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1花盆补水器粤教版.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80857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1花盆补水器粤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1花盆补水器粤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1花盆补水器粤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1花盆补水器粤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1花盆补水器粤教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花盆补水器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来源:ZXXK(1)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2)认识到材料的性能与用途的联系。(3)知道身边很多的生活用品都必须经过设计和制造这个环节。2. 科学探究(1)能用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来源:ZXXK(2)能利用材料的性能设计和制作实用的物品。3. 科学态度乐于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设计与制作。二、教学指引1. 活动安排思路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来源:ZXXK活动1 用哪种材料搭“水桥”探究使用哪种材料制作花盆补水器的“水桥”最合适,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观察、实验、比较、记录活动2制作花盆补水器设计并

2、制作花盆补水器,应用已有知识设计和制作产品设计、制作1. 活动指引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在阳台观赏植物。琪琪在浇花,妍妍提出可以用花盆补水器代替人工浇花。产生问题:妍妍提出自己做花盆补水器,这就必然会涉及材料的选择问题,因此提出了“用什么材料做花盆补水器?”“怎样把瓶子里的水引到花盆?”的问题。驱动任务:关于装水的容器选择什么材料这一问题,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是可以解决的,所以这里的任务主要指向探究用什么材料把水引到花盆。家里没有人时可以做个花盆补水器。用什么材料做呢?活动1 用哪种材料搭“水桥”(图片说明:除了试管和试管架之外,从左到右分别是铜线(金属)、纸巾(纸)、棉线(天然纤维)和尼龙绳(合成

3、纤维)。)教科书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材料的吸水性。首先围绕驱动任务,通过贝贝的话指明了花盆补水器的构造,把探究问题聚焦在“水桥”材料的选择上,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纸、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四种不同材料的吸水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材料的吸水能力会有感性认识,但是很少把材料的性能与用途联系起来,更不会把几种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教科书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用实验获取的证据支持自己对材料吸水性的解释。研究棉线、尼龙绳、铜线和纸等几种材料的吸水性, 比较哪种材料最适合做“ 水桥”。哪种材料吸水最好呢?做花盆补水器时,怎样把瓶子里的水引到花盆呢?搭个“水桥”吧。来源

4、:学。科。网(图片说明:从左到右的材料分别是:棉线、纸卷、铜线、尼龙绳。、是空试管,、试管装有同样多的水。各种材料一端插入水中,一端插入空试管中。)由于这一活动是本套教科书首次出现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所以教科书通过图片和主题人物的对话指引学生如何做实验。先把四种材料捻成粗细长短基本相同的长条形,四支相同的试管装有同样高度的水,并在水位处做好标记,测量水位的高度。然后同时把四种材料放进试管里,尽量保持浸入水中的长度一致,材料的另一端搭入空试管。十分钟后再次测量四支试管水位的高度,通过分析数据说明哪种材料的吸水性最好。教科书设计的讨论问题“哪种材料最适合做花盆补水器的水桥”,是希望引导学生

5、在已知四种材料的吸水性能强弱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关系。四种材料的吸水性从强到弱分别是:纸棉线尼龙绳铜线。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提示学生除了考虑材料的吸水性外,还要考虑实用性。例如,虽然纸的吸水性最强,但吸水之后容易断开,所以选择棉线做“水桥”比选择纸更合适。友情提示教科书中提供的实验方法只是一种更接近于模仿“水桥”的范例而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其他的方法研究材料的吸水性。由于学生第实验记录材料要同时放进水里。各种材料的粗细和长度尽量保持相同。10分钟后观察比较四支试管的水位线下降情况,并记录。一次做对比实验,教师在实验前的指导应该要细化一些,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对

6、比实验的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如何利用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解释自己的想法。在活动后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材料做“水桥”的优劣,综合考虑选择哪种材料,并能说明选择的理由。活动2 制作花盆补水器来源:学|科|网Z|X|X|K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已经知道了该选择哪些材料制作花盆补水器,所以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探究结果与制作产品的需求联系起来。教科书提供了一个设计图的样例,提示学生在制作产品前,先要做好构思,把想法呈现出来,同时通过贝贝的话“制作完成后要测试花盆补水器的浇花效果”提醒学生作品完成后要不断进行测试和改良,渗透工程学的理念。教学活动建议:(1)教师以样例讲解如何设计图纸。(2

7、)向学生提出任务“设计花盆补水器”,讲解评价标准(科学性、实用性、美观性)。(3)学生分组设计花盆补水器。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4)组织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与修正。选择适当的物品和材料,设计并制作花盆补水器。制作完成后要测试花盆补水器的浇

8、花效果。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5)学生分组修改设计图纸。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

9、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友情提示由于活动1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上要完成产品的制作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完成设计部分即可,制作产品则留到课外进行,通过上交作品评价的方式促使学生完成任务。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