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大海报教案反思.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809720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数学大海报教案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班数学大海报教案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班数学大海报教案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班数学大海报教案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班数学大海报教案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数学大海报教案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数学大海报教案反思.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班数学大海报教案反思1、小班数学大海报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小三班幼儿聪明好学,年龄在3岁半-4岁半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数字比较敏感,在学习中,能感知数概念的形成,并学习识别1-10的字形,在玩耍活动中,反复记数、点数,对数量的感知有了初步的生疏。大海报可让幼儿在轻松、主动的气氛中学习规律数数,从而提高幼儿对数学的认知力气。我依据我班幼儿的实际状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本次数学探究玩耍活动,让幼儿学习利用数字卡片、实物卡片、粘贴海报、开火车等玩耍活动帮助幼儿生疏6、7、8的 字形及识别6、7、8的数量。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生疏6、7、8的 字形。 2、让幼儿识别6、7、8

2、的数量。 3、体验数字玩耍的乐趣。 4、初步培育观看、比较和反响力气。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预备: 1、教师自制海报一张、幼儿海报五张 2、与幼儿人数相等的6、7、8 数字卡片 3、实物数量卡片假设干 4、光碟一盘,故事动物选美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观看故事动物选美导入活动; 2、教师出示海报,引导幼儿观看; 3、提出问题:海报上消逝的数字分别像什么?引导幼儿分组争论; 4、请幼儿从桌面上找出与海报一样的数字。 (二)、教师依次出示6、7、8数字卡 1、引导幼儿生疏6、7、8的字形,并说说是什么数字 2、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3、请幼儿找出与数字相符的实物

3、卡片。 (三)、手指玩耍。教师分别说出6、7、8的任何一个数字,请幼儿用手指比出与数字相符的手指。或反之,玩耍重复进展。 (四)、引导幼儿分组学习使用数字6、7、8粘贴海报 (五)、小结:让幼儿在活动中查找6、7、8数量的对象,加强数字与数量的结合。 活动延长:玩耍开火车 活动评析:在活动前,小三班幼儿已对数字1-5生疏和把握,通过认知活动,多数幼儿能较快地正确地识别6、7、8的字形,并协作6、7、8的字形,铺排出正确的数量,少数幼儿需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较好,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字玩耍的乐趣,从而到达教学目标。 2、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大的和小的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4、.观看比较物体的大小,知道大与小的区分。 2.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大的给大熊,小的给小熊”。 3.能快活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培育幼儿比较和推断的力气。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气。 活动预备: 大熊和小熊图片各一张,草地两块。 图片:帽子、衣服、包包、皮球、苹果等大小各一张 幼儿操作卡片人手两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日我们小(2)班来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大熊和小熊) 师:你们猜猜谁是大熊谁是小熊?你怎么知道的呢?(大熊大,小熊小) 二.区分图片中的大和小。 师:今日大熊和小熊还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来看看吧。(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看) 师:可是大熊和小熊把这些东

5、西都放在一起了,不知道哪些是大熊的,哪些是小熊的,你们来帮它们找找好吗?找的时候确定要记住,大熊用的是大东西,小熊用的是小东西,要不然它们会不欢快的。 教师让幼儿一一生疏图片中的大和小并示范将图片分类 教师示范将大东西放到大熊那里,小东西放到小熊那里。请个别幼儿上来进展操作。要求:送的时候要说,如:大帽子个大熊小帽子给小熊。 教师小结:我们小(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把东西都送对了,你们看大熊和小熊都笑了,来我们表扬一下自己。 三.玩耍:找朋友 1.找找比比 师:今日大熊和小熊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特别欢快,想到草地上去玩,他们还邀请一些小动物和他们一起玩,(提示幼儿拿出椅子底下的图片)请每个小朋

6、友说说你拿到的是什么?有几个?有什么不一样? 2.送小动物 大的动物和大熊玩,小的动物和小熊玩。 (教师引导幼儿分组送玩具) 3.评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宝宝们送的对不对?集体检查 四.完毕 教师带着幼儿到户外找找还有没有大熊和小熊的玩具(带幼儿出场) 活动反思: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缺乏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把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把握的幼儿进展稳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方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这是我预备工作不够充分的缘由。在

7、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生动好玩,导致一小局部幼儿留意力分散,与此同时 要对幼儿的常规训练做进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无视地方。 3、小班数学大与小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幼儿一天一天长大,幼儿的思想也渐渐在发生变话。有的幼儿爱上了比较哪个大,哪个小。农村训练的资源有限,故想到在室外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有大和小的概念。 2、让幼儿自己能区分大小。 3、熬炼幼儿的思维反响。 4、进展目测力、推断力。 5、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自己能区分 活动预备 1、用纸板做两个空心的方框。大的一个,小的一个。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8、小朋友们,今日有两个朋友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来生疏一下吧。” 2、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拿出道具,介绍朋友跟同学们生疏。教师拿出大方方,和小方方。让孩子们观看,看看孩子眼中谁是大方方,谁是小方方,分组争论。 让幼儿讲讲自己家里有没有大方方和小方方。例如 冰箱和微波炉 教师示范, 大方方 小方方 教师讲大方方, 教师就跳进大方方里面。教师讲小方方。教师就跳进小方方里面。 3、让幼儿活动,教师讲幼儿跳,教师讲“大方方”幼儿就跳进大方方里面,教师连续讲大方方,幼儿还在大方方里面原地跳,教师讲小方方,幼儿就跳进小方方里面,教师讲大方方,幼儿又跳进大方方里。任凭讲大方方,小方方,让幼儿跳。 4、分组活动

9、,让幼儿讲,幼儿跳。 5、最终让幼儿评一评谁跳的最准确。 教学反思 这一次活动充分的把握了幼儿好动的天性,让幼儿在动中学习,在玩中度过。同是熬炼了孩子的听力和思维灵敏度。 但是当眼 耳 脚 三者齐用时有的 就手忙脚乱了。当孩子听到大方方时跳进小方方的。 假设再让我活动,我会让孩子在生活中在多看看,在自己的玩具中找找大方方和小方方。 4、小班数学大手和小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稳固对大小标记的生疏。 2.能依据大小标记将物体分类。 3.初步学习粘贴的根本技能。 4.体验数学集体玩耍的欢快。 5.宠爱数学活动,情愿参与各种操作玩耍,培育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预备: 1.教具:大小标记各一;大小动

10、物卡片一套2.学具:大小动物卡片每人四张。 3.浆糊每桌一盆、抹布每桌一块。 活动过程: 一、帮动物排队(出示动物图片)1.今日谁来了我们班? 2.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同)3.我们来帮他们依据大小分一分,分成两排。 二、大小特征标记(出示大小标记)1.这里有两张标记,谁会照它的样子来做动作? 2.两个动作有什么不一样? 3.当小朋友两只手伸出来,两只脚分开就觉地很大,这张标记表示什么意思?叫它什么名字?(大标记)4.两只手靠着身体,两脚并拢就决得很小,这张标记又表示什么意思?叫它什么名字?(小标记)5.将大小动物放到相应标记处。 6.送小动物回家(1)出示贴有大小标记的房子T:这是大动物

11、的家(指贴有大标记的房子)这是小动物的家(指贴有小标记的房子)T:天黑了,小动物要回家了,我们把大动物送到有大标记的房子里,小动物送到有小标记的房子里。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粘贴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送小动物回家T: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想请小朋友送它们回家,小动物要回家了,请你看一看哪个大?哪个小,然后把他们送回自己的家,好吗四、活动评价: 呈现个别幼儿的操作纸,从操作的结果、粘贴的技能集体进展评价。 活动反思 手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在接触和使用的。马上升入中班的幼儿处于第一个独立期。自己动手既是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这时期的幼儿,总想摆脱成人的照料,但是幼儿对自己的手缺乏

12、真正的了解,缺少疼惜手的学问和力气,活动目的是通过主题活动让家园协同培育幼儿的独立精神和自理力气。 活动完毕了,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容,听着孩子们的话语教师知道我们的宝宝长大了,孩子们的小手越来越能干,孩子们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师已经放心,他们确定能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 这次活动给孩子们增加了乐趣,也让我在不断地反思中找到了差距,我今后要不懈地努力,向各位教师请教,不断地优化我的教学策略,提高我活动中的驾驭力气。 5、小班数学秀丽大花园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每当孩子们闲逛经过花圃时,观看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叫道:“教师,红颜色的花,黄颜色的花,真多啊!”“1朵、2朵、3朵”

13、小班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还不浓,因此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用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好玩、形象的“游万花园”的情景中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进展幼儿对花朵颜色、数量的感知。 2.幼儿能尝试简洁的分类。 3.体验欢快的心情。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乐观思维的力气。 教学预备: 红、黄、绿纸花假设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假设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布条;音乐磁带郊游;纸杯制成花状,花心分别为红、黄、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今日我们要去万花园玩玩。瞧,我们必需先过小桥,再跨过小河,才能进入万花园。让我们一起动身吧!幼儿随着郊游的音乐动身去万花园。 (这个环节增加了活动的情景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二、捡花1.走进“万花园” 师:地上这么多秀丽的花朵,我们快来捡花朵吧! 幼儿分散捡花朵,教师参与幼儿活动。 (秀丽的花朵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活动气氛很活泼。)2.感知1和很多师:瞧,我也捡了几朵花。你们来帮我数一数吧! 幼儿数不清,力气强的幼儿就说:“教师捡了很多花。”让幼儿比较1和很多。 3.请幼儿把花朵贴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贴花朵,一是练习进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