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参考基准面.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78890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参考基准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震参考基准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震参考基准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震参考基准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震参考基准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参考基准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参考基准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陆上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通常要将地震数据校正到一个统一基准面,而且这个基准面一般为水平面。将地震数据校正到基准面需要对炮点和检波点的高程差进行校正,这里需引入替换速度。当基准面高于地表时,相当于剥去基准面以上的地层,当基准面低于地表时,相当于在地表与基准面之间填充了地层。剥去地层和填充地层的速度即为替换速度。通常,人们认为替换速度只会影响地震剖面中同相轴的构造形态的幅度;实际上,它还会影响同相轴构造形态的其他特征。基准面问题由于我们解释人员拿到的地震资料都是处理人员处理后的数据,其基准面都较到固定基准面,所以我们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project-project options下的seism

2、ic datum那里定义好就行。这里用上基准面主要是要跟后面的测井基准面匹配。因为不同地区测井和同一个地区测井时,井与井之间基准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搞清楚单井的KB、surface elevation这些资料的意义是很重要的。下面为好友创业虚与实的一段话,对基准面问题阐述的很清楚,跟大家一起学习下:个人认为,“而测井都是从地面为基准面开始测试的”这句话是不对的,如果一个油田单位的测井资料里没有做特别地说明其测井深度是从哪一个位置为起算点的,那么石油行业标准的通常做法是测井的基准面是该井自身的补心海拔高度,即地面海拔再加上补心高的位置,也就是钻井平台的位置,包括下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时,都

3、是从补心海拔为起算点的,实际测井时,也可能表层有一段不去测量,但测量仪器依然是从钻井平台放下去的,所以深度起算点依然是该井的补心海拔,不管表层有一段是否测量,由于钻井及下套管的深度是绝对准确的,而表层套管末端与与技术套管或油层套管有一个连接处,通常叫做表套鞋或套管脚,这个深度是准确的,所以一般是用这个深度较准测井深度,而这个深度就是从钻井平台即补心海拔为起算点的。不论如何,石油行业早就规定,最后提供的测井曲线深度一般必须是从该井的补心海拔为起算点的,使用时如果需要做补心海拔校正,则必须将测井深度减去补心海拔,使得测井数据均从大地水准面为起算点;在做井震标定时,必须充分清楚地震数据起算点与测井数

4、据起算点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必须先做到一致,否则后面的井震标定准确性就无从谈起,虽然单纯地通过识别地震标志层来标定是业界常用的做法,但是很明显,在井震数据起算点都没有校正到统一的基准面上来的前提下,这样做显然是不可取的、有很大风险的、有时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井震不一致的错误,因此,建立地震工区时,必须清楚地震数据体的基准面是多少,表层替换速度是多少,这在地震采集及地震处理时就已经是确定知道的,而且,静校正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基准面校正,力图消除地表起伏不一致带来的时差,在确定了地震基准面和表层替换速度后,在加载测井曲线数据和钻测井分层数据时,井上的深度由于是从该井补心海拔为起算点的,所以就必须将井深度

5、校正到地震基准面上来,这里有两种做法,针对有些软件会自动做这样的校正,所以此时应该带着补心海拔数据加载井数据,而针对有些软件不自动做这种基准面校正,则需要事先将井数据深度校正到地震基准面上来,校正的方法很简单,先用地震基准面减去该井补心海拔,再将井深度加上这个差量即可做到井深度从地震基准面为起算点,如此,方能在大前提下、在起算基准上保证井震数据的一致性,后面的标定也就因为有了统一的起算点而更加容易做到准确,否则如果起算点都没有做到一致,光是通过标志层来确认标定,确实很难说标定的准确性,而一旦反生不好标定的情况,也不好判断是什么原因,因为起算点都不一致,很难说是哪里不对头了。另外标定时对于速度的

6、使用,根据个人的经验,必须事先做好速度和深度的拟合关系,以此来判断大概在多少深度或时间范围内统一使用表层替换速度来计算时深关系,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也会影响标定的准确性,当最后解释完也进行了时深转换后,得到了深度域的构造图,也叫深度等值线图,这里的深度肯定全部是正值的,再将深度统一减去地震基准面的海拔,这样就最终得到了标准的并且是基于大地水准面的海拔等值线图,这个等海拔的构造等值线图就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正有负了,也有的不换算到大地水准面上来,而是直接使用地震基准面的起算基准,在确定钻探井位时再根据该点的地面海拔换算成埋深图,方便地面施工人员施工。另外,在地震数据起算点(地震基准面海拔高度)和测井数

7、据起算点(该井补心海拔高度)一致性的问题上,有人也会这么做的,就是将地震的基准面校正到大地水准面上来,然后对井数据的深度也做一个补心海拔校正,使得井震数据均是从大地水准面为起算点的,这样做当然也可以,但是别忘了,当初地震采集和地震处理时,之所以设定了地震基准面,并且通常地震基准面海拔高度一般都会高于该工区最高的地面海拔,就是为了后续的科研工作有一个统一的适合本工区的深度起算点,保证所有的深度从该基准面起算都是向下增加的、都是正值,便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说,地震基准面就是一个人工拟定的虚拟的大地水准面,是一个水平面,就是为了保证工区所有数据的起算基准的一致性以及深度数据的正值。Z:Elev

8、ation,海拔。所有的海拔都是从平均海平面(MSL,Mean Sea Level)算起的,向上海拔增加,向下海拔减小,MSL处为0。所以就很明显,MSL以下的Z值都是负值(图2)。(忽然想起郭德纲烟囱和井的相声,哈哈!) KB:Kelly Bushing,补心海拔。其实,Kelly Bushing是方钻杆补心,在Petrel中就用KB表示方钻杆补心的海拔。很明显,这个值也是以平均海平面MSL为基准的(见图1)。 MD:Measured Depth,测量深度。从方钻杆补心(KB)开始,沿着井眼测量的深度(图2)。很明显,测量,包括测井的时候,谁闲的蛋疼,先去找平均海平面MSL,从那一点开始计数

9、啊!所以都是从方钻杆补心开始。 TVD:True Vertical Depth,垂直深度。从方钻杆补心(KB)开始,井眼的真实垂向深度(图2)!老外很严谨,为什么要加一个“True”啊,因为对应MD不“True”。直井MD和TVD是一样的,斜井,水平井就不同了,MD更多的体现了“长度”的概念,TVD才是True的“垂向深度”。 TVDSS:True Vertical Depth Sub-sea。平均海平面下垂直深度(图2)。这个说的很明白,Sub-sea,从海平面往下真实的垂向深度。不过,这个sea是平均海平面。 补心高(度):补心的高度,指方钻杆补心至地面的距离,也就是方钻杆补心的地面高度。补心海拔=地面海拔+补心高(度)。图1 补心海拔(KB)(据Petrel)储量体积系数:原油体积系数:为原油在地下的体积Vf(即地层油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体积Vs的比值. 天然气体积系数:地面标准状态(20摄氏度,0.101MPa)下单位体积天然气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