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教学参考资料(故事).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84795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教学参考资料(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原教学参考资料(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原教学参考资料(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原教学参考资料(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原教学参考资料(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教学参考资料(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教学参考资料(故事).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参考资料【标题】:本草纲目是怎样写出来的?【主题】:量变 质变 实践 直接经验【内容】: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重要的书籍。这部书受到国际上一致推崇,成为药物学界引用的药典。李时珍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是他深入实际,不辞辛苦,访采四方,十分重视直接经验。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时喉,已经有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进行过许多实地考察,做过不少实验,甚至自己吞服一些药物,亲自体验这些药物的作用。他还下过煤窑,到过炼铅炼汞的作坊,研究工人的中毒现象和职业性疾病等等。但是他并不满

2、足,仍然感到自己的直接经验太少。于是在他年近半百的时候,又别离了妻子儿女,带着徒弟庞宪和儿子建元,穿上草鞋,背起药筐,拿起药锄,带上医书和笔记本,走出家门到实践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他们以自己的家乡湖北蕲州为起点,历尽风霜,长途跋涉,先后到了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几年之间,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正因为李时珍重视实践,有丰富的直接 经验,所以,他才能获得许多新知识,纠正了前人不少谬误,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科学医著,为世界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标题】:唇亡齿寒【主题】:唇亡齿寒 联系【来源】:韩非子【内容】:晋献公把一块垂棘出产的美玉送给了虞国的国君,目的是向虞国借一条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

3、夫宫之奇听到消息后,规劝虞国国君说:这事千万不能答应,因为虞国和虢国就好象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怎么能保得住?虞、虢两国应该永远相互救援,这不是讲什么恩德,而是相互间的利益决定的,今天我们借给晋国道路把虢国打败了,明天,晋国就会吞掉我们虞国。尽管宫之奇把道理说得非常明白,但虞国的国君就是听不进去,最后,他还是接受了晋国的美玉,同意了借路给晋国。 晋国很快就攻取了虢国,之后,回师途中又把虞国吞掉了。【标题】:”吹落黄花满地金”【主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内容】:宋朝,有一个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的学士,人们都称他苏学士。有一天,他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没有在家。他见王安石的书桌上有

4、一首咏菊的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心里想道:这不是胡言乱语吗?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敢与秋露鏖战,是能耐寒的。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大错特错?于是他诗兴大发,不能自持,便提笔做墨,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对于苏东坡这种自以为是的作风,很不满意。他为了让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便把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重九天气,连日大风。一天,风息后,苏东坡邀请了他的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叶,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无语,恍

5、然悔悟到自己错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有教育意义的问题:办任何事情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千万不能搞经验主义。苏东坡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不能不犯错误。【标题】:蠢人造楼【主题】:量变 质变【内容】从前,有个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故事,说的是有个有钱的蠢人,有一次他到另一个有钱人家里去,看见一座三层高的楼房,高大、宽敞、庄严、华丽、整齐、亮堂,心里非常羡慕。他想:我的财产不比他少,为什么从前没有造这样一座楼呢?于是他把木匠找来问:你会造他们家那样好的房子吗?木匠回答:那就是我给建造的。蠢人便说:那现在你替我造一座象他那样的楼。木匠答应了,开始测量土地,收拾木料。蠢人看见了,满肚子怀

6、疑,不明白这是干什么,便问木匠?quot;你准备造个什么样的房子呀?木匠回答说:造三层楼。蠢人又说:我不要下面两层屋子,光替我造最上面那层屋子罢。,木匠回答说:哪有不先造最下层屋子,就能造第二层的呢?不造好第二层,又怎么造第三层呢?蠢人坚持说:我不用下面两层屋子,你只给我造上面那一层。别人听到蠢人的话,都感到十分可笑,天下哪有这样的怪事呢?【标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主题】:联系【内容】: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自由自在地在里面生活着。有一天,忽然城门上燃起了大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道:不好了,城门着火了,我们赶快逃跑吧!但是,其它鱼儿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他们居住的池塘

7、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结果,除了那条鱼外,别的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赶来救火,他们从池塘里舀水往城门上泼,不一会,火被熄灭了。由于舀干了池塘里的水,没逃走的鱼全遭了殃。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在城门这个地方,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发生联系的。那些遭了殃的鱼儿,就在于忽视了事物的联系性。 【标题】:二句三年得【主题】:实践 量变 质变【内容】: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作过一首送无可上人的诗,诗中有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对这两句,贾岛非常得意,曾作过一首小诗来表明这两句诗来之不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

8、不赏,归卧故山秋。意思是说,这二句诗来得不易啊!每当吟到这里时,我都激动得流泪了。如果别人再不欣赏的话,那么,我就一辈子不再写诗了。当时韩愈非常欣赏贾岛的作品,很佩服他这种严肃而艰苦的创作精神,并赠给他一首诗:孟郊死葬北邱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标题】:朝三暮四【主题】:现象 本质【来源】:列子【内容】:宋国有一位养猴子的老人,非常喜欢猴子,他养的猴子成群,他能够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能体会老人的心意。但家里的粮食不多了,老人宁愿减少一家人的口粮,也让猴子吃好吃饱。不久,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了,养猴老人打算减少猴子的口粮,但猴子们不服从他,所以先骗猴子们说:咱们家可

9、供给你们吃的不多了,从明天起,给你们栎树的果实吃,每个猴子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够吃了吗?猴子们听了,都站立起来,嗷嗷叫着表示反对。又过了一会儿,老人又说:我给你们栎树的果实吃,每个猴子早晨四颗,晚上三颗,该够吃了吧?众猴子听了,都伏在了地上,表示同意这样做。【标题】:恒星的演化【主题】:运动 变化 发展【内容】:恒星演化是一个漫长的天文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阶段都经历着吸引和排斥的相互否定,而每一次否定又都推动恒星不断进化。 恒星的幼年期是引力收缩阶段,弥漫的星云物质互相靠拢,体积变小。这时,吸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收缩造成恒星内部温度逐步升高,热排斥逐渐加强起来。当温度升到几百万度时,恒星内

10、部就开始了热核反应,先是氢核聚变反应,由热核反应造成的热排斥便和引力的收缩形成相对的平衡,这就是恒星壮年期(主序星阶段)。后来,由于温度的继续升高,不但轻核参加热核反应,甚至连重核也参加热核反应,巨大的热排斥力量造成恒星外围物质的膨胀,形成红巨星阶段。直到恒星的老年期,恒星的内部温度达到最高点,于是便发生巨大的爆炸。这时,排斥否定了吸引,占据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恒星从幼年到壮年,主要矛盾方面由吸引转向排斥,恒星由壮年到老年,主要矛盾方面又由排斥转变成吸引。这样,恒星的幼年-壮年-老年的发展和演化但成了:吸引-排斥-吸引的否定之否定。吸引与排斥在每一个阶段中,它们互相辩证地否定对方,但同时又为对方

11、否定自己创造条件。它们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加进新的内容。因此,恒星演化中的吸引与排斥的矛盾运动,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标题】:不禽不兽【主题】:度【来源】:笑府【内容】:一天,凤凰作寿,就给林中的百鸟撒去请帖,百鸟们都来给凤凰贺寿,唯独蝙蝠没有来。凤凰很不高兴,有一天,凤凰和蝙蝠在林中相遇,凤凰责怪蝙蝠说:“你的地位在我之下,为什么傲慢无礼不去朝贺我呢?”蝙蝠回答说:“我有脚,属于兽类,我为什么要朝贺你去呢?”凤凰拿蝙蝠没有办法。又有一天,麒麟又过生日,派部下给蝙蝠送去了请帖,蝙蝠也没去参加。麒麟也相当不高兴,碰见蝙蝠时把蝙蝠狠狠地训斥了一番。蝙蝠

12、不服,解释说:“我有翅膀,属于禽类,为什么要朝贺你去呢?” 后来,麒麟和凤凰相会,两者都谈到了蝙蝠,互相慨叹说:“如今这世风不好,才有这种不禽不兽的东西,实在拿它没有办法。”【标题】:狐狸与老虎【主题】:本质 现象 假象【来源】:战国策【内容】:有一个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说的是,一只老虎抓到一只狐狸,正准备饱餐一顿,只听得狐狸哼了一声,并说道:我说虎先生,你可要放明白点,我可是上帝派到这林子里作万兽之王的,连你也得归我管,弄得好,你给我当个侍卫长什么的,你要吃了我,可没有好下场。老虎被它说得半信半疑。狐狸一看老虎有点疑心,就马上接着说:你要不信,跟我到林子里走一遭,看看我的威凤。老虎想,反正你

13、逃不出我的利爪,走完这一遭再吃你也不晚,便答应了。 狐狸大摇大摆前面走,老虎疑神疑鬼后面跟。好家伙!小鹿、野兔、猴子、斑马、小狒狒定睛一看,唰!唰!唰!一个个跑得无影无踪了。狐狸看此情形,心里快活极了,它对老虎说: 你亲眼看见啦,有哪一个不怕我狐大王!老虎眨巴眨巴长着长睫毛的眼睛说: 你威风还真不小呢!狐狸更得意了:百闻不如一见嘛,以后再见到我,可要当心点,哈!哈!哈!狐狸说完就撒开四条腿慌忙逃跑了。难道百兽真的怕狐狸吗?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春得很清楚:百兽真正怕的是老虎,而不是那个小小的狐狸,这个狐狸是多么的聪明呵!【标题】:不材生死【主题】:矛盾 转化 对立【来源】:庄子【内容】:庄子在

14、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很大的树,枝叶茂盛,伐木的人站在树旁边不断砍它。庄子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没有一点用处。庄子说:这棵树正因为没有什么用处,才能活得长远。庄子出山后,到一个老朋友家里去。老朋友很高兴,叫童仆杀鹅招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它已经没什么用了。第二天,庄子的学生问他:昨天山中的那棵树,因为没有什么用,就活得那么久;而主人的那只鹅,因为没有用,却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有用和无用,你将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标题】:画龙点睛【主题】:重点 主要矛盾 画龙点睛【来源】:历史名画记【内容】:梁武帝非常喜欢装饰佛

15、寺,经常让著名画家僧繇去寺院描画。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白龙,但都没有点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画龙不点眼睛呢?他说:我给画的龙点上眼睛,龙就飞走了。刚开始说时,大家都不相信这话是真的,以为僧繇是跟大家在开玩笑。后来,有好事者坚决要求僧繇给龙点上眼睛,僧繇无奈,就给两条白龙点上了眼睛。想不到,那两只画龙刚被点上眼睛,顷刻间雷鸣电闪,两条白龙从墙上飞出,然后腾云驾雾,飞上了天空。两只没有点上眼睛的龙仍然留在墙上。【标题】:笨人吃饼【主题】:质变 量变【内容】:百喻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人肚子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觉得没吃饱,又吃了一个。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就吃,吃到一半,觉得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的嘴巴,一面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都是白白地浪费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会吃饱,我应该先吃这半个就好了。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但当人们一笑之后也能悟出一些哲学道理:质变(从饿到饱)是由量变(由一个饼到六个饼)引起的。没有量变(由一个饼到六个半饼)就不会产生质变(饱了)。百喻经上记载的那个笨人,由于不懂得质量互变关系,于是闹出了一个大笑话。【标题】:疾犬与狡兔【主题】:矛盾 对立【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