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题的“太极拳科学测试”.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82322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题的“太极拳科学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离题的“太极拳科学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离题的“太极拳科学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离题的“太极拳科学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题的“太极拳科学测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题的“太极拳科学测试”观看中央电视台最高境界的格斗术 第二集有感龙城飞将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以如此严谨的态度剖析传统文化,以科学的精神为基础,分解太极拳的技击与实战它的科学道理一定是存在的。”但是我看第一集的分析,却是以科学的仪器,以科学测试的方式,没有作出科学的结论。因为要进行科学的测试,首先要对太极劲有一个科学的理解。然而从第一集看,测试者对太极拳和太极劲是毫无知识的。 “通过对张志俊、窦春旭、朱利尧三人的握力、腕关节旋转力的分析证明,张志俊力量最小,拧手中的太极拳并非以力取胜,也许太极拳真地蕴含着不为人知的特殊技巧或神秘力量”。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就是舍己从人,顺着对方的力,再

2、变化对方力的轨迹,就可以在对方攻击的同时反制对方。 “搞清几块肌肉的力量,对于破解太极拳的运动有重要的意义。攻击者抓住了张志俊的手臂,张志俊以一条手臂压倒了身高和体重占绝对优势的俞勇。”实际上,在接手的瞬间,张志俊有一个略微回的动作,这就化解了攻击者的力,并使对方身体失重。然后他划了一个弧,把此时身体用不上力的俞勇压了下去。这里以弱胜强的原理在于,对方抓住自己的手臂进行强势攻击时,仅回缩一点这个细小的动作,就化解了对方强大的攻击力。然后他再以全身的力压倒身体用不上力实际上在此时此点十分虚弱的俞勇。若俞勇懂劲,他略微动一下,就化解发张志俊对他的擒拿。此时张志俊的重心一定是稳定的,而俞勇则推动了重

3、心,站不稳,所以才能够被拿住。 “张志俊那个细微的动作似乎说明张志俊发力的特点具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不同有可能是他调动肌肉的顺序或者真正的发力的肌肉与普通人大相径庭”。这个解释并不科学。实际上,若我在旁边指导,若张志俊慢一点,配合一下测试者,完全可以做到在张志俊制服对方的同时,对方也可以反制对方。奇怪吗?一点不奇怪。这就是太极拳的真正的特点。 “屈肘力和肩关节力是人体上肢重要的力量,尤其在格斗中作用明显,测试这个关节的力量,采用快速和慢速两种速度,慢速测试反映绝对力量,快速测试反映力量爆发的能力”。太极拳是一种人体的整体的力,太极拳师在与人交手时一定要脚踏实地,否则就不能柔化对方,不能发放对方。

4、所以太极拳运动时全身肌肉的力量是节节贯穿,全部进入运动状态的,只测屈肘力、肩关节力和转肩力不能揭示太极力的真正奥秘。 “作为一个武术家,通过一种特殊的锻炼来达到一种新力爸妈生的力是铁,通过锻炼而成的力是钢”。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新力,而是人真正的本来的力,也可以叫做本力。打拳如走步,这力就是人走步的力,也就是人体压在地面上的重力。在发力的时候,就是人向地面的蹬力。而人们平时工作与生活常用力,实际上是养成了脱离人体总体运动的局部的力。 测试者“想知道为什么太极拳能以弱胜强”。其实,我已经多次说过了,太极拳以弱胜强的原因在于,作为体弱的一方若掌握了太极拳的技巧,可以在双方接触的瞬间避开或化解掉对方的

5、攻击力,同时使对方身体失重,然后自己再用整体力,这是人体最大的力,对付此时陷入困境,毫无反抗能力的体质强大的对手。 “中国传统文化去解释太极拳,很难被现代科学所接受”。其实不然。太极拳常讲引进落空,就是讲太极拳师一方的动作实际上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在接手瞬间使对方身体发僵,身体失重,第二段则是发放对方出去。用现代的力学或者生物力学完全可以解释。还有,不丢不顶,敷盖对吞,擎引松放,也全是讲这样的力学道理。而我龙城飞将在博客中所讲的“似挨非挨,若即若离”也是从力学上所讲的。这说明,发现并发展太极拳的先人们一直是用直观的朴素的简单的力学的观点来解释复杂的太极拳的内劲。 “太极拳讲究领悟,感觉,称之为传

6、统的科学”。其实不然。太极拳内劲从身法开始,各种内家拳对身法的要求口诀上不同,但内家基本上没有大的差别,不外是含胸拔背、沉肩松肘、坐腕坚指、提顶吊裆。古代大师们要求人们领悟,就是要学生在上述要求下,慢慢地体会内劲的最优良状态。这样,身体才能达到整劲、柔劲、轻灵。 “模棱两可的概念已经无法解释实践和测试的矛盾”。这是由于测试者并不懂太极劲的根本原理。用太极拳去实践,是符合科学原理的。而测试局部的,某个关节的力,违背了太极拳的原理,自然测试不出真正的科学的解释来。 “发现他经常是一个划弧这样一种用力方式,作为科学家的测试者一直期待他某个动作是很强的,比如转肩的动作”。这是作为外行的科学家说的外行话

7、。划弧,是太极拳特有的运动方式,它要求在接触对方的瞬间用这种划弧的方式使对方攻击的力的方向跑偏,同时在身体接触的瞬间身体发僵、身体失重。所以测试者指望太极拳师在某个关节上强有力,实在是距离太极拳大道太远了。 “铁比钢多,钢比铁少,钢是经过铁的提炼”。这样解释太极力,似乎并不科学。实际上,太极力就是把人体分散的力集中起来发挥出来,并不是另外的特别的力。 测试者一直以为神奇,就是没有真正地理解何为太极力。所以这种测试就是徒劳的。只有先从质上理解了何为太极力,才能在量上作出正确的测试。 “胡水清整理数据时发现,张志俊的屈肘绝对力和爆发力以及屈肩的爆发力竟然超过了对手俞勇”。太极力是发于丹田,经由脚底

8、反弹,作用到手或肘或肩这些直接与对手对抗的部分。身体任何一个部分,包括脚、腿、臀、腰、背、肩、肘、手等都是传导器。测试者不明白这一点。其次,测试者还不明白,在张志俊发劲的瞬间,对手是被化空的,此时对手是十分虚弱的,根本无法发力的。这时只要张志俊发出十分微小的力,都可以把对方轻巧地发出去。我在和学生推手时常常是十分轻巧把把对方发到席梦思床垫上,对方翻个跟头出去。 “张志俊的爆发力比其静态的最大力量大,他突然发力对他自身而言是比较强的”。在这里,测试者并没有发现新大陆。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这样。这不是张志俊胜了其它被测试者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我说了几十遍的话:张志俊发劲时,对方此刻是十分虚弱的。

9、你可以设想,一个人要扛一袋子面上楼,面袋上肩的一瞬间,或者要搬自行车上楼,搬起车的一瞬间,就是这种发劲。只不过张志俊练过太极,懂得整体的劲,比普通人发劲的效能高。 “均衡发力”的说法似乎不太容易让人理解。太极拳的运动是身体各个部位,各块肌肉都在动,普通人则是局部的、某几块肌肉强硬的运动。此外,太极拳运动就是瞬间使对方僵硬、失重,这就是四两拔千斤。然后,第二阶段再用四两对就可以把对方打飞了,因为对方僵硬、失重,发劲时借了对方的欲向地面倒下去的重力。 太极拳的力学到底有多深?我已经多次讲过了,其实原理很简单,瞬间使对方身体发僵、失重、然后借助对方重力,只用很轻巧的力就可以把对方打出去。所以我在博客

10、文章中经常讲,“柔化刚发三分力”。 那位美国教授用太极的方法进行体育测量,并且见过许多大师,但从他的言谈举止看,他对我上面所讲的太极的根本的十分简单的原理是一点都不懂。 张志俊摇手腕速度快,达到1400度/秒,仅能说明,他的手比别人灵活一些,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在与别人接手刹那有转化的理念和行动,别人没有这个理念。 体前屈柔韧性好过他人,不能说明什么。张志俊年轻时开始练武术,若一直保持下腰压腿,柔韧性就会好。别人不这样做,柔韧性就比不过他。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我龙城飞将柔韧性可能不比张志俊,但我同样在和人推手时瞬间把人扔到席梦思床上让他翻个滚过去。而舞蹈演员柔韧性是最好的,但他们若不懂太极劲,也就是我反复强调的这个简单的原理,同样不可能在测试中胜过其它测试者。 李祥晨先生对以柔克刚的解释是不正确的。以柔克刚的意思是讲,自己的身体要柔,在接触对方后,使对方的刚变为僵,再借对方的重力把对方发出去。 柔仅仅是化解的前提条件,并不能等于化解。若仅仅是身体柔,不懂得太极化解的原理,也做不到。我博客中关于柔的观点讲了许多。 太极拳运动一直是以弧的方式,不可能是切线的力。从力学上讲,切线的力是直线。 看完这一集之后,仍然没有看到科学的结论。这可能与测试者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何为太极劲有关。可是,为什么张志俊老师不事先给他们普及一下太极拳的知识呢? 2012-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