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84156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课题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教师姓名祁佳年级高一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本诗写作背景。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能背诵全诗,默写名句。3.理解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披文以入情,让学生体悟诗人的情感,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品析诗句,体悟意境,明确情与景的关系,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情感与态度:感受诗人在孤寂漂泊中对人生志趣的坚守。教学重难点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教法学法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品鉴法课时安排总计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为你读诗,初悟诗情(一)为你读诗:学生代表诵读杜甫诗歌教师导入:杜甫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同时也是位失志不移的爱国人士,他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杜甫还是位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强者。因此,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旅夜书怀。(二)一读诗歌:全班齐读 整体感知:【提问】诗题往往反映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或基本结构,旅夜书怀正是如此。请说说“旅夜书怀”的字面意思。明确:“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提问】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

3、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那么,这两个基本内容相对应的是诗中的哪些诗句?明确:前四句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情。【思考】抓住诗眼:危樯独夜舟 (三)二读诗歌:学生自己试读,再由个别学生范读(配乐)体会情感:漂泊孤苦之感(缓慢、低沉)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合作探究】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方法指导“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是一种诗歌赏析方法:吟诵意象(抓特点)想象与联想明情明情意境(二)示范分析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找意象:草、风、岸、樯、夜、舟抓特点:草:细孤弱、细小风:微轻风,虽轻却不断岸:阔大樯:高,孤立突兀夜:凄冷

4、舟:孤舟析意境:寂静凄清明情感:漂泊之时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总结:步骤一:描绘画面首联借助细草、微风、孤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的画面。步骤二:概括特点营造出寂静凄清的氛围。步骤三:分析作用(情感)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在漂泊之时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方法归纳】步骤一:描绘画面步骤二:概括特点步骤三:分析作用(情感)(三)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合作,运用“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手法赏析颔联,并组织语言将答案写出来,请两个组将答案呈现到黑板上。预设: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找意象:星、野、月、江抓特点:星:低垂野:辽阔无边月

5、:明朗、清冷江:汹涌澎湃析意境:雄浑阔大明情感: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在壮阔天地下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突出了作者在浩渺天地中因飘零而生的孤寂之感。总结:步骤一:描绘画面颔联借助星、月、平野、大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原野辽阔、星星低垂,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的画面。步骤二:概括特点描绘出壮阔浩大的景象。步骤三:分析作用(情感)借景抒情,以壮景衬哀情。反衬作者在壮阔天地下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突出了作者在浩渺天地中因飘零而生的孤寂之感。 三、知人论世,深悟诗心【自主思考】后两联“书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一)知人论世1.借助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

6、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2.借助生平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不深)(2)困守长

7、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二)深悟诗心1.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提问】颈联议论的是得名和当官的问题,读注释说说诗人对这两个问题持什么态度?【明确】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点拨】反语。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政治失

8、意。这两句诗是诗人用反语自嘲,也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2.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提问】尾联还是“书怀”部分,但并非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试分析诗人借什么景抒什么情?(结合画面理解)【明确】(1)尾联的修辞手法:比喻、设问、衬托(2)体会这一比喻的情感内涵。如此江湖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教师总结:本诗为五言律诗,分成两部分抒写。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旅夜之景;后四句为第二部分,抒

9、写诗人抑郁苍凉的心情。孤寂的夜景和悲凉心情浑然融为一体,构成很美的艺术境界。我们在学着鉴赏这首诗的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运用我们所学的方法去鉴赏其他诗歌。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布置作业)杜甫这种自感身世孤苦飘零的沉郁之作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还有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的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和“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试赏析该首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深情结语你披着一路风尘,踏着大唐的土地,带着满身血泪,迎面走来;你把伟大与贫穷,高尚与困窘,不可思议地集于一身;你的绝唱,你的情怀,至今让我们感慨不已! 致敬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