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苏州木渎古镇旅游景点介绍.docx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2MB
约19页
文档ID:556783132
江苏苏州木渎古镇旅游景点介绍.docx_第1页
1/19

江苏苏州木渎古镇旅游景点介绍木渎古镇位于苏州西郊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位于苏州城西南15公里  门票:古镇园林联票60元(包括严家花园25元、虹饮山房25元、古松园15元、榜眼府第10元)  开放时间:8:00-17:00  外部交通:  汽车:  上海方向:上海集散中心(虹口足球场2号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5号门)乘豪华巴士直达木渎,行程90分钟也可乘火车或客车到苏州,转乘公交直达木渎   杭州方向:杭州集散中心(黄龙体育中心)或汽车东站乘巴士至苏州,转乘公交直达木渎;  南京方向:南京集散中心(中山南路400号)或长途客运中心(建宁路5号)乘巴士至苏州,也可乘火车到苏州,转乘公交直达木渎     自驾游路线:  从苏嘉杭高速至“吴中”互通转苏州绕城高速,至 “西山”出口下,直达木渎     从沪宁高速“苏州新区”出口下,上高架,走西环路高架至劳动路出口下,走索山桥沿竹园路,直达木渎。

     从宁沪高速至“东桥”互通转苏州绕城高速,至“光福”或“西山”出口下,直达木渎    内部交通:  苏州火车站、汽车站乘公交58、621、69、2、43、游4路可直达木渎  镇内人力观光三轮车古镇严禁一切外来车辆进入  联系:0512-66514042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木渎古镇入口处有停车场,木渎镇的医院、银行、加油站也比较多  住宿:  木渎古镇住宿较少,木渎古镇到苏州市也就20分钟的车程,在苏州市住宿也很方便旅游小贴士  1、美食:可去百年老店石家饭店品尝鲃肺汤、太湖河虾明清街上也有几家不错的饭店木渎中山路(又称苏福路)上的渔人茶楼,也有茶有点心,价位适中,很是不错此外,木渎古镇四季食品,层出不穷有乌米饭、青团子、厥菜、马兰头、甜酒酿等,各具乡土风味,在街边不店均可品尝   2、购物:木渎当地生产的丝绸、双面绣、红木雕件、澄泥砚、书画、石雕等工艺品同样弛誉天下乾生元产的松子枣泥麻饼也非常有名木渎古镇地图木渎古镇方位地图景点相关资料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

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2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木渎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木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进士 25 人,举人 30 余人,其中状元 2 名,榜眼 1 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台湾政要严家淦等等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因而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反映当时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长卷《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全长 1225 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画了木渎,木渎当年之繁华可见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驻跸木渎,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如今 200 多年过去了,木渎古镇的格局和风貌未变,依然是吴西最大的商埠、姑苏第一水镇,镇上古宅庭院深深,小桥流水悠悠,其中胥江为伍子胥所建,乃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香溪因西施在此洗妆满河生香而名,木渎的每一条河,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休憩价值。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 30 多处,迄今仍保留了 10 余处其中,严家花园乃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虹饮山房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每到木渎必游此园古松园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榜眼府第是洋务运动先导、著名政论家冯桂芬故居,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镇园之宝灵岩山馆是清代木渎状元毕沅的私家别业,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吴中著名山水园林木渎私家园林既秉承了苏州园林的精致幽深,又有其空旷高远、山林野趣的个性,充满了一种大气和皇气在 28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我国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等人参观了木渎古镇私家园林之后,激动不已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遗产”。

  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在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门对香溪,背倚灵岩,“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童寯《江南园林志》),为江南名园之一  严家花园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一时题咏颇盛龚自珍对此园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祖父)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努力,前后历时一百七十多年,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底蕴,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名园风范1935年,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两赴此园,流连忘返,对严家花园的布局与局部处理极为推崇,认为是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严家花园占地16亩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其中位居第三进的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木础石质,典雅古朴;楠木直柱,圆润柔和;雕刻简洁疏朗,色调淡雅素净,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

尚贤堂和明是楼前各有清代砖雕门楼一座,所雕人马戏文玲珑剔透,意趣隽永,虽依附于厅堂,却未尝不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极富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严家花园的厅堂建筑宏敞精丽,堂堂高显,显示出严正的气度和性格而进入园区,其建筑则显得精巧活泼,丰富多彩,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体现出造园者精湛的造园艺术园中有书斋二处,分别以友于和海棠为名,尤其友于书屋,地处幽偏,经曲折长廊,过清荫居和静中观,方可蜿蜒而至友于书屋为自成一体的独立庭院,前院湖石数片,花木扶疏,室内经典古籍,书香飘溢,实在是一个专心攻读的“藏修密处”在严家花园幽曲静美的环境中,友于书屋等建筑偏居一隅,清幽曲奥,具有幽人般的情致;与其迥然有异的是,另有一些建筑如眺农楼、见山楼、环山草庐、宜人亭、延青阁等则地处高旷,空间畅豁,具有旷士般的襟怀凭栏极目,不但园中景致尽收眼底,还可看到园外的田野风光和灵岩山的满目苍翠延青阁上一副对联概括了这一切:“阁邻佛寺经盈耳,窗对灵岩翠满晴”严家花园还有一些建筑造型颇为别致,在苏州古典园林中颇为罕见如延青阁后墙与围墙不在一线,陡然偏斜出一角,打破了平稳板律的局面,使人产生无限遐想闻木樨香堂为厅榭合一式建筑,前部水榭依水而筑,数鱼为乐,后部四面厅光明洞彻,尽收四周景色于窗棂之内。

羡园东部的爬山廊也较罕见,此廊依地势而建,随地形升高,连接自然,造型优雅,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从平地漫步至环山草庐的二楼  园无花木,山无生机严家花园在植物花草的布局配置方面也较有特色,巧妙栽植四季花木,构成春夏秋冬四个各具特色的小景区花木与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花木丛中,严家花园愈显幽深广远,变化多端,遍历全园,有步移景异、左右逢源之妙  从尚贤堂右边门穿越一条幽长的备弄,即进入以古广玉兰为中心的春景区古广玉兰为羡园旧物,昔日园中胜景之见证,虽历经百年沧桑而蓊郁如故每逢春夏,千葩万蕊,满园花光邻近的友于书屋则为羡园旧名,引自《论语》“友于兄弟”,指兄弟友爱友于书屋是严家藏书之所,颇多珍藏,严靜波(家淦)先生幼年曾在此通览经典古籍,四岁吟诵唐诗,六岁熟读《易经》驻足友于书屋,赏百年玉兰纯白之花色,嗅宜人之清香,兰芬益文思,自是文人墨客风雅之举  出友于书屋,进入绵延假山的洞穴之中,清风徐来,还夹杂着淡淡荷香,告诉人们这里已是夏景区假山尽头,视野顿显开阔,但见碧水清天,荷风四面,心中的暑气俗尘早已随着清风清散殆尽环顾四周,澹碧轩、织翠轩、澈亭、锦荫山房和延青阁皆掩映于绿树丛中,回首一副楹联为此景作了点题:“胜地四时浓荫里,洞天一派碧鲜中”。

  随着曲廊向北延伸,过池塘,即进入秋景区此区由两部分组成,一宜折桂,一宜登高,均秋令应时景致闻木樨香堂四周遍植桂花,仲秋月夜,丹桂飘香,芬芳馥郁,闻之令人坦怀若荡,心旷神怡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园主于此焚香点烛,供拜月神严氏儿孙折桂嬉戏,以寓“蟾宫折桂”高中之意穿过眺农楼和见山楼前幽静的院落逶迤向东,来到环山草庐,一座宽敞平台贴水而筑,视野豁然开朗隔水望去,一座湖石假山起伏绵延,山巅一亭翼然,山间清流潺潺假山东侧为采秀山房,北接爬山廊无论是在环山草庐的二楼,还是伫足假山之巅的宜人亭,均可放眼北望,远处灵岩山古塔钟楼的倩影清晰可辨  置身环山草庐似乎已是园之尽头,孰料经东北角一侧门右折竟是别有洞天此处已是冬景区这里建筑密度很高,曲廊厅堂,交叉搭接,形成多处特色鲜明的小庭院院中有小池一泓,上跨石梁,作之字形,环池湖石错布,修木灌丛,深浅相映,环境绝幽疏影斋前,满植梅花,小雪初霁,红英绿萼,颇有宋代词人姜夔“暗香疏影”之意境  冬景区外是一处新园,水域开阔,园中的粉墙、亭廊、假山、藤树都倒映在这一泓清澈之中,水上有桥,水边有亭,水波轻漾,水香氤氲岸上杨柳依依,鸟鸣蝉噪,已是一派活泼泼的江南水乡自然风光了。

  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位于严家花园东200米处,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虹饮山房现存许多与乾隆相关的遗迹遗物山房门前是御码头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经过运河,转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处,必赋诗题字当他见到这条山塘古道幽奇古绝,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口占七律一首后来,这首七律被当地官员镌刻于碑,置于亭内,与对面的明代怡泉亭两相映照,成为古镇一大景观  当年,乾隆皇帝住在灵岩山行宫,而那些词臣随扈则住在虹饮山房据信史记载:刘墉曾二度下榻虹饮山房,与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虹饮山房的匾额及花厅内“程子四箴”的横批,就是刘墉赠给徐士元的  虹饮山房花厅之内有一把龙椅,是当年康熙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时的圣驾专座它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条金龙缠绕腾飞,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

乾隆游木渎时对此龙椅非常钟爱,特地将龙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