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77730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三多管理学原理考纲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第一章概论(一)管理活动1. 管理的定义所谓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或自然人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创新等一系列 新活动,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2.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创新3. 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不因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只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的属性。它是为了组织的共同生产而产生的。它反映了社会协作劳动过程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 以保证社会结合的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社会属性: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都会使管理思想、管理目的以及管理方式呈现出一定的差别,从而使管理具 有特殊性和个性。它

2、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 影响和制约。按统治阶级意志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管理者1. 管理者的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2.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诊断技能分析技能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一)传统管理理论1.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英国)亚当斯密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分工理论,构成了管理学的理论前提和技术前提。对于管理学来说,必须从人的本性和动机出发来构建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斯密提出的分工思想,直接导致了管理学的诞生2. 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自相矛盾的人物;提出生产中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人事管理的创始人3. 查尔斯巴比奇(英国)发展了斯密论点,提出了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问题,为以后20世纪发展的流水线提供基础。 提出按照生产效率不同来确定报酬的具有刺激作用的制度,是巴贝奇作出的重要贡献。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2、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3、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而所应给予的 奖励。4. 麦克考勒:倡导制度管理。强调逻辑注意原则和秩序,具有典型的契约文化特征(二)科学管理理论1. 泰罗和科学管理理论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4、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一一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一一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一一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一一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2.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

5、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命令5:统一领导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保持稳定13:主动性14:集体精神法约尔的贡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3. 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想的

6、官僚组织模式1组织中的人员应具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2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的控制体系3人与工作的关系4成员的选用 与保障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6成员的工资及升迁(三)行为科学理论1. 梅奥的人群关系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霍桑试验1924-1932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过程:试验首先从变化现场工作的照明强度着手。研究人员将参加工作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控制 组一直在平常的照明强度下工作,而试验组则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增大时,试验组的生产增长比例 与控制组大致相同,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试验组

7、的产量明显下降。试验表明,照明度的一般改变不是影响生产率 的决定因素。后来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试验。观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一一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 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影响: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 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一

8、一马斯洛尚未满足的需要为目标而驱使的行为目标的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的观点a: 一个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b: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感情和归属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缺点:缺乏客观实际性3. 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X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 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对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 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

9、地完成工作。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取决于他们把工作看成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人们在通常情况 下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制造性。结论:x理论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y理论则假设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人的行为。麦戈雷格认为y理论比x 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加工作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4.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抛弃了传统的观点:满意一一(对立面)一一不满意提出新观点:满意 没有满意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调查认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方面的。而使他们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者

10、工作关系方面的。 赫茨伯格把前面的因素叫激励因素,后者叫保健因素(1)保健因素: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包括: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等(2)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责结论: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提升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 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马

11、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很大的相似性, 马斯洛的高需要层次即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而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次需要相当于保健理论(四)现代管理理论1. 社会系统学派怀特贝克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识,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2. 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特西蒙决策时管理的主要任务以决策为特征,应围绕决策为核心,行程管理理论。3. 系统管理学派用系统的观点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系统管理的过程4. 经验主义学派彼得德鲁克企业管理应从实际出发研究企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案例研究来学习管理,有效的指导 管理实践5. 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费德勒在企业管理中不存

12、在最好的能适应一切情况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与系统理论要根据企业所 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6. 管理科学学派埃尔伍德斯潘塞伯法 此派借助于数学模型,计算机技术解决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五)管理理论的新发展1. 战略管理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五种竞争力量1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力量2供应者的力量3替代品的力量4现有竞争 力的力量5买方力量三种通用战略思想: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2. 组织管理理论把组织看成一个系统,要实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效率取决于组织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各部门之间 的有机联系。3. 企业再造理论为了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

13、适用于问题丛生的企业潜 伏危急的企业处于事业发展高峰的企业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管理原理的特征1. 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一一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 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2. 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制,避免盲目性 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经(二)系统原理1. 系统的概念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 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

14、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3: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3. 系统原理要点1:整体性原理一一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 使整体效果为最佳2:动态性原理一一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3:开放性原理一一明智的管理者都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外部与本系统的联系,努力扩大本系统从外界吸入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4:环境适应性原理一一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外界不断发生联系的5:综合性原理一一把系

15、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2个含义a: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b:组织的产品是综合而制造的(三)人本原理1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一要素发展阶段一一泰罗科学管理阶段早期的管理理论基本上限于把劳动者视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泰罗之后的几十年中所有对劳动和劳动力的研究大多都未摆脱把人视为机器附属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二)行为研究阶段一一马斯洛、赫茨伯格等二战后,一部分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劳动者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劳动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经济需要只是其中的一种。(三)主体研究阶段70年代以后企业界逐渐意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 有效管理的关键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两种不同的途经1: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使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2: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使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努力的 奋斗,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两种途经的根本不同之处:a:前者职工处于被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客体b:后者职工处于主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主体3.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