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岸区中考语文模拟卷3.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818503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江岸区中考语文模拟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年江岸区中考语文模拟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年江岸区中考语文模拟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年江岸区中考语文模拟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年江岸区中考语文模拟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江岸区中考语文模拟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江岸区中考语文模拟卷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江岸区中考语文模拟卷(三)I卷(选择题 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选项中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 A. 见异思迁 流连忘返 尴尬(gn) 桑梓(z) B. 莫不关心 无精打采 狡黠(ji) 慰籍(ji)C. 众目睽睽 因地制宜 拮据(j) 殉职(xn)D. 莫名其妙 自出心裁 蓦然(m) 亢奋(kng)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花一样的生命,理应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瓣一瓣地 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 ,充满快乐。事实上,人类自诞生起,就一代一代地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极尽智慧和勤奋,按照美的形象 世界,并 自己。A绽放 五彩缤纷 装扮 塑造 B开

2、放 眼花缭乱 打扮 改造C绽放 眼花缭乱 装扮 改造 D开放 五彩缤纷 打扮 塑造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撞击着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B我们总认为建设生态文明主要是搞好绿化、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实际上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一场改造社会的工程,更是一场改造自然的工程。C一名美国官员表示,马来西亚已经请求FBI协助恢复飞行模拟器中被删除的数据。这台模拟器是从MH370机长家中搜查到的。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作家,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

3、书能够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他们持这种看法是明智的。我知道恺撒与亚历山大就在活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也就是必需的、正当的生活乐趣。因为要让激烈的活动、艰苦的思索服从于日常生活习惯。他们认为,享受生活乐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动,而战事才是非常活动。那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我想指出这不是要使精神松懈,而是使之增强。A B C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方寸的魅力中国文字随着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几经更迭

4、,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篆刻是一种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传统艺术,因为其采用的都是篆书,所以也称为篆刻。篆刻的“篆”字,古写作“瑑”,从玉。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印章的起源,历来有两种说法。因为历史渊远,各说各有理,难以确断。有一种说法认为:印章的起源是由于政治上的凭信作用。西周时,天子与诸侯是以氏族血统为纽带的宗法关系,各国下设的官吏亦如此,所以不须政治上的表征信物。东周以后,社会关系变化,宗法关系逐渐解体,旧贵族逐渐没落,新贵族逐渐兴起

5、。新贵族并非因为与国君的血统关系而是以功绩得官。而且,春秋后的官职不像西周可以世袭,而是可以随时升黜的。因此,就以印章来作为凭信。当时,军事上用虎符(小虎形器物,中分为二,上镌铭文,以吻合为信),政治上用玺印作为信物。另一种说法:印章应该是先用于经济上,以后才转移到政治上来。周礼是有关西周社会情况的文献。周礼上曾经三次讲到玺和节。玺,又称古玺,是有关印章的众多名称中最早的一个。节,在古文篆作是竹节的象形。据说,古代约事,有时双方以一段竹节中剖分执以为凭信。所以,节也是印章的名称之一。周礼地官,司市条下有“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掌节条下有“货贿用玺节”;秋官,职金条下有“辨其物之美恶与其数量

6、,楬而玺之。”周礼有关玺印的三条均与货物有关,可知主要用于经济上。又据刘熙名:“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从今日见到的许多封泥,可知先用于经济上是比较合理的。当然,有关玺印最早发现的时代问题以及政治、经济孰为早晚问题,目前学术界意见还不一致,这在古文化研究上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不足为奇。随着研究工作的纵深发展,尤其是地下文物的发现,这些问题终有明朗化的一天。从历史文物和史料记载,到了周代,印章开始大量出现,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大为兴起。各种大小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朱文两种。它不但是当权者表明自己身份、地位的法物,同时也是官方文书和民间商业活动的凭信。由于当时没有纸和印色,官方的文

7、字是写在简上的。把需要递送的文字或者需要封存的物件用绳子扎紧,在绳结上封一块泥,把印章盖在泥块上,这种封物的泥块叫做“封泥”。 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笔势挺拔。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成“缪篆”。汉印的印形制、印纽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由于东汉时纸张的发明,印章改“封泥”而以印色盖在纸上,更加方便了印章的使用。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私印大量出现,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从此,篆刻逐渐开始艺术化。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

8、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遂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举。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雕刻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

9、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设计印稿时应反复构想。这一点,篆刻大师吴昌硕慎重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划、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中国印章,渊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苑里绵延不断的散发出独特的芬芳,吸引着人们进入这方寸世界。方寸的之间,她以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和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闪耀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光辉。2008年北京奥运会,篆刻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和表达,现在“中国印”已经成为古老华夏文明的代名词。篆刻艺术博大精深,数千年来,逐渐发

10、展成为华夏文明的璀璨星斗,值得我们继续继承和发展。5下面选项中,文章内容没有涉及的一项是()A篆刻艺术雕刻的内容。 B印章的起源。C篆刻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D篆刻艺术的章法。6下面信息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玺印最早发现的时代问题以及政治、经济孰为早晚问题,学术界意见不一致,这在古文化研究上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不足为奇。B周代官方把需要递送的文字或者需要封存的物件用绳子扎紧,在绳结上封一块泥,把印章盖在泥块上,这种封物的泥块叫做“封泥”。C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私印大量出现,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到了宋朝篆刻逐渐开始艺术化。D、篆刻的章法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一个字或一组

11、字在印面上排列,复杂而变化多端,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划、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设计。7依据文本内容判断,下列四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甲同学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印”展现了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B乙同学说: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练习好书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C丙同学认为:父母领工资使用的印章都应该属于篆刻艺术。D丁同学认为:篆刻与书法、中国画、剪纸等一样都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孙膑减灶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

12、:“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注解】三晋:本指韩、赵、魏三国,此处侧重指魏国。马陵:魏地名,在今河北大名市东南。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

13、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去韩而归 去:离开 B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轻:轻视C我固知齐军怯 固:固然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足肤皲裂而不知 D 既济而未成列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膑认为魏军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战争中正好可以要因势利导。 B孙膑认为长途行军与敌争利会有很多士兵因掉队而不能及时赶到目的地。C孙膑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D孙膑减灶的目的是诱敌深入,攻其不备,把敌人分割包

14、围逐个击破。卷(非选择题 90分)四、(14分)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12填空。(共10分,每空2分)(1)悠哉悠哉, 。 (诗经 关雎)(2)镜里朱颜都变尽, 。 (文天祥酹江月和)(3)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苏轼水调歌头中“今夕是何年”“今夕”指的是 ,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钥匙小时候,最羡慕母亲袖子下挂着的一串钥匙。母亲无论夏冬都穿着旧式旗袍,总是将一串沉甸甸的钥匙系牢在袖下的第一个纽扣上,除非晚间休息。那一串钥匙总是跟着她的身影转动,叮当作响。我如今回想起来,当时那么羡慕母亲挂着钥匙串到处走动,大概与那些钥匙所代表的权威感有关联也说不定。譬如说,有些崭新的衣物锁在橱柜里,过年的时候,母亲用其中的一把钥匙打开橱门,将那些五彩缤纷的衣服从里面取出,满床摊开,分与我们。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