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2021学年高一理综上学期加试模拟试题(小班原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801819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县2021学年高一理综上学期加试模拟试题(小班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四川省射洪县2021学年高一理综上学期加试模拟试题(小班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四川省射洪县2021学年高一理综上学期加试模拟试题(小班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四川省射洪县2021学年高一理综上学期加试模拟试题(小班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四川省射洪县2021学年高一理综上学期加试模拟试题(小班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县2021学年高一理综上学期加试模拟试题(小班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县2021学年高一理综上学期加试模拟试题(小班原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射洪县2017-2018学年高一理综上学期加试模拟试题(小班,无答案)四川省射洪县2017-2018学年高一理综上学期加试模拟试题(小班)(无答案)第卷(选择题共126分)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s-75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用超声波将部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反卷成小的膜泡,原来

2、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如图四支试管在适宜条件下不会产生CO2的是2图甲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从图甲可见250mmolL-1NaCl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B. 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C. 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D. 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300mmolL-1NaCl溶液可能死亡,乙图中的处理时间内细胞一直有生物活性3.酶抑制剂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者作用特点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

3、相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B.曲线ab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受酶浓度的限制C.曲线c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D.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结合后能改变其空间结构4. 类似于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囊泡可以将“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被靶膜识别.如图表示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原理及融合过程,其中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可由线粒体提供,VSNARE(V)和TSNARE(T)分别是囊泡膜和靶膜上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这种囊泡的细胞器可以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该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

4、组成C.V与T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生物膜之间信息传递功能D.在囊泡运输货物过程中,囊泡周围会出现线粒体5.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倍镜观察的视野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象时,应换用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B.利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使用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C.用斐林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出现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其中一定含有葡萄糖D.在观察线粒体实验时,先将细胞用酒精杀死,然后用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6.下表是某高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对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类项处理前用鱼藤酮处理后用乌本苷处理后细胞内血浆中细胞内

5、血浆中细胞内血浆中K+1455115135Mg2+351.41.81.4351.4A.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B.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C.乌本苷抑制K+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载体的生理功能D.鱼滕酮对K+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载体的生理功能7化学与生活处处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C“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D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8

6、. 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说法,正确的是 A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1 mol S和足量的铜粉反应,转移电子数目约为NA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将1mol氯气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NA9. 含有砒霜(As2O3)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AsH3)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单质砷和氢气。若砷的质量为1.50 mg,则A被氧化的砒霜为1.98 mg B分解产生的氢气为0.672 mLC和砒霜反应的锌为3.90 mg D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10-3NA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2Na

7、 + 2H2O = 2Na+ + 2OH+ H2 B硝酸亚铁溶液滴加稀硫酸:3Fe2+ + 4H+ + NO3= 3Fe3+ + NO + 2H2O C在一定量的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D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 Ca2+2ClO+CO2+H2O=CaCO3+ 2HClO1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对实验事实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A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B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中溶液

8、变浑浊。碳酸酸性强于硅酸C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D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始终未见沉淀生成二氧化硫过量生成Ba(HSO3)212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4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 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H2SO4浓度为5 molL113. 由周期表前

9、18号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无机物A、B、C、D、E、X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X是Na2CO3,C为CO2,则A一定是氯气,且D和E不反应B若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OHHCO=H2OCO,则E一定能还原Fe2O3C若D为CO,C能和E反应,则A一定为Na2O2 D若D为白色沉淀,与A摩尔质量相等,则X一定是铝盐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9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20、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2017 年11月5 日,我国用长征火箭成功

10、发射了两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如图所示),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下列关于火箭在竖直方向加速起飞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B. 火箭喷出的热气流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对热气流的作用力大小相等C. 火箭处于失重状态D. 保温泡沫塑料从箭壳上自行脱落后,相对地面由静止下落15、如图所示,平直公路上有A、B两块挡板,相距8m,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6m/s的初速度从A板出发向右运动,物块每次与A、B板碰撞后以原速率被反弹回去(碰撞时间忽略不计),物块最终停止在距B板6m处,且运动过程中物块只与A挡板碰撞了一次,则物块运动的时间是( )A. 6s B.

11、 7s C. 8s D. 9s16、如图所示,高一某同学想进行一项挑战,他两手水平用力地夹起一摞书保持静止,设手对书施加的水平压力 F=220N,若每本书的质量均为0.90kg,手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 =0.4, 书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均为2 =0.3,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 10m/s2 则该同学( )A. 最多能夹住 9 本书 B. 最多能夹住 19 本书C. 最多能夹住 14 本书 D. 最多能夹住 16 本书17、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和n内对应面积均为S,设经过b时刻的加速度和速度分别为a和

12、vb,则( )A B C D18、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用一小物体m把弹簧压缩到A点(m与弹簧不连接),然后释放,小物体能经B点运动到C点而静止。小物体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从 A 到 B 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B. 物体从 A 到 B 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减速C. 物体从 A到 B 加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加速度不变D. 物体运动到B点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19、将力传感器 A 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水平细绳与滑块相连,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如图甲所示,传感器与计算机

13、相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一水平轻质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砂桶, 整个装置开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未装砂)。在滑块与小车分离前缓慢向砂桶里倒入细砂,力传感器采集的 F-t 图像如图乙所示,g=10m/s2。则( )A2.5 s 前滑块静止、小车运动B2.5 s 后小车做匀速运动(假设细砂仍在加注中)C2.5 s 前小车所受摩擦力增大,2.5 s 后小车所受摩擦力不变D 由题图不可求出空桶的质量20、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2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B施

14、加一水平拉力F,则( )A当F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F时,B的加速度为C当F时,B能从A下抽出 D无论F为何值,A的加速度不会超过2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1匀速运动,小物体P、Q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2,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t0时刻P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22、.(8分)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应用位移传感器设计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描绘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x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1)根据图象计算出t=0.4s时木块的速度v= m/s,木块的加速度a= m/s2(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是 ,计算的表达式为=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分)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