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执教:湖南省花船庙小学 李雅妮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通过想象画面、描述画面、抓住意象理解古诗内容感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3、在诵读中感受古诗的灿烂文化及古人的浓厚友情教学重点: 通过想象画面、描述画面、抓住意象理解古诗内容感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教学难点:想象古诗画面,找准意象体会诗情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师:送别,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古代社会交通和信息不便,人们喜欢定居而难得远行,因为一旦离别人的前途和安危都很难预料,于是送行饯别便成为表达深情厚谊的习惯,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我们读过:又送王孙去——;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读过洛阳亲友如相问——;海内存知己——;莫愁前路无知己——;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诗人浓浓的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谁来读课题——1、 指名读课题(读出正确停顿)2、 释诗题3、 知诗人二、初读诗句,读出节奏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师:了解了王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王维的这首诗,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 指名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两种节奏各有各的韵味,各有各的感觉,不管怎么读,这首送别诗我建议大家读得“慢”——一些听到你们的诵读,我也想加入诵读的行列,我读后三个字,你们读前四个字,好吗?(师引读三种形式:后四; 前三; 诗题和作者)三、品诗思画,赏情悟情(品读一二句)师:很好,读出了古诗的节奏和韵味,宋代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那读一读王维的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出了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一二句)1、 指名说画面(重点理解“浥”)1师:雨后的杨柳、洁净的路面、清新的空气……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请用一个词来表达(清新、惬意、清爽、心旷神怡……)2、 相机指导朗读3、 绵绵细雨,青青柳色,空气清新,同学们,渭城美吗?读出渭城的美——师:渭城很美,可是王维却无心留连这美景,因为他的心中藏着一个“别”字你感受到王维的依依不舍吗?4、 指名说说从哪儿感受到离别情雨1:雨像老天爷流的泪,好像也被他们的别情感动,不忍心看到这对老友故交分别雨2:春雨绵绵,淅淅沥沥,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停下,就像王维的离愁无法挥散……师:是啊,绵绵细雨不知何时才会停歇,王维的思念什么时候才会消散呢?绵绵细雨就像惆怅和不舍打湿着王维的心情。
雨不停,愁不休……这个承载离愁的意象“雨”你找得很准确,你是怎么找到的呢?归纳方法:多读古诗词,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希望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师:这离愁藏在“雨”中,还藏在哪里?柳1:“柳”“留”谐音,意寓挽留柳2: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达挽留和不舍师:不但表达不舍,还有深深的祝福,希望行人就像路边河畔随处可见的杨柳,生命顽强,永远平安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于是杨柳就成了依依不舍的象征师:这一雨一柳搅扰着王维的情思,蒙上了淡淡的离愁,读——(品读三四句)1、 杨柳不识人间情,诗中更是有两句直接道出了离愁别绪,你们知道吗?那一起读——2、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王维的离愁?(更愁、无故人)3、 王维为何会如此依依不舍,元二要去的地方是哪里?(想像安西,对比渭城;诵读《凉州词》,感受玉门关外的荒凉;诵读《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感受阳关以西的艰险)4、 现在,你认为这条阳关路是一条什么路?(危险、艰险、孤单、无尽……)5、 现在你理解了王维为何如此难舍难分了吗?如果你就是王维,好友元二即将出使安西,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指名说指导朗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分明品出了这酒中别样的滋味,这是一杯怎样的酒啊? 指导朗读 四、欣赏名曲,感受送别情 师:劝酒千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据史料记载,在元二离开五年后王维就病逝了,关于重逢,也就不得而知了。
听,是谁唱起了这忧伤低沉的曲子?1、 播放《阳关三叠》2、 和乐诵读师:送别的名句还有很多,王维说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却说—— 王维说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却说——小结:同是送别,或惆怅伤感,或豪放乐观,一样的送别,别样的心境,但无论怎样的送别,都抒写着同一个字——(生:)“情”人间最美是真情,人间最暖是真情,孩子们,小学六年毕业在即,面对这分别,让我们铭记友谊,铭记情义,一起深情诵读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一雨一柳千杯酒依依不舍真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