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一年语文的教学.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794807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高一年语文的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高一年语文的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高一年语文的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高一年语文的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高一年语文的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高一年语文的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高一年语文的教学福清元洪高级中学高一年语文集备组 骆文静高一年段一共有五位语文老师,在课改面前,所有人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多多交流,一定能够把课改稳步向前推进。一、课改下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的审美、探究、应用三大能力视为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这一任务在必修课程目标中已经得到强化。但由于必修课程学时有限,只有处理好教材,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才能求得学生语文三种能力的均衡发展。处理好文本与拓展的关系,是新教材处理中的一对重要关系。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因为倡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探讨的范围必然会延伸到文本

2、以外。这时,如何把握文本与外延之间的关系,就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了。如果架空文本,无节制的外延,它的症结在于教师过分追求知识平台这一广度,而忽视了深度。广度是可以通过外延的无限扩展(只要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允许)来实现的,但是深度则必然要求对文本进行挖掘。我们不要忘记了,新教材允许教师用同一教材达成不同的目标目标虽然是不同的,但是总还有一个教学目标在。如果忽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片面强调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而忽视教材的经典性、恒久性和经验的间接性、语言形成的新颖性,学生就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上,难以领会教材中在不同时空结构间的交流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教材也难以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书面

3、语言及其表现形式,从而与世界上更广大、更多样的人们实现跨时空结构的多层面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因此,在对新教材的处理上,“增”不是随意的拓展延伸,应该是立足于文本的、严谨的拓展。二、课改下的教学情况原有高中语文教材一册六个单元,一学期上完。新教材一册四个单元,在高二上学期的前半段基本上就要结束必修课程五本教材的教学,也就是半个学期教完一册。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实施后,教学进度将从原有的半学期教完三个单元加快到半学期教完四个单元。如果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把新教材每个单元四篇课文一篇不拉地教过去,则违背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必修课程目标的理解:“阅读与鉴赏部分中,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

4、化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因此,不敢大胆删掉、或略讲自读一些篇目,必然造成平均用力,文本阅读不深不透。为了赶进度而丧失阅读的深度与精度,同时也剥夺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机会,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可见,在课内教授时对新教材进行一定的取舍,是课时限制下的必然选择。让我们以必修一为例,分析课内讲授篇目如何取舍。在编写体系上,人教版采用以单元为单位的编排体系,突出能力训练,精简知识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将阅读和写作分开编排,各成体系,每个单元都有它非常清晰的教学要点。编排体例上,单元编排强调文体和人文主题结合,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第二课 诗两首,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第四

5、课中外短诗五首,这个单元的文体是诗歌,人文主题是情感与意象。把握住编写体系的线索,我们就不难看出,在课堂上对人教版新教材处理,不能拘泥于传统语文学科形态的知识分类,照搬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帮助不大的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修辞学、文章学等知识系统。因为,这样违背了语言的“习得”规律,也违背了新课程目标对发展学生三大能力的要求。以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老师在教材处理上就不应该把力气放在沁园春长沙的生字词,放在炼字、夸张等修辞,放在韵脚、格律上。课时应该从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中节省出来,投入到以单元能力培养的重点中,从文体和人文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沁园春长沙,把握情感与节奏,分析毛泽东主要通过

6、秋天的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把握住编排体例的特点,我们也不难看出,在教材处理上做取舍应该抓住单元重点备课。以能最典型地体现情感与意象的美,同时又体现了诗歌用字简约含义丰富的特点为标准。第一单元里诗两首值得精读,雨巷里关于“姑娘”这一意象的解读,含蓄惆怅而又饱含期待的情感,都是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细细探究的;再别康桥则是以康桥优美的景色这一意象,带出自己恋恋不舍的情感。第四课中外短诗五首中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的面孔与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这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也很值得玩味。相比之下,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里的情感与意象浅近明了,第四课中外短诗五首中的断章过于含蓄晦涩,在培

7、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不如其他几篇,因此可以在课时安排上少花时间。单元编排不仅能成为我们取舍教材的依据,还能够帮助我们在取舍的过程中体现出培养的层递性,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到培养运用能力。即确定下重点篇目之后,在重点篇目的教学中培养起学生对该单元人文主题一定的探究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中,将这一能力运用到其余的篇目中去。以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是散文,人文主题是品人与品文。篇目为:第九课记念刘和珍君、第十课小狗包弟、第十一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十二课金岳霖先生。教师重点讲完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的品质,小狗包弟中作者巴金在文中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自省。然后,我们就可以指导

8、学生,在课后将品文与品人运用到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去探究文中刻画的梁启超在演讲中体现的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投入,梁启超的性格、气质和修养。在金岳霖先生中去探究金先生的满腹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品格。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选择典型的、深刻的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用”好教材引导学生走完上述过程,取舍是必须且必要的。三、课改中产生的问题从这次半期考的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较差,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几个:1、阅读面较窄。来自农村的学生较多,从小看课外书的机会不多,中外名著看得较少,名家作品几乎不接触。2、阅读能力较差。阅读文章的水平只停留在类似故事会、故事

9、情节较强的文章,难以理解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3、表达能力不够理想。高一刚开始,学生难以适应较难的理科学习,于是把大量时间放在做理科练习上,而忽视了语文练习,省略了阅读题的训练。但在教学中,如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这是个难题,如何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让阅读占有一席之地,是将来必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下一阶段的设想和做法1、补基础。一个月利用一些课时把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补上。关于新的知识点的训练量要加强,多安排一些习题,做专题训练。2、坚持集体备课,统一单元目标,鼓励个性教学。对于知识点备课一定要细,不能含糊。3、学习,取长补短,多学习,多听课,了解掌握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4、根据学生实际和校内实际来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5、坚持作文,每篇文章必须有题目有中心。还要注意训练定时作文的技巧和方法。6、在阅读教学中,既要讲究教法,又要讲究学法指导,后者尤其重要。7、强化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多开展一些训练口语的语文活动,特别是课堂上的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书面表达有所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