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小故事78867.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82072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家小故事7886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科学家小故事7886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科学家小故事7886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科学家小故事7886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科学家小故事7886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家小故事7886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家小故事78867.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哥白尼的故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哥白尼的事迹;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过程:教师讲故事哥白尼从小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喜欢观察天象。他常常独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有一次,哥哥不解地问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边,望着天空发呆,难道这表示你对天主的孝敬?”哥白尼回答说:“不。我要一辈子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我要让星空跟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程。”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作客, 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 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 “圣诞节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

2、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写真照片(20张)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

3、疑,但又说不出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老师的希望,不久就变成了现实。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课题:达尔文的故事1、引导学生了解达尔文的事迹;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达尔文小时候并没有特殊的天才,他只是自小有一种喜欢大自然的天性,善于观察事物。在父亲安排下,达尔文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神学,但他真正感兴趣的是自然科学。所以,达尔文在剑桥大学时,经常与生物

4、学教授为伍,讨论有关自然科学的问题。1831年到1836年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到处采集动植物和地质方面的资料,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下了基础。 达尔文曾先后出版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等巨著,提出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书籍出版后,他的学说立即轰动全球,引起一番激烈的争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在当时可说是一种创见,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 有一天,达尔文走进一家大赌场,观看斗鸡比赛。他伏在栏杆边上,手托腮帮,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直盯着追逐扑打的大公鸡。他是那样专心致志,以至对周围许多人的叫骂、起哄和吹口哨的嘈杂声一点也没有在意。赌场的老辟见达尔文如此专注,心想这肯定是一个大赌客,便立即走到达尔文身边招揽生意

5、说:先生,你要押宝下赌注吗?如果你是幸运者。嗨!你能捞一笔巨款呢! 达尔文没有听见似的,动也不动。赌场老板又凑近他的耳朵,重复了好几遍,达尔文这才察觉到。他终于不解地开口了:我是在察看公鸡的头冠、羽毛和两足,琢磨牠们的体态。 一天,又患了病的达尔文坐在藤椅上晒太阳,面容憔悴,精神不振。一个年轻人路过达尔文的面前。当他知道面前衰弱的老人就是写了著名的物种起源等作品的达尔文时,不禁惊异非常。年轻人问道:达尔文先生,你身体这样衰弱,常常生病,怎么还能做出那么多的事情呢?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达尔文回答说。的确,达尔文极端珍惜时间,他曾在给苏珊达尔文的信中说:一个竟会白白浪

6、费一小时的人,就不懂得生命的价值。 年轻人听了达尔文的话,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走了。课题: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事迹;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过程:教师讲故事伊萨克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科学巨人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叫乌尔斯索普的小村子里,刚出生时极度衰弱,几乎夭折。牛顿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1661年,他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1665至1667年间,牛顿已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7、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三定律,进而思考:行星为何绕着太阳而不脱离?行星速度为何距太阳近就快,远就慢?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为何运行周期就越长?牛顿认为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具有巨大无比的吸引力。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根据牛顿的发现,可测定太阳和行星的质量,确定计算慧星轨道的法则,说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并推导出克服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和

8、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们分别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并依次命名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顿不但验证了前辈们的成果,而且为未来空间运载工具的最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确而权威的科学依据。牛顿将其一生的成就写在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一书中。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数学。他后来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727年3月20日凌晨,牛顿于久病不医中去世。据说在生命即将停止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坦荡而平静的。英国诗人波普为他写的碑铭说:“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间;人帝说让牛顿降生,使一切变得灿烂

9、光明。”课题: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的事迹;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过程:教师讲故事圣诞节这天,爸爸从外地赶回来,给小莱特兄弟带回一份圣诞礼物。兄弟俩迫不及待地把礼盒打开,看到一个怪怪的玩具。他们拿在手上摆弄着,不知道怎么玩。这时爸爸过来给他们做展示,他把上面的橡皮筋扭紧,一松手,只见前面像风车一样的东西转了起来,随着那个玩具就飞到了空中。“啊,真是太有趣了,它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 从那以后,莱特兄弟就对飞行产生了兴趣,并且一直在想:如果人能飞上天就好了!长大后,他们开了一家自行车商店,一边经营自行车一边研究飞行的事。几年下来,他们掌握了

10、大量的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然后就开始动手制作他们的飞机了。 他们先是伏在山坳里观察老鹰是怎么飞的,然后把它一步一步画下来。按照老鹰飞翔的样子,兄弟俩在1900年10月,终于制成了他们的第一架飞机。他们在飞机上系上一根绳子,然后带着这架飞机来到野外没有树木没有房屋的空地上,像放风筝那样放飞飞机。他们的飞机真的飞起来了,虽然只有一米多高,但是莱特兄弟很受鼓舞。接下来,莱特兄弟对飞机进行多次改进,慢慢地,他们的飞机能飞到离地100多米的高空中了。但是这种飞机有个缺点,就是只有风天才能起飞,如果没有风,它就飞不起来。而且它在空中飞时,只能像老鹰那样滑翔,所以人们给这种飞机起了个名字叫滑翔机。 有一天,

11、一辆汽车停在他们的自行车店前。司机说车的发动机坏了,向他们借工具用一下。看到汽车上的发动机,莱特兄弟一下来了灵感:如果把发动机装在滑翔机上,是不是就不怕没有风了呢?可是,滑翔机最多承受90公斤的重量,要是人太胖了都飞不起来,怎么把190公斤重的发动机装上去呢? 莱特兄弟又想出用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找人帮忙,订做了一个只有70公斤重的轻型发动机装在飞机上,然后在飞机前装了一个像风车一样的螺旋桨。因为只有发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飞机才能飞起来。他们带着这架飞机到海边试飞,可是,不是发动机有毛病,就是螺旋奖有毛病,要不就是驾驶技术有问题。一直都不能成功。三年过去了,飞机的事一点进展也没有。这天,莱特兄弟

12、忽然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有个叫兰莱的发明家,也发明了一架飞机,在试飞的时候坠入大海了。莱特兄弟立刻去进行调查,并仔细研究兰莱飞机的部件,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们又开始了自己新的试验,这次他们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的木头轨道,把飞机放在上面,弟弟维尔伯坐上去,发动飞机。飞机在轨道上滑行后,就嗖地一下升上天空了。“啊,终于飞上天了,终于成功啦!”哥哥奥维尔对着天空挥手,大叫。话音还没落,飞机突然坠落下来。“到底什么原因呢?”兄弟俩又开始思考起来。他们试着把轨道从斜坡上拿下来,放在平地上,再次试飞。这回飞机一下子飞到三米多高,而且能水平向前飞。飞机飞行了30米左右后,稳稳地落到地上。莱特兄弟

13、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们抱在一起,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莱特兄弟从收到爸爸的怪礼物到研制飞机成功总共用了26年,失败了无数次,试飞的时候,莱特兄弟也多次摔伤。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轻而易举成功的呀。当时, 连他們自己也没有想到, 人类的千年梦幻, 將会在他們手中变为现实课题:张衡的故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张衡的故事的事迹;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过程:教师讲故事公元78年,在河南南阳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里,一个孩子出生了,他的母亲为他取名叫张衡。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会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一座巍巍丰碑。张衡从小聪敏过人,他对瞬息万变的大自然充满了兴趣,日月星辰更

14、让他着迷。有一次,他和妈妈去挖野菜,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张衡发现自己的影子比自己要长好多,而到了中午,妈妈带到回家时,自己的影子却缩成了一团了。以后,每当他发现自己的影子缩成一团时,就催妈妈赶快回家做午饭。他还喜欢听妈妈讲有关自然界的故事。白天,阳光普照,母亲给他讲后羿射日的故事;晚上,月亮的银光堆积如水时,母亲便把小张衡抱在怀里,给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星星洒满天空时,妈妈告诉他天上文曲星的传说、二十八星宿的神话。有一次,母亲给他讲完故事,良久不见他回应,于是拍拍他的小脸蛋,问道:“张衡,你在干吗?”“我在数星星。”母亲奇怪了:“天上的星星动来动去,你怎么能数得清呢?”“可是,我发现这些星星并没

15、有乱动啊。它往西边移动,而它旁边那些小星星也跟着移动呢。”母亲一看,果然是张衡说的那样。这样一边观察一边数,他可耀数一千多颗星星呢。张衡不仅聪明,读书也非常仔细用心。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也不羞于向人请教。到了10岁的时候,他就能熟读诗经,还阅读了很多其他的书籍,对其中的天文、历法知识非常熟悉。有一次,私塾先生给学生们讲诗经中的句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把“流火”解释为“落下的、一晃而过的大火星”。有个学生很好奇,问先生:“大火星是指天上是的哪一颗星星呢?”先生含糊地回答:“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流星。”张衡觉得先生讲的有矛盾,站起来说出与先生完全是不同的解释:“先生,那流火是二十八星宿中的萤惑星(即火星),流是萤惑星偏西向下的意思,而不是指落下。”接下来,他以引证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训等书中有关论述,一口气说出星宿和北斗星的区别。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在空中比画,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同学们听得入了迷,先生也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课题:蔡伦造纸的故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蔡伦造纸的故事的事迹;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过程:教师讲故事蔡伦:秦蔡伦从小就到皇官里去当太监,担任职位较低的职务小黄门王,当时,蔡伦看到大家写字很不方便,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丝帛大贵,丝绵纸不可能大量生产,都有缺点。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