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书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786259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书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书报告JANEJACOBS无疑是对现代主义、功能城市规划质疑和批评发动全面挑战的第一人,1961 年本书问世的时候对美国当时城市建设影响巨大,并且很着强大的生命力,如今JACOBS的策略与理念已渐被融入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之中。今天城市建设有了新的高潮,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轰轰烈烈的城市更新运动正在上演。中国也正处于城市化的高温期,在强大的政治经济的助推下,中国的城市进行着盲目的扩张,其结果有可能成为JACOBS规划思想中新的反面教材,所以我们读读这本连非专业人士都可以理解的经典之作,对于我们思考如何理解当下的城市与如何建设城市的帮助更显重要。一、美

2、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独特魅力所在:从普通居民的视角,以质朴的语言,阐述貌似微不足实际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空间问题。是一本即使是非专业人也能读得懂的有关城市规划的书籍。二.JANE JACOBS研究的独特视角:并非规划专家像神一般自上而下“神目”式的研究方法,而是与之相反的从下而上,从一个社区居民的生活出发,以亲切,真实的对城市空间感受,从微观向宏观思考的方式,所产生的JACOBS的规划理念。后被学者称之为城市生态学观、民族志研究法和女性主义的视角。三.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城市建设思想本书是建立在对乌托式、现代功能主义规划理论批判的基础上进行自已理论建设。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书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

3、:“此书是对当下城市规划和重建理论的抨击。”她批评现代主义的规划理念,进而否定了从霍华德、柯布西耶到帕特里克、伯纳姆丹尼尔的现代规划传统,并责之为“辐射花园城市美化”运动1.反对城市规划中的“公式化设计”和“标本制作术”。 雅各布强调规划设计和重建要注意经验秩序,把城市看作复杂的系统,探索城市的深度含义。2.对城市设计和规划多样性的探索和对单一性、简单化的批判中,倡导城市设计的多样化、交叉用途和复杂性。3. 反对将城市建设视为理想化、僵化无生机的“艺术品”,应重视城市的生态和景观,推崇城市规划的开放性。4反对许多城市规划者的教条。提出将未规划的城市自然化的口号。5. 反对城市规划时将空间分隔和

4、功能简化。雅各布提倡城区的混合功能,批评城市规划者将城市空间分隔和单用途区分背后的美学逻辑、科学理性,认为城市不应该过于清晰(单一性),要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四、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借鉴意义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期中的问题:1.普遍遵从模式化的运作与操控,强调功能的区分,建立起各种功能单一的社区或别墅,缺少整体的综合功能2.房屋与住宅设计多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忽略了人性的发展和要求。3.不注意周围景观的搭配和协调,不能因地制宜,城市的历史记忆(历史景观)和现实景观被破坏4.社区之间的区隔现象极为严重,封闭式管理和“牢笼式”的住宅异化了人们的生活方式;5.公共空间的缺少也使人际互动减少,

5、甚至社区内的人际关系都比较淡漠。这一切正源于雅各布所说的“公式化的设计”和“标本制作术”。五、“JANEJACOBS”在当代在中国 “JANEJACOBS”做为反“神目”式规划理念,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区重建中一定程度的施实,如英国的贝克街旧街区的改造就是建筑师、规划师协助下,当地居民进行重建,并使之既保持原有风貌与生机下,又对街区建筑质量进行了提高,产生了双赢的结果。 而在中国,我们通过JACOBS半个世纪前对美国纽约的描述,看到了中国一往无前地重蹈覆辙。在中国这样缺乏居民缺乏捍卫自身权利的基本国情下,更难以避免自己早已形成的适宜生活的有机城市空间在政治与经济等强大外力下的摧毁。所以JACOBS以微观居民出发的规划理念,在中国便成为了一种难以得到实现的理想。 也许JACOBS所推崇的社区难以实现,但她的核心思想,我们应该时刻铭存于心: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城市规划,都要重视与遵重居者的生活需求,创造出适宜的城市空间,这才是建筑或是城市设计的根本所在! 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城市,也没有抽象的街区,更没有抽象的居民,我们应当是其中的一分子。 0 9建筑学院研究生张 宇(20091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