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84479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乌鲁木齐市第74中学 刘松义一、桃花源记语段检测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2、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2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普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落英缤纷4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项()A、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B、屋舍俨然 便舍船,从口入C、武陵人捕魚为业 一一为具言所闻D、问今是何世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选出加线字的意义有错的一项()A便要还家(要:邀请) B、鸡犬相闻(闻:听见)C土地平旷(旷:空阔,宽阔)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属于)

3、6、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四个 7、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4)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 8、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9第段中,作者是从 、 和 等三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表现了桃花源 的自然环境、 的社会环境、 的生

4、活状况和 的精神状况,这段描写表现了作者 和 。10、文中有个成语叫“豁然开朗”,这个成语的表意和我们学过的一句古诗“ , ”表意相近,出此以外,选文中还有成语 和 。1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12.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 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8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5、,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不堪:无法忍受。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或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2.陋室铭采用了 的写法,借陋室的_来衬托室主人_的美好,用主人_的美好来说明陋室_,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中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仙”和“龙”比喻 的人。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6、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孔子云:何陋之有? _5、“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7、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

7、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8、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8、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0、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2)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5)“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

9、;“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 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 句。1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应该是 花,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是 的人;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12、选文第1节从 、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13、翻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4.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最喜爱的花是: 喜爱的原因是: 15【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16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17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18、甲文作者借选文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联系你的志趣与追求,依托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以“出水芙蓉冰清玉洁”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三、核舟记阅读训练(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