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核子中心与中国.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81398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核子中心与中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欧洲核子中心与中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欧洲核子中心与中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欧洲核子中心与中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欧洲核子中心与中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洲核子中心与中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核子中心与中国.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位于法国和瑞士交界处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onseil European Pour Recherches Nucleaires,简称CERN、西欧中心)成立于1954年10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研究中心,西欧中心现有20个成员国,雇员近3000人,约有来自世界各国的6500位科学家曾在西欧中心从事研究工作。20 世纪70年代起,西欧中心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研究、建立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曾经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在ALEPH、L3C等项目进行了很好的合作。近年来,西欧中心与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更为积极的成果,双方正在进行的合作有CMS、ATLAS、散裂中子源研究等多个项目。今年10月,正

2、值西欧中心50周年所庆,我们特将1980年时任西欧中心所长秘书的W.O.LOCK 写的“西欧中心与中国合作的由来”一文介绍给大家,以此表达我们对西欧中心50周年所庆的祝贺,并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较深刻的启示。|引 言|1971-1972年:初步接触|1973年:第一次直接接触|1975-1976年:重新接触|1977年:西欧中心第二个团组访华|1980年:巩固合作| 引 言一、西欧中心是由西欧12个国家提供经费的一个欧洲实验室,但它理所当然地几乎成为一个开展基本粒子物理研究世界性的实验室。来自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在此工作,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20世纪70 年代,中国政府决定在北京

3、附近建造一台主要的高能物理设施。西欧中心与中国之间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积极和成功的合作是经过多年的讨论和谈判后建立起来的。本报告回顾了1971-1980年间双方进行讨论的历史。二、1971年,西欧中心和中国的科学家首次进行了正式接触。在此以前,欧洲、美国的科学家与中国个别科学家之间仅有一些私人交往。这中间有两位核心人物,一位是张文裕教授(左图)。20世纪30年代初,他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并获得赞助由中国政府派留学生赴英国学习的庚子赔款奖学金。他选择了去卡文迪什(Cavendish)实验室。1934-1936年,他在卢瑟福手下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渡大学

4、任职,1956年回到中国。三、第二位是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袁家骝教授(右图)。他与张文裕是燕京大学物理系的同学和亲密朋友。1936年他以与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交换学者的名义赴美一年,随后于1937-1942年赴加州理工学院,在密立根(R.A.Millikan)教授手下工作两年。二次大战期间,他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美国无线电公司从事与战争有关的项目,二战结束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找到一个职位,1949年参加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袁家骝教授在普林斯顿时,张文裕也在那里,两人均开展宇宙线方面的实验。四、1956年7月,日内瓦大学召开第一次西欧中心高能加速器和介子物理讨论会,当时西欧中心刚刚动工

5、建造。张文裕及夫人王承书来日内瓦参加这一讨论会。他们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参加这类国际会议的首批科学家。袁家骝也在那里, 他作为GUGGENHEIM基金会的研究员,定在1956-1957年在SACLAY和西欧中心做研究工作。这两位科学家高兴地团聚了,这可能是西方科学家和新中国科学家之间的第一次直接接触。五、几年之后,西欧中心作出努力,希望中国参与西欧中心的研究工作。1962年,杨振宁教授和当时的西欧中心的总所长WEISSKOPF(Victor Frederick Weisskopf,1908-2002)(左图)邀请当时在哥本哈根的玻尔实验室工作的中国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冼鼎昌先生参加在西欧

6、中心召开的1962年国际高能物理会议。遗憾的是,冼鼎昌先生没能参加此次会议。六、1965年,时任西欧中心理论研究部主任的L.VAN HOVE访问日本时,日本名古屋大学的S.SAKATA教授找到他,希望西欧中心与中国物理学家建立联系。杨振宁教授约在同一时间也提出类似的建议。此事与当时任总所长的WEISSKOPF进行了讨论,结果,在GREGORY(Professor Bernard Gregory)(下图右)在1966年1月担任西欧中心总所长后最先作的事情之一,就是发信给在中科院核研究所工作的周光召和钱三强。该信于1966年1月17日签发。在解释过西欧中心的目的后,GREGORY希望两位科学家在促

7、进中国和西欧中心的科学联系中予以帮助和支持。该信未收到回音。七、1966年中期,北京一个从事基本粒子理论研究的小组组织了一个夏季讨论会,来自西方的A.SALAM,可能还有其他人参加了。因这次会议,张文裕、周光召和胡宁三位中国高能物理学家被邀请参加1966年在美国伯克力召开的高能物理会议,但还是没有得到回音。1971-1972年:初步接触 八、以后的5年,西欧中心没有进一步采取行动,直到WEISSKOPF在1971年4月22日写给于1971年1月接替GREGORY任总所长的JENTSCHKE(Willibald Jentschke)(右上图左)的信中再次提出这一问题。WEISSKOPF在该信中写

8、到:我十分确信,你们所有的人这些天都曾考虑过与中国高能物理学家们建立关系的问题。很显然,我十分支持采取这一步骤,并想敦促你们邀请一些人参加阿姆斯特丹会议和西欧中心加速器会议。在信的结尾他写到:希望这些行动取得成功。一旦这些做法看来具有成功的希望,搭建桥梁毕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打算邀请一些中国的物理学家参加在美国召开的会议。九、JENTSCHKE征求VAN HOVE(1971年7月起任理论物理部主任)的意见,后者对进行新的接触表示赞同。在对GREGORY 1966年写的信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邀请中国科学家参加原计划于1971年9月在西欧中心召开的第VIII届国际高能加速器会议的一段内容后,该信于1

9、971年6月25日发给中科院院长,但未收到回信。实际上,是因为主办该次会议的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内中国代表的席位仍被台湾蒋介石政府占据着。十、1971年末,WEISSKOPF给JENTSCHKE写了一封信,建议采取不太正式的方式与中国的物理学家们进行接触,杨振宁(1971年曾访问中国)则给VAN HOVE提供中科院核物理研究所的信息,还提供了当时任副所长的张文裕的名字。十一、1972年1月,VAN HOVE建议写一封类似1966年和1971年那样但比它们都短的信,指名到姓地发给张文裕,邀请他和他的合作者们访问西欧中心。1972年2月7日,此信由JENTSCHKE发出。十二、杨振宁先生再次访

10、华。他在西安写信给VAN HOVE,称:他在北京度过了几天的时光,并请VAN HOVE将西欧中心快报寄给北京大学物理系的胡宁和中科院核物理研究所的张文裕。此事顿时进行了安排,两个机构的名字也放入图书馆预印本的邮寄名单中。同年晚些时候,杨先生访问西欧中心,并就其中国之行做了一个报告。他的报告吸引了大批观众,引起西欧中心人员的浓厚兴趣。(左图为张文裕教授与杨振宁先生交谈)十三、1972年10月,中国进一步作出了有兴趣与西方建立科学联系的姿态。伦敦时报报道称,7位重要科学家今日(10月6日)离开北京,考察西方核物理发展情况和美国对付污染的办法。科学家们将访问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代表团中有一流水

11、平的中国高能和核物理学家之一的张文裕教授。张文裕曾希望代表团在欧洲访问期间参观西欧中心,但由于日程紧迫此愿望未能实现。十四、一个月之后,由11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另一个代表团,作为瑞士联邦政策司的客人访问瑞士,其主要目的是参观在BASLE举行的核设备及器械展览会。然而,他们通过瑞士当局和在伯尔尼中国使馆的商务参赞,表示希望到西欧中心访问。十五、代表团在瑞士和在伯尔尼中国当局官员以及当时正在欧洲访问的袁家骝先生的陪同下,于1972年11 月6 日到达西欧中心。但代表团中并没有高能核物理方面的专家,他们对西欧中心的访问,仅是对核物理领域一般兴趣的访问。另外,代表团团长北京清华大学的张维教授因另有

12、安排,未能随团到西欧中心访问。十六、四天之后,即1972年11月10 日,中国驻瑞士大使在伯尔尼举行招待会,感谢所有与代表团访问BASLE、西欧中心及瑞士其他地方的有关的人士。JENTSCHKE和当时任300 GeV项目经理的J.B.阿达姆斯(ADAMS)收到了邀请,但他们不能参加,而由袁家骝代表他们参加。袁家骝先生有机会与中国大使和代表团团长张维教授进行了长谈,双方首次讨论了西欧中心和中国科学家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十七、1972年11月13日,袁家骝先生将这些谈话写成短笺,呈送西欧中心行政所长G.H.HAMPTON,全文如下:十八、中国大使陈先生与中国科学代表团团长、北京清华大学副校长的张维先

13、生都对西欧中心在接待代表团时给予的热情款待表示赞赏和感谢。张维教授因刚刚当选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执委会成员,需赴巴黎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会议,未能到西欧中心访问,对此他表示歉意。他们两人都非常热诚友好,我同他们就一些话题进行了长谈。我再次表示,西欧中心欢迎中国科学家将来进行访问交流,他们可到西欧中心参观,或停留一段时间做些工作。陈大使和张教授对西欧中心的这一建议表示赞赏,并表示将把西欧中心的友好邀请转告中国政府。张通知我他将很快返回中国,并亲自传递这一信息。中国大使对我从日内瓦来就是为代表西欧中心参加他的招待会似乎感到非常高兴。对西欧中心向中国表示出的友好和善意,他再次请我向西欧中心总

14、所长表示感谢。十九、该汇报发出后,袁家骝先生又于1972年11月29日写新给HAMPTON。信中提到他曾与中科院的张文裕教授进行了接触,张文裕先生说如果西欧中心希望与他们联系,下面3人中任何一人都会高兴地与西欧中心讨论访问交流问题,然后他告诉了自己的名字,以及当时中科院院长和副院长的名字。二十、此后,HAMPTON 于1972年12月1日在写给JENTSCHKE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决定是否将此事搁置起来,或是否将袁已经进行的接触继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趁袁所推荐的人对此问题仍记忆犹新时,应再给他们一些人写信。二十一、JENTSCHKE征求VAN HOVE的意见,后者在1972年12

15、月6日回复说:我坚定地认为,应按第一次的做法再写信。西欧中心与中国物理学家建立真正的科学关系意义非常重大。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可能的费用不会超过非成员国访问科学家的一小部分预算。JENTSCHKE接受了这一建议,于1972年12月15日将1971年的信件修改后发给了张文裕,副本抄送给中科院院长和驻伯尔尼的中国大使。1973年:第一次直接接触 二十二、这次,张文裕先生对JENTSCHKE的来信立即作了回复,尽管对向他发出访问西欧中心的邀请没有给予肯定的答复。他在信中说:我们考虑了您的建议,会就此事再次与您交换意见。二十三、1973年1月,中科院外事局局长写信给UPPSALA大学的G.TIBELL,

16、感谢他在中国代表团1972年夏季访问UPPSALA期间所给的款待。他还提到中科院收到邀请其派代表参加1973年6月召开的UPPSALA核物理会议一事。但他说遗憾的是,因该会由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主办,而该联合会中国的代表系蒋介石分子,所以中国科学家不能考虑参加在瑞典UPPSALA召开的物理会议的可能性.二十四、TIBELL将这封信交给了当时主管西欧中心科学会议秘书处和人事部里安排科究人员和访问者的负责人,让他处理。他将信的副本送给JENTSCHKE,并附上便函,称:鉴于信的内容基调友好,可能值得你按1971年6月所发出的信的内容再给北京写一封信。我还建议GREGORY(他当时已回到法国,官居高位)邀请一、二位中国人参加AIX会议(1973年9月在AIX-EN-PROVENCE召开的欧洲高能物理会议)。因该会不是由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主办,所以他们可能会接收邀请。上述便函发出后,W.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