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路由器的评判要素.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794598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线路由器的评判要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无线路由器的评判要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无线路由器的评判要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无线路由器的评判要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无线路由器的评判要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线路由器的评判要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路由器的评判要素.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线路由器的评判要素迄今为止,无线wifi设备的发展自从诞生之日起,速度算是不快不慢,从最初的1m传输速度发展到11b标准再发展到54ag,又在mimo技术上发展到如今的11n,频率分别涵盖2.4和5g。其发展速度相对于其他网络和计算机软硬件来说是相对慢的,但相对与普遍的应用来说又是相对快的,比如说在11n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我们国内的绝大多数家庭和单位,依然还在广泛使用54m的a/g传输标准。为什么54m依然是家用和单位的使用主流?这是根据应用来的,因为对于这些小流量的使用环境来说,我们还不需要11n。国内盛行的带宽是2-8m,受制于这个瓶颈,在对于internet应用方面,再高的wifi链

2、接,也体现不了任何优势,至少在adsl2+的极限速度下,54m的无线标准就绝对够用,因为wifi的传输率已经高于了外部出口速度,再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只能是空闲。11n应用的范围是根据使用者要求而定的。他所解决的更重要的则是内网传输,比如我们需要内网实现高清播放,或者对文件传输速度要求高。同时那些100m出口带宽或者光纤接入的用户,11n的使用也有一定意义。总体来说,选择11n的情况要么是内部传输要求高速率要么外部接入带宽足够大。无线路由器也还存在一个速率匹配的问题。在同一个wifi设备的条件下,所连接的无线网卡速率也会影响整个内网传输速度。比如说11n的路由器,如果你接入的无线网卡有54m

3、的g卡,也有300m的n卡,那么路由器不可能针对每一个网卡都有自己的速率通道,而是统一降低传输速度,把协议放到54m的统一上来,这样内网之间的速度就是54m了,而不是300m。同时wifi设备针对不同的协议标准,也有各自的覆盖范围,并不是bgn的无线覆盖范围都一样。理论上的覆盖范围我们不谈,什么室外300米室内100米那都是理论数据,那并不是具体应用环境的测试结果。从实际的测试结果来说:b的无线覆盖范围是明显强于g的,11n的范围却跟g并没有多大差别。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个覆盖范围跟速度又瓜葛大了,因为距离影响传输速率!你说间隔四道墙距离20米的时候,三种协议标准的实际传速率有多少差别?越高传

4、速率的协议标准,在穿越障碍物以后的信号衰减越是厉害,速率降低越快!因为wifi信号在衰减以后,为了保证有效连接,就必须降低传输速率,不降低就会导致大量的丢包,大量丢包就是丢失实际的有效数据!谁家的使用环境都是没任何障碍物?如果无线网卡都在无线路由器旁边,谁需要用得着wifi而不用网线?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差异,而且实际传输速率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不同而不同的,哪怕同样的应用环境天气的不同都会导致效果差异!这是第一帖要说的内容,无线wifi应用是根据具体环境而定的,不能看理论值。这里的总结是:1、传输速率要求的选择。2、覆盖范围的选择。这两个都是互相联系的,上面说过,距离和环境会影响传输速率,所以我

5、们光看11n还是54g的理论数据,没任何实际意义!况且即使在理论数据上,距离的平方和信号质量是成反比的(信号质量又决定着实际速率),在实际上相差就更大第二贴我们讲讲wifi的频段关系,其实这个不光涉及到选择,也涉及到应用。因为在这个方面,涉及到很多核心的东西,不能不提。1、wifi设备的兼容性。可能大家会说:都是同一的协议标准,难倒相互之间还存在兼容问题?事实上,他就是真存在兼容问题!理论和实际总是有差异。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无线网卡能搜索到无线信号可死活就是连不上的情况?你有没有别的无线网卡都能连接路由器可手里的这个无线网卡就是搜不到信号而且这个无线网卡链接其他路由器又是完好的?有,这样的例子大

6、把,大家随便google一大堆!举例来说:intel的无线网卡的兼容性是出了名的差了,所以对于ibm的笔记本用户,会有更过的wifi困扰,因为经常他们会面对着一个wifi信号却不能链接。而有的无线网卡链接一个路由器,会频繁断线又重连,还有严重的会导致无线网卡和无线路由器一方假死。这个规律没法总结,就我使用过的那些无线网卡和路由器经验,还是让人摸不着头绪。你说是芯片问题吧,可并不是所有同样芯片的不同品牌无线网卡或者路由器都会有这个现象;你说是品牌问题吧,可并不是同一个品牌的不同产品都有这个情况。很郁闷的一个问题,只能归结到wifi功放电路的设计问题。2、频段的选择。这个要说的内容很多,但却又不能

7、一下说的很清楚,那我就尝试着看能不能说清。众所周知了,全球根据地区的不同把频段做了不同的划分,IEEE 802.11b/g工作在2.42.4835GHz频段,FCC标准采用2.4122.462GHz共有11信道,ETSI标准采用2.4122.472GHz共有13信道,而小日本采用2.4122.484GHz共14信道,而国内流入的无线路由器就包含了上述。但不管多少信道,也就是我们说的频段,其在某一定的信道下频率则是相同的,无非有的多了有的少了频段而已。只要无线网卡跟路由器频段一致就能互联,当然你不能拿只有11频段的无线网卡去连接路由器的13频段!从上面可以看到,至少在1-11频段方面,我们的网卡

8、和路由器之间是没问题的,如果你想连接更高的频段别人没有的,比如小日本的14频段,那你就得使用能支持到这个频段的网卡。在应用中我们应该怎么选定频道呢?这也不是你随手就想用的,当然你非要用也没招,我们讲的是合理。因为每一个频段,并不是都独立分开不相互重叠的,对于fcc标准,1-6-11三个信道才能相互不重叠,对于etsi标准,1-6-13三个信道才能相互不重叠。同时对于g还是n,又不同。g只占用某一频段,而n需要占用相连的三个频段!合理的应用,一是看你配套网卡路由之间的重叠频段,不能11配13。.二是,我们在使用频段的时候,尽量和周围的信号岔开频段,避免相互干扰,因为严重干扰的时候会造成数据丢包。

9、邻居家用6频道,你也非要用6频道,你说你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儿?现在轮到这个我觉得说不太清楚的方面了,很多书籍并没有提到的一个。我们在理论上,可以说一个wifi设备的所有频段,所发出的信号质量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也是wifi设备的一个难点,也正是它,能作为区分一个wifi设备好坏的标准之一,但这点却并不为人觉察。作为wifi功放电路来说,你很难将电路设计的让每一个无线信道都能达到相似的信号质量。什么叫信号质量呢?简单说就是一个形象的词:“纯净”!没有对数据包造成危害的杂波,我们通常叫噪音、信噪等,没有一种电路能制造出来绝对无杂质的纯净信号,要知道它是高频!低频的都不能杜绝,何况高频,所

10、以抑制噪音一直是wifi信号的一个难点,而且没有一个能绝对满意,只能相对满意。这个东西要靠专业设备来检测,我们做不到量化,但却在实际使用中处处感受得到。一个杂波相对少的信号,就能让有效信号在很远的地方接收,依然能分辨出有效的部分而构成数据传送。而杂波相对多的信号,远处虽然接收到了,但已经分辨不出有效和无效的部分了,就只能看着有信号而实际上没任何传输数据。前一段时间,大功率卡风起云涌,但实际上,有些信号你看着强度很高,但你却连接不上或者说没数据传送。为什么?信号质量不好,你能接收到,那是因为它实实在在覆盖过来了而且信号强度确实不低,你连接不上或者连接了也没数据,是因为杂波太大,网卡已经分辨不出有

11、效信号部分。无线收发不是一方面的,路由器在收发的同时,网卡也需要收发对应,任何一方面的wifi信号质量不够,也够不成有效的数据传输。纯净,才是真正的速率保证,路由网卡两者之间的信号质量对应,想没有高速率都难!没有优秀的信号质量,信号强度再高又如何?哪怕你做成1000mw,徒费电而已!这也是很多评测网站为什么要检测实际传输速率的原因,信号质量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可以根据实测的传输速率来反映它!上面曾经提到过兼容性差的intel无线网卡,但人家却能把传输率做得很好,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在信号质量的设计上让你不能不服,即使很弱的信号强度它也能保持很高的传输速率!好了,说了一圈该回到路由器身上了。

12、一个路由器很难在所有频段都能做到均衡的信号质量,只能说越好的路由器,做的越是均衡,但绝对不会都一样!一般的路由器呢?他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表现非常好的频段,通常都会在6频段附近,因为它是绝大多数路由器的默认值,也是最中庸的频段。很多厂家都属于后者,因为他根本就做不到各个频段的均衡,就只能在6频段附近突出重点了,大家熟知的华为,至今都没能在这一块做好!g还是只使用一个频段,而对于n就更难了,它要调用三个频段,能做到这三个频段的信号质量均衡,要求是非常之高的,这也是什么150m、270m的根本差别,不光是芯片就能决定的,而电路设计才是根本!看起来都是一样,说明书的理论值也都一样,可实测他就是有区别,即

13、使频段的调整,也表现出来实际速率的差异!好的路由器差别,这个就是最隐含的一个方面,大家都不公布,但并不是说它就不存在!wifi信号电路这一块,没有功底是绝对做不好的,我个人拆解了大量的wifi设备,感触颇多。大厂的优势在哪里?我窃以为:设计的丰富经验和功底才是根本。芯片的白皮书厂家都能拿到,但真正能调试出来,达到优秀效果的产品,并不多见。而且往往这些隐含的方面,表现出了实际成绩的差异,也更能区分一个wifi设备的优劣!哪怕是同一个厂家的东西,高中低端的不同,设计和效果都相差甚远。在这里,大家可以去测试cisco的设备和普通的看看,就知道差异有多大!就能让你明白很多东西,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就会

14、让你醒悟。应用效果是标准,吹水有何用?在这里我不得不说目前的一个误区:总以为加强发射的功率,就能提高速度和改善链接质量!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而且近距离范围内改善效果明显,因为在噪音也放大了的情况下噪音还不足以威胁到有效的数据信号,但这个方法并不是永远有效,一旦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噪音就已经开始干扰甚至完全威胁到了有效数据信号的接收和反馈,此时还有何用处?除了对人体增加了辐射强度外得不到任何结果!有人使用37mw的无线,照样实现了3km的对接,靠的是什么?优秀的信号质量!这才是根本,一味去追求功率,只是舍本逐末!好了,总结第二贴的要点,但重点是信号质量:1、wifi设备的兼容性2、具体频段

15、的实际信号质量第三贴我们讲讲路由器的功能等方面。1、管理功能。一个“好”的路由器,都必须具备一个具有良好操作性的控制界面,控制界面可以做的很复杂也可以做得很简单,但必须具备操作性,而不是前后项目设置的混乱和功能块安排的杂乱无章,让用户调试的时候摸不着头脑。目前市面上几乎都是通过界面控制来完成操作,单纯依靠命令来实现的少之又少,即使那些专业的wifi设备,也都相继走向了控制界面的设置方式。那么目前的管理功能就不再把界面设置作为重点了,而是把路由器的管理功能作为了重点,因为只有它,才能真正把客户的需要和具体产品联系起来。举例说:我们需要强大qos管理功能的机器,那么国内肯定首选wayos的系统;如

16、果我们需要作为repeater或者wds用,那么ddwrt又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如果我们需要实现双wan合并,则tomato又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这就是需要决定论。就国内的wifi设备,从语言上来说分中文和其他文字(英文最多),从系统上来说,有第三方固件,也有机器厂家自己开发的固件,从语言上来说有的采用linux有的采用vx等,从集成上来说,有的集成了adsl2+猫有的集成了voip语音有的集成了打印服务器等等。管理功能多好才叫好呢?越细划分的管理,当然功能也强大,但是却给设置会增添更多的麻烦,这对于一个普通使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要求的是简单易用,而不是去专业系统学习了再回来自己设置使用。而且普通使用者仅仅需要的设置就那么几项,所以对一个路由器的管理功能来说,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