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国学文库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836418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儿国学文库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少儿国学文库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少儿国学文库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少儿国学文库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少儿国学文库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儿国学文库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儿国学文库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少儿国学文库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旧唐书为官修纪传体史书,后晋刘昫监修,张昭远、贾纬等撰。原名唐书,宋以后为区分欧阳修等编撰的新唐书,遂改用此名。刘昫(887946),字耀远,五代涿州归义(今河北容城东北)人。五代时后晋大臣。有文才,与兄刘晅、弟刘暤知名燕蓟间。后唐庄宗时拜太常博士,擢翰林学士。明宗时为端明殿学士,不久拜相,兼判三司,当政期间,曾改革财政弊端。后晋时,受封为谯国公,后唐、后晋两朝,奉命监修国史,开运二年(945年)领衔上唐书二百卷,即旧唐书。 旧唐书是关于唐代的纪传体史书。共二百卷,帝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述了唐代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祐四年(907)共

2、二百九十年的历史。编撰比拟粗疏,在材料的剪裁、体例的完整、文字的简洁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点,但也因此保存了大量原始的历史资料。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唐纪时,充分采纳了旧唐书。 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集中于舆服、礼仪、五行等志之中,此外还散见于其他志传,是讨论唐代冠服制度及衣着文化的重要着作。 志第十七五行(节录) 上元中为服令,九品已上佩刀砺等袋,纷帨为鱼形,结帛作之,为鱼像鲤,强之意也。则天时此制遂绝,景云后又佩之。 张易之为母阿臧为七宝帐,有鱼龙鸾凤之形,仍为象床、犀簟。则天令凤阁侍郎李迥秀妻之,迥秀不获已,然心恶其老,薄之。阿臧怒,出迥秀为定州刺史。 中宗女安乐公主,有尚方织成毛裙,合百鸟毛,正

3、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百鸟之状,并见裙中。凡造两腰,一献韦氏,计价百万。又令尚方取百兽毛为鞯面,视之各见本兽形。韦后又集鸟毛为鞯面。安乐初出降武延秀,蜀川献单丝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鸟子大如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方见之。自安乐公主作毛裙,百官之家多效之。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开元初,姚、宋执政,屡以奢侈为谏,玄宗悉命宫中特别服,焚之于殿廷,不许士庶服锦绣珠翠之服。自是采捕渐息,风教日淳。 摘自国学宝典史部正史之旧唐书卷三十七志第十七 志其次十五舆服(节录) 昔黄帝造车服,为之屏蔽,上古简俭,未立等威。而三、五之君,不相沿习,乃改正朔,易服色,车有舆辂

4、之别,服有裘冕之差,文之以染缋,饰之以絺绣,华虫象物,龙火分形,于是典章兴矣。周自夷王减弱,诸侯自恣。穷孔翚之羽毛,无以供其侈;极随和之把握,缺乏慊其华。则皮弁革舄之容,非珠履鹬冠之玩也。迨秦诛战国,斟酌旧仪,则有卤簿、金根、大驾、法驾,备千乘万骑,异舜典、周官。汉氏因之,号乘舆三驾,仪卫之盛,无与比隆。东京帝王,博雅好古,明帝始令儒者考曲台之说,依周官五辂六冕之文,山龙藻火之数,创为法服。虽有制作,竟寝不行。舆驾乘金根而已。服则衮冕,冠则通天。其后所御,多从袍服。事具前志。而裘冕之服,历代不行。后魏、北齐,舆服奇诡,至隋氏一统,始复旧仪。 (隋制)衣裳有常服、公服、朝服、祭服四等之制。 平巾

5、帻,牛角箄簪,紫衫,白袍、靴,起梁带。五品已上,金玉钿饰,用犀为簪,是为常服,武官尽服之。六品已下,衫以绯。至于大仗陪立,五品已上及亲侍加两裆滕蛇,其勋侍去两裆。 弁冠,朱衣裳,素革带,乌皮履,是为公服。其弁通用乌漆纱为之,象牙为簪导。五品已上,亦以鹿胎为弁,犀为簪导者。加玉琪之饰:一品九琪,二品八琪,三品七琪,四品六琪。三品兼有纷、韖囊,佩于革带之后,上加玉珮一。韖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以上银缕,五品以上彩缕,文官寻常入内及在本司常服之。 亲王,远游三梁冠,金附蝉,犀簪导,白笔。三师三公、太子三师三少、尚书秘书二省、九寺、四监、太子三寺、诸郡县关市、亲王文学、藩王嗣王、公侯,进贤冠。三品以上

6、三梁,五品以上两梁,犀簪导。九品以上一梁,牛角簪导。门下、内书、殿内三省,诸卫府,长秋监,太子左右庶子、内坊、诸率,宫门内坊,亲王府都尉,府镇防戍九品以上,散官一品已下,武弁帻。侍中、中书令,加貂蝉,珮紫绶。散官者,白笔。御史、司隶二台,法冠。(一名獬豸冠。)谒者台大夫以下,高山冠。并绛纱单衣,白纱内单,皂领、襢、襫、裾,白练裙襦,绛蔽膝,革带,金饰钩暐,方心曲领,绅带,玉镖金饰剑,亦通用金镖,山玄玉佩,绶,袜,乌皮舄。是为朝服。玉佩,纁朱绶,施二玉环。三品以上绿绶,四品、五品青绶。二品以下去玉环,六品以下去剑、珮、绶。八品以下,冠去白笔,衣省内单及曲领、蔽膝,着乌皮履。五品加纷、韖囊。其绶纁

7、朱者,用四彩,赤、红、缥、绀红。朱质,纁文织,长一丈八尺,二百四十首,阔九寸。绿绶用四彩,绿、紫、黄、朱红。绿质,长一丈八尺,二百四十首,阔九寸。紫绶用四彩,紫、黄、赤、红。紫质,长一丈六尺,一百八十首,阔八寸。青绶三彩,白、青、红。青质,长一丈四尺,一百四十首,阔七寸。 玄衣纁裳冕而旒者,是为祭服,绶、珮、剑各依朝服之数。其章逢七品以下,降二为差,六品以下无章。 文武之官皆执笏,五品以上,用角牙为之,六品以下,用竹木。 是时,内外群官,文物有序,仆御清道,车服以庸。于是贵贱士庶,较然殊异。越王侗于东都嗣位,下诏停废。自兹以后,浸以不章,以至于亡。 唐制,天子衣服,有大裘之冕、衮冕、鷩冕、毳冕

8、、绣冕、玄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帢,凡十二等。 大裘冕,无旒,广八寸,长一尺六寸,(玄裘纁里,已下广狭准此。)金饰,玉簪导,以组为缨,色如其绶。裘以黑羔皮为之,玄领、襢、襟缘。朱裳,白纱中单,皂领,青襢、襫、裾、革带,玉钩、暐,大带,(素带朱里,绀其外,上以朱,下以绿,纽用组也。)蔽漆随裳。鹿卢玉具剑,火珠镖首。白玉双珮,玄组双大绶,六彩,玄、黄、赤、白、缥、绿、纯玄质,长二丈四尺,五百首,广一尺。(小双绶长二尺一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朱袜,赤舄。祀天神地祇则服之。 衮冕,金饰,垂白珠十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黾纩充耳,玉簪导。玄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

9、衣,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襢、领为升龙,织成为之也。)各为六等,龙、山以下,每章一行,十二。白纱中单,黼领,青襢、襫、裾,黻。(绣龙、山、火三章,余同上。)革带、大带、剑、珮、绶与上同。舄加金饰。诸祭祀及庙、遣上将、征还、饮至、践阼、加元服、纳后、若元日受朝,则服之。 鷩冕,服七章,(三章在衣,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余同衮冕。有事还主则服之。毳冕,服五章,(三章在衣,宗彝、藻、粉米;二章在裳,黼、黻也。)余同鷩冕。祭海岳则服之。绣冕,服三章,(一章在衣,粉米;二章在裳,黼、黻。)余同毳冕,祭社稷、帝社则服之。玄冕服,(衣无章,

10、裳刺黼一章。)余同绣冕。蜡祭百神、朝日夕月则服之。通天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发缨翠绥,玉若犀簪导。绛纱里,白纱中单,领,襢,(饰以织成。)朱襫、裾,白裙,白裙襦。(亦裙衫也。)绛纱蔽漆,白假带,方心曲领。其革带、珮、剑、绶、袜、舄与上同。若未加元服,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双玉导,加宝饰。诸祭还及冬至朔日受朝、临轩拜王公、元会、冬会则服之。武弁,金附蝉,平巾帻,(余同前服)。讲武、出征、四时蒷狩、大射、祃、类、宜社、赏祖、罚社、纂严则服之。弁服,(弁以鹿皮为也。)十有二琪,(琪以白玉珠为之。)玉簪导,绛纱衣,素裳,革带,白玉双珮,韖囊,小绶,白袜,乌皮履。朔日受朝则服之。黑介

11、帻,白纱单衣,白裙襦,革带,素袜,乌皮履。拜陵则服之。白纱帽,(亦乌纱也。)白裙襦,(亦裙衫也。)白袜,乌皮履。视朝听讼及宴见来宾则服之。平巾帻,(金宝饰。)导簪冠文皆以玉,紫褶,(亦白褶。)白裦,玉具装,真珠宝细带。乘马则服之。白帢,临大臣丧则服之。 太宗又制翼善冠,朔、望视朝,以常服及帛练裙襦通着之。若服裦褶,又与平巾帻通用。着于令。其常服,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皆起自魏、周,便于戎事。自贞观已后,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而己。 显庆元年九月,太尉长孙无忌与修礼官等奏曰: 准武德初撰衣服令,天子祀天地,服大裘冕,无旒。臣无忌、志宁、敬宗等谨按郊特牲云:“周之始郊,日以

12、至。”“被衮以象天,戴冕藻十有二旒,则天数也。”而此二礼,俱说周郊,衮与大裘,事乃有异。按月令:“孟冬,天子始裘。”明以御寒,理非当暑,若启蛰祈谷,冬至报天,行事服裘,义归通允。至于季夏迎气,龙见而雩,炎炽方隆,如何可服?谨寻历代,唯服衮章,与郊特牲义旨相协。按周迁舆服志云,汉明帝永平二年,制采周官、礼记,始制祀天地服,天子备十二章。沈约宋书志云:“魏、晋郊天,亦皆服衮。”又王智深宋纪曰:“明帝制云,以大冕纯玉藻、玄衣、黄裳郊祀天地。”后魏、周、齐,迄于隋氏,勘其礼令,祭服悉同。斯则百王通典,炎凉无妨,复与礼经事无乖舛。今请宪章故实,郊祀天地,皆服衮冕,其大裘请停,仍改礼令。又检新礼,皇帝祭社

13、稷服绣冕,四旒,三章。祭日月服玄冕,三旒,衣无章。谨按:令文是四品五品之服,此则三公亚献,皆服衮衣,孤卿助祭,服毳及鷩,斯乃乘舆章数,同于大夫,君少臣多,殊为不行。据周礼云:“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絺冕,诸小祀则玄冕。”又云:“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之服,衮冕以下,皆如王之服。”所以三礼义宗,遂有二释。一云公卿大夫助祭之日,所着之服,降王一等。又云悉与王同。求其折衷,俱未通允。但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天子以十二为节,义在法天,岂有四旒三章,翻为御服。若诸臣助祭,冕与王同,便是贵贱无分,君臣不别。如其降王一等,则王着玄冕之时,群臣

14、次服爵弁,既屈天子,又贬公卿。周礼此文,久不施用。亦犹祭祀之立尸侑,君亲之拜臣子,覆巢设硩蔟之官,去曈置蝈氏之职,唯施周代,事不通行。是故汉、魏以来,下迄隋代,相承旧事,唯用衮冕。今新礼亲祭日月,仍服五品之服。临事施行,极不稳便。请遵历代故实,诸祭并用衮冕。 制可之。 无忌等又奏曰:“皇帝为诸臣及五服亲举哀,依礼着素服。今令用云白帢),礼令乘舛,须归一涂。且白帢出自近代,事非稽古,虽着令文,不行行用。请改从素服,以会礼文。”制从之。自是鷩冕已下,乘舆更不服之,白帢)遂废,而令文因循,竟不改削。 开元十一年冬,玄宗将有事于南郊,中书令张说又奏称:“准令,皇帝祭昊天上帝,服大裘之冕,事出周礼,取其

15、质也。永徽二年,高宗亲享南郊用之。明庆年修礼,改用衮冕,事出郊特牲,取其文也。自则天已来用之。若遵古制,则应用大裘,若便于时,则衮冕为美。”令所司造二冕呈进,上以大裘朴略,冕又无旒,既不行通用于寒暑,乃废不用之。自是元正朝会依礼令用衮冕及通天冠,大祭祀依郊特牲亦用衮冕。自余诸服,虽在于令文,不复施用。十七年,朝拜五陵,但素服而已。朔、望常朝,亦用常服,其翼善冠亦废。 武德令:皇太子衣服,有衮冕、具服远游三梁冠、公服远游冠、乌纱帽、平巾帻五等。贞观已后,又加弁服、进德冠之制。 衮冕,白珠九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青纩充耳,犀簪导。玄衣,纁)裳,九章。(五章在衣,龙、山、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织成为之。)白纱中单,黼领,青襢、襫、裾。革带,金钩暐,大带,(素带朱里,亦纰以朱绿,皆用组,)黻。(随裳色,火、山二章也。)玉具剑,(金宝饰也。)玉镖首。瑜玉双珮,朱组双大绶,四彩,赤、白、缥、绀,纯朱质,长一丈八尺,三百二十首,广九寸。(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施二玉环也。)朱袜 赤舄。(舄加金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