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804035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对“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对“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对“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对“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对“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对“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对“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三合一”建筑日益增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三合一”建筑历来是消防安全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发生火灾的比例一直以来居高不下,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害。针对这种情况,唯一有效的治理措施就是改善其安全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而改善安全条件最迫切的要求是进行功能分区及解决人员疏散问题。笔者根据我市治理“三合一”的经验谈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一、“三合一”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现状一是安全疏散问题十分突出。很多企业设置了影响安全疏散和施救的防盗铁栅栏;占用疏散通道、堵塞消防安全出口现象十分严重。二是居住人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主要有以

2、家庭作坊为主的家庭住宿和以外来人员为主的员工集体住宿。这些企业普遍为经营、储存、食宿一体,出租的房屋中,房东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居住人员较多。三是生产、储存与住宿场所无防火分隔,建筑及装修材料耐火等级低。xx市“三合一”企业建筑大多是七、八十年代建造的砖混结构,耐火等级低,而且相互毗邻,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和安全距离,有的甚至只是由木材、油毡等易可燃材料搭建的违章建筑。对员工集体宿舍采用敞开楼梯间的、用可燃材料分隔吊顶的、甚至有在简易木阁楼和木夹层内住宿的现象。四是业主的消防意识差,消防设施、器材缺乏。由于业主的认识偏差直接导致消防知识技能的缺乏。主要表现为业主和从业人员对消防工作的主观认识不到

3、位,消防安全意识差,对火灾存在侥幸心理,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基本的防火、灭火、逃生的消防常识匮乏等现象极为普遍。 二、“三合一”现象的成因一是受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而自发形成。如xx市小商品批发零售行业从八十年代起步,以零散户自发生产经营逐步发展到规模型的支柱产业,并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板块。由于这些产业初期发展始于城郊结合部,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周边环境,极易滋生“三合一”现象。二是没有规范引导,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为搞活经济,有些镇(街道)和部门只注重扶持和推动产业及民营经济的发展,没有规范引导,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如xx区九龙副食品批发市场建成后,擅自改变使用性质。同时,由于长期

4、不规范管理,造成现在大规模无序发展。加之在建设初期,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只顾发展经济,却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以致于形成了目前的“三合一”群体现象。三是业主受经济利益驱动,漠视消防安全。有些业主受经济利益驱动,置国家消防法规、技术规范和员工安全于不顾,心存侥幸,企图以减少消防安全投入为手段,拿员工的生命作赌注,以冒险经营的行为来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以致“三合一”现象屡经整治,屡有反弹。四是员工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据调查,在“三合一”场所、家庭作坊的从业人员,大多为外来打工和农村居民,大部分人员上岗前又未经过必要的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薄。如有的员工在“三合一”场所被整治

5、而搬离后,为图方便、省钱又自动搬回。加上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力价格便宜,一些外来工迫切希望得到工作赚钱脱贫,而根本顾不上讲求安全,甚至一些外来工明知危险,也因担心失去工作而不向业主提出或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致使“三合一”整治成为“捉迷藏”,治而无效。 三、“三合一”整治存在的问题一是多次实行整治但难以根除。为切实消除“三合一”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2002年,xx市政府部署开展了以消除“三合一”隐患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整治发现存在“三合一”现象单位712家,其中668家单位得到整改,整改率达到93.8%。但由于“三合一”现象顽固性、反复性,要实现彻底整治和消除,依旧困难重重,今年11月

6、我省开展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以来,仍然发现“三合一”火灾隐患338处。二是受行业特点影响,“三合一”现象回潮较快。虽然几经整治,但由于xx市“三合一”场所分布广泛,加上形成简单便捷,随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防不胜防,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再生力,并且与行业、建筑格局等特点相适应,出现了新的变异。特别是一些改制企业,出现了更具危险性的连片“三合一”厂房,聚集了数十乃至上百员工,形势十分严峻。2007年11月,xx市政府又部署开展了“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从排查情况看,xx市“三合一”火灾隐患呈现“回潮”趋势。三是“三合一”整治工作缺乏联动机制。“三合一”整治面广量大,成因复杂,形式

7、多样,业主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家庭作坊式和前庭后厂式“三合一”为家庭人员住所,难以深入检查。从几次的整治情况看,部门联动还不够有力,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依然存在公安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的情况,“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机制尚未建立和形成,缺乏工作合力。 四、解决“三合一”问题的几点设想与对策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合一”整治面广量大,困难多,整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地的支柱产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三合一”整治工作的领导,增强消除企业“三合一”现象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把消除“三合一”当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按照“摸清

8、基本底数、解决突出问题、完善长效机制、掌握主动局面”的思路,认真制订切合实际的整治计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二是部门要形成联动。“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不只是消防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攻克“三合一”现象的合力,才能有效消除“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特别是经贸、工商、国土资源、建设、劳动等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明确规划、立项、审批、发证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严把关口;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要协调开展“三合一”专项整治,严格监督,依法查处“三合一”建筑;工商部门在注册登记和执照年检时要严格

9、把关,依法登记;国土资源部门要合理安排民营企业的生产和生活用地;建设部门要抓好城镇的规划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部门要认真抓好外来劳务人员的管理和安全培训工作,政府要发动工商、城管、建设等有关部门加强源头和动态检查,避免“三合一”的出现。三是措施要坚强有力。堵住“三合一”滋生的源头,就要在建筑的立项、设计、施工发证、验收上层层把关,改变生产经营用房与住宅不分的现状,严格防止新的“三合一”建筑产生。对已出现的“三合一”做到坚决打击,切实做到“三个必须”,落实“四项措施”。所谓“三个必须”就是对发现存在“三合一”的,必须做到员工宿舍、生产车间、仓库彻底分离;必须保持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必须配

10、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所谓“四项措施”,就是对员工宿舍的设置问题做到:一是转移,由政府统一发动,统一建设外来工宿舍,实行集宿化管理;或者租用闲置房,统一安排外来工住宿;二是隔离,对一时不能搬迁的,将员工宿舍和生产储存场所用防火墙等进行彻底分隔,员工宿舍另行设安全疏散通道;三是依靠社会力量,创建“民工之家”,改善民工生活条件;四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建造标准化生产厂房和员工宿舍,引导家庭作坊向规模生产转化。四是实行长效管理严防回潮。要认真吸取以往屡经治理、多有反复的教训,建立健全“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防止回潮反弹。特别是要进一步严格火灾事故责任倒查制度和消防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11、对在“三合一”建筑内发生火灾事故的,严格倒查因何滋生“三合一”建筑;严格倒查该建筑是否纳入“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整治对象;严格倒查是否依法督促整改合格,从法律责任上控制“三合一”现象反弹。五是按统一标准抓整治。公安部发布的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703-2007)行业标准已于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整治“三合一”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整治标准。根据公安部消防局要求,凡是在2007年8月1日以前出现的“三合一”场所一律按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703-2007)行业标准督促限期改正。2007年8月1日以后出现的“三合一”场所必须采取停

12、水、停电等措施,各职能部门要合力坚决取缔。六是从强化宣传抓整治。要以提高全民消防“三个能力”为契机,强化对“三合一”现象的危害性、整治“三合一”现象的必要性的宣传。重点要分层次抓好各类人员的宣传教育:对业主,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教育和说明,使其知道企业“三合一”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旦发生事故,必将人财两空(企业破产,自身要被追究法律责任),从而积极整改;对员工,要充分指出“三合一”对其生命的威胁,使其认识到危险性而自觉抵制;对广大群众,则重点阐明“三合一”对其家庭、片区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使其能主动举报。在全社会形成对“三合一”人人喊打的局面,使“三合一”丧失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同时,要加强对企业法人、防火负责人、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及广大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和岗位培训内容;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必须开展岗前消防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的消防自防自救知识。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