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79159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发展非常的不平衡。在广大中小城镇、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筑技术仍然停留在旧的生产了水平,延续着传统钓,以土、木、砖、石等为基本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的旧技术体系。几代新建筑技术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它突破了封建社会后期建筑技术迟缓发展的局面,在短短的几十年间,陆续传入和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应用了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学会了新建筑的设计原理,新结构的计算方法和新材料的制作工艺,掌握了近代的施工机械和大跨,高层等的复杂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安装,形成了一套新技术体系和相应的施工队伍。一、 建筑材料的发展工业发展给建筑业带来新型建筑材料已往几千年世界各地区

2、建筑所用的主要材料不外是土、木、砖、瓦、灰、砂、石等天然的或手工制备的材料。产业革命以后,建筑业的第一个变化是铁用于 房屋结构上。先是用铁做房屋内柱,接着做梁和屋架,还用铁制作穹顶。19世纪后期,钢产量大增,性能更为优异的钢材代替了铁材。与此同时水泥也渐渐用于房屋建筑。19世纪出现了 钢筋混泥土,钢和水泥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出现飞跃的变化。我国近代早期新建筑材料,大都由外国输入,国产的新建筑材料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逐渐发展。1889年开平矿务局附设唐山细棉土厂,是中国生产水泥的第一家工厂。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很不发达,所能轧制的建筑钢材很少,大型的建筑型钢多由国外进口。机制砖瓦在20世纪初兴起,

3、发展较快,玻璃工业也有较普遍的发展。近代我国建筑材料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外商每年从建筑材料的倾销中掠夺了我国大量的财富。外来建材的倾销,严重打击了国内建筑材料的生产。整个建材工业在近代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生产力很低,产量很不稳定。一般设备都比较差,虽然有一些机械,但主要还是手工劳动。二、 建筑结构的发展中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大致可分为砖木混合结构、砖石 钢筋混泥土混合结构、 钢和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三种基本形式。最先采用的是 砖石承重墙、 砖石拱、 木梁楼板、木屋架构成的砖(石)木混合结构,所用材料仍是传统的砖、石、木材。砌筑砖石墙体、拱券,制作新式木屋架,都是传统技术很容易适应的。砖(石)木混

4、合结构从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后,就广泛推行开来,一直是近代中小型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20世纪初开始,砖石钢骨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步兴起,1902年建造的 哈尔并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楼,1905年建造的 青岛提督公署都用这种结构。以后, 钢筋取代了钢骨,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便为近代多层建筑所常用。以1908年建造的上海电话公司大楼和1916年建造的上海天祥洋行大楼为起点,多层建筑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框架结构。2030年代,钢框架结构层数不断增加。19311934年建造的 上海国际饭店采用钢框架结构,共24层,高86米,是中国近代最高的高层建筑。新结构和近代力学的引进和发展,突破了中国古代建

5、筑工程世代沿袭的传统法式和依赖老经验的落后状态。中国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掌握了进行科学分析和定量计算的结构设计方法,这是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重大进步。 中东铁路管理局由6栋相对独立的楼房,通过过街楼组成日字形群体。正楼3层,配楼2层,墙面用不规则的青石板饰面,工艺精湛。楼前有宽阔的广场。19世纪末,沙皇俄国攫取了中东铁路修筑权。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到旅顺口,总长2478公里。1903年7月13日,中东铁路全线竣工,次日由中东铁路管理局接管,从此中东铁路管理局成为沙俄在中国的殖民机构和侵略工具。1924年中苏建立外交关系,中东铁路由中苏两国共同经营管理。1946年东北民主

6、联军接管哈尔滨后,在原中东铁路管理局旧址成立了 哈尔滨铁路管理局 本世纪初城市初期规划中,以南岗区作为城市的行政中心,以今博物馆广场为中心,以大直街为轴线陆续建造了圣尼古拉教堂、中东铁路管理局、莫斯科商场、哈尔滨铁路技术学校、秋林商行等建筑,而中东铁路管理局作为中东铁路“司令部”,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三、施工技术的发展在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城市的建筑施工组织主要是各种专业性的“作”。辛亥革命后,营造厂逐步发展,到20年代已很普遍。抗日战争前,上海一地有点规模的营造厂已达 500多家。营造厂是继承清代中叶的“包商”发展起来的,通过投标方式承包建筑施工任务。有单包施工和工料兼包两种。营造厂

7、一般没有固定工人,规模大的拥有一些施工机械。营造厂得标后,分工种经由“大包”、“中包”层层转包到“小包”,由“小包”临时招募工人应工。中国近代施工队伍主要通过这样的组织方式,承担了近代建筑工程的繁重的施工任务。一整套采用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多层、高层、大空间、大跨度的工程施工,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机械、预制构件和设备安装的技术,很快为中国建筑技术人员和工人所掌握,工种分工也达到相当精细的程度。中国近代建筑工人擅长以简易的工艺设备和“土法”技术,克服复杂的技术难题,建成许多工程质量优秀的建筑。另一方面,掌握近代建筑技术的施工队伍,总的来说人数有限,而且几乎全部集中在若干大城市。新的建筑技术同小

8、城镇几乎无缘,更不要说广大农村了。这反映出当时中国还没有真正形成大范围内的近代化建筑的生产能力。 1863年,上海建筑工匠魏荣昌中标承建法租界公董大楼,开创了中国建筑工匠由传统水木业走向近代承包营造业的先河。近代新建筑工程施工中,防线普遍采用了较精密的测量仪器,而安置龙门板则继承了传统施工的常用方法。1936年建造的上海中国银行,使用了连锁齿槽的钢板桩、打桩等工程。近代建筑的许多装饰工程也获得很高的施工质量。上海的汇丰银行、江海关、沙逊大厦、国际饭店,大理石大厦,百乐门舞厅;北京的大陆银行;长春的伪满银行大厦;青岛的提督,圣米厄尔教堂;天津的老西开教堂;哈尔滨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楼和颐和园街一号楼,都凝结着我国近代工人在装饰工程上出色的工艺成就。总的来看,近代建筑技术在材料品种、结构计算、施工技术、设备水平等方面,相对于建筑社会的技术水平,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并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我国近代建筑材料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一些复杂的工业建筑和结构设计,还没有被中国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所普遍掌控;具备近代施工机构和技术水平的施工力量,全部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大城市内;面向城乡劳动人民的建筑几乎得不到新技术的改进;新技术一直没有扩展到全国城乡,活动领域十分狭窄。这些都反映出我国近代建筑技术发展的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