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7].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83929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7].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广宗县第三中学 高庆余知识与能力: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3学习朗读技巧。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共同讨论。2课文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具体的现象分析中体会作者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能准确理解作者观点。2对作者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评价,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分析。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精神”。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小组探究、讨论和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热情,在激烈的讨论中梳理自己

2、的想法,明确自己的观点。1学生通过广泛的讨论理解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2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发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阅读和讨论的兴趣。(二)讲授新课1介绍作者丁肇中。丁肇(zho)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获

3、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产生崇敬感,进一步产生对探究此问题的兴趣。2.检查预习瞭( )望 缅( )怀 彷( ) 徨( )j变( ) xi 手旁观( ) 不知所cu ( ) 3整体感知文章,把握作者观点。学生默读文章,讨论:(1)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明确:“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明确:中国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训练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基本观点的能力。4预设文章主要

4、内容,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1)学生根据文章的观点,设想如果是自己在这个观点进行写作,会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并进一步思考写作的顺序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并进一步和文章的内容及写作顺序进行比照,明确文章的论证思路,并理解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符合提出问题、论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学生预设文章内容:(1)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历史来源、传统内涵等)(2)为什么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精神”?(3)如何让自己具备“格物致知精神”?通过和文章内容相对照,会发现,作者在文章中也恰恰是回答了这些问题。(1)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历史来源、传统内涵等)“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含义是:从探察物

5、体而得到知识。但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为什么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精神”?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3)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

6、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设想和文章内容的比较,使学生理解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5说一说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本文的思路十分清晰。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开头紧扣题目,有“格物致知”的出处,引出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重视的原因分析,澄清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作者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三个方面着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并发出号召。逐层深入说理,思路清晰。5学生讨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怎样贯彻“格物致知精神”。【设计意图】将文章中的观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学会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6.学生总结,演讲词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进行一次优秀的演讲。明确:针对性强、启发思维、事例认证【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稿,在学会议论知识的同时,学会演讲技巧。(三)课堂小结“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些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我们的思维才是开阔的。(四)布置作业1.阅读丁肇中的征文怀念。 2.选取课文部分内容,进行模拟演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