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81299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9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货币银行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货币银行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货币银行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货币银行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Banking)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货币银行学课程组课程的性质货币银行学是全校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重要 的基础理论课与入门课程,是财经学科相关专业学习、了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 选修课,是1990年代初期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 程奠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的基本 知识,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金融活动及其宏观金融 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

2、、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2. 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努力提高广大学生在金 融科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素养。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 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介绍本学科理论的前沿性课题,加强对学生的 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经济学各专业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计划教学总时数为 48学

3、时,其中包括课堂讲授 42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习题课2学时。课程总学分为 3学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经济学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预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西 方经济学、会计学。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艾洪德、范立夫编著: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 2005年3月版 教学参考书:1夏德仁: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年版。2艾洪德、张贵乐主编货币银行学教程2005年版。3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4美托马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年 版。5黄达主编: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学时分配表课程

4、总学时数48章学时数备注第一章货币银行学概述1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3第三章信用与利率机制6第四章金融市场4第五章金融机构2第六章商业银行6其中包括习题讨论课2 学时第七章中央银行3第八章货币供给3第十章货币均衡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 缩第十二章货币政策其中包括习题讨论课2学时第十三章金融创新第十四章金融风险、金融安全第十五章金融监管第十六章金融与经济发展2第一章 货币银行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运用中的作用, 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脉络,把握货币银行学理论和知识的 框架结构,理解货币银行学在金融学科体系中的

5、地位。学习目标:1理解货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理解银行和金融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即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 要作用)。3掌握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种类及其提供的全方位的各种类型的金融服务,理解 这些金融服务为你的生活或经营活动所提供的服务。教学内容第一节 货币与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1为什么研究货币? Why study money?人:私人和法人 货币对于私人和法人的重要性 社会分工的存在决定了个人和企业只能对一部分资源拥有所有权,要想获得别人拥有 所有权的资源,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即获得别人拥有所有权的资源必须以付出一定的 货币为前提。2为什么研究银行? Wh

6、y study banking? 货币出现后就产生了货币的融通。金融(F inance)是资金融通的简称,社会资金融通方式无外乎直接融资(Direct Finance )和 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e)两种。直接融资主要体现为各类证券(Securities)的发行和流通,间 接融资主要体现为通过各类金融中介Financial Intermediary (其中主要是商业银行 Commercial Bank)实现资金的融通。我国传统的金融体制是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有绝对大 的比重,直接融资只是在20 世纪 90 年代后才获得发展,我国传统的金融学课程就是货

7、币银 行学课程。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 (Planed Economy)向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 Mr.Market)转轨,其目的在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Distribute of Resource)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配置资源的前提是配置资金(Distribute of Capital),资金配置的合 理性和效率决定了社会对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效率。因此我国金融系统(F inancial system )尤其是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对资金配置的合 理性和效率就决定了整个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合理性(Rationality

8、)和效率(Efficiency) o举例:理解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资金融通,能否做到 3 个小时内从大连赶到广州?(飞机工业 社会化大生 产能否得以建立)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前店后厂 积累的有限性:生产规模的有限性经济规模的有限性 反例:比尔盖茨世界首富财富积累的前提:社会化大生产3金融学的三个层面 微观层面:货币、资金与资本 中间层面: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高级层面:金融运行机制与体制、金融调控机制与体制第二节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理论框架货币银行学按其理论体系和逻辑规律划分为四部分:货币(Money)、信用(Credit)、 金融机构(FI, Financial Inst

9、itution)、货币供求(Money Supply and Demand, Supply of and Demand for Money)与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四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归纳为横向 和纵向两条线索。从横向上看:货币= = =信用=金融机构 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通过制 定一定的制度来规范其发行与流通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现代货币经济的特征是出现资金的余(Surplus)、缺(Deficit)双方,二者之间有融通资金 的需要,而且必须采用有偿形式,因此,信用行为产生;信用行为的有偿性体现为

10、资金融通 是必须支付利息(Interest),边际资金的利息即为利率(Interest Rate);资金融通需要载体或证 明 信用工具(Instrument of Credit);资金融通总是在一定的场所进行 金融市场 (Financial Market)。资金在余、缺双方的融通有两种方式,即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间接金融在本世纪 80 年代以前占据了主要地位,间接金融需要一定的中介金融机构来沟通借贷双方。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主要包括:中央银行(Central Bank)、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专 业银行(Special Bank)和 非银行金融机构(NBFI, Non-ban

11、k Financial Institution)。从纵向上看:货币=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失衡=货币政策货币产生后,货币运行的结果导致社会存在一定的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面对 经济运行对货币的需求,金融体系必须供应货币来满 货币供给(Supply of Money);货 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总是表现为三种状态:货币均衡(Monetary Equilibrium)、供给大于需 求、供给小于需求。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体现为通货膨胀(Inflation),货币供给小于货币 需求体现为通货紧缩(Deflation),都会导致经济失衡。在货币供求出现失衡(Disequil

12、ibrium) 时,中央银行必须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操作来使之恢复均衡。两点补充:开放经济下的货币银行学(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in open economy):现代 是开放经济,货币银行学的内容必然包括开放经济下国际间的货币、货币流通、资金融通等。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安全与金融监管:以 20 世纪 90 年代发生的三次金融危机 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为标志,金融稳定问题成为世界性的课题。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货币是如何产生的,掌握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把握其演

13、变规律,同时了解一些货币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此基础上研究货币制度的构成要 素及其历史演变、货币层次的划分等问题,为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目标:1. 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能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的角度理解货币的本质。2. 掌握货币在商品经济中执行的职能。3. 了解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把握其演变规律,认识各种货币形态的特点。4. 理解货币制度的含义、构成要素。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掌握其演进过程 中所蕴含的规律。5. 弄清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了解国外及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一、货币的产生(一)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1. 需求的双重巧合(Doubl

14、e Coincidence of Wan ts)。2. 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3. 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4. 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二)货币的出现克服了物物交换的缺点1. 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2. 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3. 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范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4. 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特殊商品 货币是从商品中游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 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 1概念

15、: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3价格标准: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4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二、流通手段 1概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着流通手段职能。 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X待流通的商品数/货币流通速度三、贮藏手段 1概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2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真实的、具有完全价值的货币。3货币流通的调节器。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较、抉择机制使货币贮藏手段职能发 挥着货币流通的调节器的功能。四、支付手段1概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就 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2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