长,养分损失太多。为此王栋教授在1943年夏秋之间从事干草调制试验,目的是确定水份蒸发的速度与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草质老嫩、草层厚薄的关系,以供调制干草时参考。【结论】1.广西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最多,次为莎草科等,在草地建设中,对一些有毒或与畜病有关的植物应特别加以注意。西北素为

11、牲畜繁盛地区,但数千年来,只知索取,不知保护,过度放牧,可食之草皆食之殆尽。西北气候寒冷,燃料缺乏,草木往往被连根挖掘而作为燃料烧掉,造成水土流失,旱则赤地千里,涝则田舍漂没。 2. 优良牧草的引进工作在断断续续地进行,但是由于政局动荡,政府腐败,不可能真正重视这一工作,引进以后处于一种有试验而无结果的状态,许多工作仅仅停留在试验栽培阶段,大规模的栽培推广工作并未进行,所产生的效果因此十分有限。3.通过近代牧草栽培试验试验, 得出的结论是豆科牧草以紫花苜蓿最优,禾本科则以当地野生狗尾草性能优良,不亚于一些引进的西洋牧草,本试验结果具有较高价值。 4近代牧草的选育工作未能全面展开,仅甘肃天水水土

12、保持站的叶培忠从事此项研究,并选育出新的品种类型。在杂交育种中,育成叶氏狼尾草;而在选育方面,培育的天水二年生白花草木樨具有良好的栽培性能。 5. 在地势干燥地方,牧草青贮不仅能使青绿多汁饲料得以保存,还可以提高其适口性。在西北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其法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乡民皆可仿效。牧草干制研究试验用苜蓿作材料,试验结果表明:草质愈嫩水份蒸发愈快,气候晴热干燥水份蒸发较快,草层愈薄水份蒸发愈快,草料中水份含量愈高蒸发愈快,因此,在调制干草时,需薄铺草层,多行翻转,如逢天气晴热干燥,则上午刈割,当日即可调制成功;若逢阴雨,则须数日方可蒸发至适宜程度。 这一试验结果,对于畜牧生产具有指导价值

13、。【讨论】近代中国学者对草地草原的调查研究,使人们对草原和草地有了新的了解,使人们认识到,草原和草地也是一种资源,合理地利用草原草地其意义不在种植农作物之下。当然,尽管许多学者指出草地草原改良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旧中国腐败,致使草原草地的改良仅仅停留在考察和研究阶段,改良与合理利用的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大力开展。由于牧草的生长受季节限制,也就不能全年均衡供给家畜的需要,而在牧草收获的季节,大量牧草如不马上利用,就容易腐烂变质,造成浪费。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使收获季节的多余牧草能在不收获的季节如冬季得到利用,是摆在畜牧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野生植物在界与相近的植物常常杂交产生一些新的品种

14、,这就是自然界的远缘杂交现象。但是这种自然杂交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工干预、培育,产生的新品种类型多无较强的生存能力而自然淘汰,自然杂交费时多而成功者不多。怎样通过远缘杂交方式育成优秀的牧草品种,是畜牧工作者面前又一难题。【参考文献】1.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近代畜牧兽医史料集,农业出版社,1992年。2. 孔宪武:陕西渭河流域之杂草,西北农林,1938年第3期。.3. 沙凤苞:陕西畜牧初步调查,西北农林,1938年第3期。4. 顾谦吉:西北畜牧调查报告之设计,西北农林季刊第2卷第1期,西北专号(一),1942年3月。5. 蒋森:宁夏畜产考察报告,畜牧兽医月刊1945年5卷3、4 期合刊。6. 郭

15、文韬、曹隆恭主编: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年。7. 耿以礼:甘青牧草考察简要报告,中央畜牧兽医汇报,3卷1期,1945年1月。8. 广西牧草调查研究;中央畜牧兽医汇报,3卷1期,1945年。9. 蒋森著,汤逸人译:西康畜牧考察报告,畜牧兽医月刊,5卷78期合刊,1945年8月。10. 王栋:粗劣草地之改进,畜牧兽医月刊,4卷6 7期,1944年7月。11. 王栋:西北牧区之草原问题,畜牧兽医月刊,6卷89期,1947年。12. 叶培忠:改进西北牧草之途径(抽印本),由北京农大动物学院胡兴宗教授提供。13. 罗振玉:论农事移植改良(下),农学报卷95,1899年。14. 奉天全省农事试验场报告,转引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15. 吴青年:新引进两种牧草介绍,农业技术通讯,1950年,第5期;东北优良牧草介绍,农业技术通讯,1950 年第79期。16. 程绍迥、周泰冲:象草种新引进之青饲料之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