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隽:去年的树说课稿.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80860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隽:去年的树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刘隽:去年的树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刘隽:去年的树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刘隽:去年的树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刘隽:去年的树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隽:去年的树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隽:去年的树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去年的树说课稿 (刘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7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下面我就按以下的说课流程进行说课。(出示投影)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本课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并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质疑讨论、拓展想象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深层次的开展与文本的对话,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从而让学生得到精神的滋养和心灵的关怀。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这篇童话是日本作家新美

2、南吉的作品。课文主要讲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过冬时,鸟儿答应了树的恳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树时,它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找,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谊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通过四次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在行文中留有空白,能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读后使人心灵受到震撼。(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童话并不陌生,本文文字浅显,但蕴含着深刻的意蕴。

3、四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对于这种平淡中蕴含着超越生死的友情很难理解到位,对于深层次体会鸟儿内心情感有一定难度。需要借助教师的点拨、导读、分角色朗读、引发想象等方法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出示投影)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蕴含的道理。2、 能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3、 能把自己想要说的话表达出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们把“紧紧抓住四次对话体会小鸟和大树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基于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们把“在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深层次体会鸟儿的内心情感。”作为本课的难点。(投影) 教学重点:紧

4、紧抓住四次对话体会小鸟和大树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深层次体会鸟儿的内心情感。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出示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过渡:上课伊始,老师在揭示课题后,就出示两组经过归类的词语,一类是由本课一类字组成的词语,一类是带儿化韵的词语,【教学意图:通过归类复习,巩固了词语,为阅读扫清障碍。】 出示:一、复习回忆,揭示课题第一组:伐木人 融化 剩下 煤油灯第二组:鸟儿 立在这儿 在哪儿 细条条儿【教学意图:通过归类复习,巩固了词语,为阅读扫清障碍。】 接下来这个环节是“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回忆课文讲了一件

5、什么事?然后学生交流主要内容,在交流完主要内容之后,老师有一个总结性的评价。【教学意图:老师用这个问题既检查了孩子是否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在这里又渗透了总结主要内容的方法。】 出示: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主要内容。【教学意图:老师用这个问题,既检查了孩子是否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在这里又渗透了总结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之后,就要深入地研读文本,这时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说一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孩子的话(生:感动、悲伤、震撼)【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真情,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6、】 出示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真情,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本课的重中之重了,研读文本,感悟真情。老师从四个层次入手(一)感受树与鸟的真情。(二)体会鸟儿寻找树的心情。(三)回读,再次体会树与鸟的真情。(四)深入研读,体会小鸟对大树深深地眷恋。(出示但不用说)第一个层次,感受树与鸟的真情。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主人公鸟儿和树是好朋友,你是从哪读出来的?”这里,抓住“天天”体会,想象树和鸟在一起的美好和谐。紧接着,老师创设情境进行引读,体会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之后,师生品读分别时的对话,体会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在他

7、们的对话中,又通过抓“一定”这个词,感受鸟的承诺,为引出下文做准备。【教学意图:这个环节重在读,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读中体会树与鸟的深厚友情,以及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突出了“以读为本”的理念。】三、研读文本,感悟真情 出示: (一)感受树与鸟的真情。 文中的主人公鸟儿和树是好朋友,你是从哪读出来的? 抓住“天天”体会,想象树和鸟在一起的美好和谐。 创设情境引读,体会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师生品读分别时的对话,体会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抓“一定”这个词 ,感受鸟的承诺。为引出下文做准备。 【教学意图:这个环节重在读,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读中

8、体会树与鸟的深厚友情以及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这个环节突出了“以读为本”的理念。】(二)体会鸟儿寻找树的心情。引导学生默读、批画。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自学提示,(出片)让学生默读批画。然后全班交流。首先,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提炼出了问话与答话。在第一次问话中体会到,鸟儿显得很着急,着急中带着惊讶和诧异;在第二次问话中体会到,鸟儿就更加着急了,着急中有一种迫切;在第三次问话中,让我们体会到的就是一种焦急,近乎于绝望。老师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想象着当时的情境朗读。【教学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孩子提取信息的能力。在了解鸟儿情感变化的同时,深入感知本文所蕴含的深厚意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

9、有更深刻的感悟。】出示:1、引导学生默读、批画。1默读514自然段。找一找鸟儿都询问了谁?用“”画出鸟儿的问话,用“”画出鸟儿得到的回答。2三次对话中鸟儿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在旁边做简单批注。2、全班交流:“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3、带着自己的感受,想象着当时的情境朗读。【教学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孩子提取信息的

10、能力。在了解鸟儿情感变化的同时,深入感知本文所蕴含的深厚意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 接下来是第三个环节回顾诺言,感受鸟的执着。【教学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对诺言的回读,体会鸟儿的内心世界,以及感受到要找到朋友兑现承诺的坚定决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 出示:(三)回顾诺言,感受鸟的执着。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教学意图:体会鸟儿的内心世界,以及感受到要找到朋友兑现承诺的坚定决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四)质疑交流,感悟小鸟对大树超越生死的友情。(读片)出示:(四)质疑交流,感悟

11、小鸟对大树超越生死的友情。 1、指名读最后三个自然段;2、提出问题;3、梳理问题;4、重点讨论这两个问题(出示两问题的片)1、两次盯着灯火看,他都在想什么呢?【教学意图:此处是文章的留白处,老师在这里紧紧地抓住了两次“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鸟对树深深的眷恋。】 2、为什么又唱起了去年唱的歌?【教学意图: 在这样的探究中深入理解鸟儿的内心世界,领悟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这样层层深入的学习中,让孩子更加深入理解鸟儿的内心世界,领悟文章主旨。课堂的第四个环节,老师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拓展练习,(出片)这个环节就是【教学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

12、解,无论对谁说了什么话,只要学生的表达不脱离文本的本意就可以。这也是结合了课后的两道题来设计的。】 出示: 四、拓展练习,升华情感我想对 说:“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无论对谁说了什么话,只要学生的表达不脱离文本的本意就可以。这也是结合了课后的两道题来设计的。】第五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回顾全文”,就要下课了,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约定 我答应过你, 还要再来唱歌给你听。 春天,我来了, 而你却不见了踪影。 我知道你的心里在盼着我呀, 于是,我开始了长久的飞行。 今夜,在灯下, 我们终于重逢, 可我面对的,竟不再是你翠绿的身影。 你最后的生命燃成了灯火, 我知道,

13、这是你往昔的笑容。 灯火明天也许会熄灭, 不灭的,是我们的约定和友情。【教学意图:这个拓展,既是对文章的一个回顾,又是对文章主题的一个深入理解。还体现读写结合,为课后的小练笔做铺垫。】 出示:五、课堂小结、回顾全文。 出示整首诗【教学意图:这个拓展,既是对文章的一个回顾,又是对文章主题的一个深入理解。还体现读写结合,为课后的小练笔做铺垫。】 下课前,老师布置了本课的作业,给同学们推荐了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教学意图:目为的是引领学生课外阅读,体现大的语文教学观。】 出示:六、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新美南吉的作品小狐狸找手套爷爷和玻璃罩煤油灯狐狸阿权相信你们会在这位有着日本安徒生之称

14、的作家笔下收获更多的美好和感动。【教学意图:目为的是引领学生课外阅读,体现大的语文教学观。】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好朋友鸟儿 树 信守 执着 【教学意图:这样的板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结构线和情感线都非常清晰。】教学特色:1、层层深入地开展与文本的对话。 老师从四个层次入手(一)感受树与鸟的真情。(二)体会鸟儿寻找树的心情。(三)回读再次体会树与鸟的真情。(四)深入研读,体会小鸟对大树深深地眷恋。在这样层层深入的探究中,更加深入理解鸟儿的内心世界,领悟文章主旨。这样的学习,体现了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2、两次留白处引导学生想象。这篇童话,语言朴实简洁,文字浅显,而且多处留白,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抓住每一次留白。所以,教师就紧紧抓住了最后的两次“看”。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进行想象。3、教线明确,悟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