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91].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83736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9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9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9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9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9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9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株待兔》教学设计[9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寓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设计意图:

2、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预设点:(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

3、三声。(2)“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3)身为宋国笑。出示: wi 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 wi 1.替,给2.表目的3.对,向。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3.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4、四、理解句意,疏通文意1.再读课文(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2.学习第一句(1)谁在等兔子?(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3.学习第二句(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4.学习第三句(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5.学习第四句(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2)“耒”字教学。这句话里 ,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

5、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寒风呼啸

6、,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6.学习第五句(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2)课文里怎么说的?7.疏通课文(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配音乐) 五、写话表情,总结寓意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补充板书)谁来读一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以还有一句话,想

7、要送给农夫,谁来读一读。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四 指导背诵,拓展阅读1.背诵课文(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宋人( )。田中( )。兔走( ),折颈( )。因( )而( ),冀( )。兔( ),而( )。(2) 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3) 闭眼感受,配乐背诵。【设计意图:因学生能力差距,所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背诵,分层、逐步进行,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2.拓展阅读(1)生读南辕北辙,先读通顺。(2)根据问题再读文,南辕北辙中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坐车的人想去( ),( )在( ),他却往( )走。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

8、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 ),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 )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六、板书设计:5.守株待兔一份耕耘守株待兔说课稿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二、说目标: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9、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是教学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这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而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这是教学难点。 三、说流程: 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语言实践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历练语言,紧紧扣住课文的语文点展开训练,使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感悟,寓意的领会融为一体,努力使一个设计承载多种功能。基于这样的文本与目标拟定,

10、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 1、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 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2、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因此,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讨论: 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学生再读课文,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抓住细节,对话文本 兔子撞死的原因:窜 首先让学生明白“窜”是怎样的动作,在讨论中理解“窜”的特点,接着通过简笔画,勾勒出“窜”的背景,明白发生这种情况的极偶然性。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 种田人

11、的心情:乐 联系文本,把种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出来。这样做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使词语带着活生生的形象贮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种田人的行为:等 什么时候开始等,怎么等,等的结果怎样?带着问题研读课文,体会想象种田人坐着等野兔时的言行和心理,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提示出规律,不劳动是一无所获的。 (三)揭示寓意、拓展学习 师问:如果你是邻家一位老农,看到这位守株待兔的年轻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吸取课文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意在引领学生在对话、体验、倾听、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然后出示古文:以古文教

12、学来结束全课,来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语文学习之门,引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说理念: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它既能启发学生探索又能帮助学生了解人情世故。寓言故事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所以,我这节课,不是单为了教这则寓言,而是通过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去认识生活;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言的学习,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种智慧的学习。为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线来组织各项训练活动。为了渗透语文的人文性

13、,我为学生创设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情境。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也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单方面的授予学生,而需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感受、领悟、升华。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这是我第一次在教研课上选取上寓言故事,以前觉得这样的教材会无从下手,就那么一瞬间,忽然觉得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所以当初就那么匆匆决定上守株待兔。上了之后,原先敢于尝试会有那么美丽的收获!守株待兔,是寓言故事,那么就包括两部分的组成。“寓言”就应就是故事所蕴藏的寓意,而这则寓言,我想让学生记得“要想不劳而获,最终一无所获!”而既然是故事,就得让孩子会说这个故事,能向周边的人转述这个故事。怎

14、样才能让孩子们会讲,而且讲清楚,讲正确呢?首先按课题讲。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给“守”扩词,“看守”“守护”“守卫”那么守株待兔的“守”就是“守候”。之后得出“待”就是“等待”那么“株”指什么?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划出中介绍“守株待兔”的句子,出示:“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读句子,原先“株”就是“树桩”,穿插学习了“桩”这个生字。这样题目的意思,学生透过组词,找句,就那么自主性地理解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种田人要守着树桩坐着野兔?结果怎样样?”再次跟文本对话,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撞死”“白捡”“坐等”“全完了”。师生看着板书,合作完成“()

15、撞死了,()白捡了野兔,于是坐等(),结果,()全完了!”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故事将具体。而故事要想讲生动,则要等全篇课文的学完。然后的学习主力就是识字读文。“为什么野兔会撞死在树桩上呢?”请一个孩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圈出那关键字。于是“窜”被孩子们从课文中揪了出来,字理识字,“窜”本义是老鼠躲藏在了洞穴里,那么发觉危险,老鼠们就会四处窜逃,于是就有了“抱头鼠窜”“东跑西窜”。那么“窜”表示的是一种怎样样的“跑”,孩子们说谁飞快地跑,慌张地跑。追问“猜猜,野兔为什么要如此飞快、慌张地跑出来呢?”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有的说是因为遇到了猎人,有的说是因为被狮子追赶而这样的意外并不是为经常发生的,于是孩子们说“这只是巧合”“这只是偶然!”然后在朗读中再次领会“窜”的迅速和慌不择路,所以种田人才得以“白捡”。在预习新课时,刚好有孩子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