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期校教育教学研讨会讲话稿.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771340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暑期校教育教学研讨会讲话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年暑期校教育教学研讨会讲话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年暑期校教育教学研讨会讲话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年暑期校教育教学研讨会讲话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年暑期校教育教学研讨会讲话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暑期校教育教学研讨会讲话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暑期校教育教学研讨会讲话稿.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暑期校教育教学研讨会讲话稿暑期教学研讨会,我十几年年来参加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听,不发言。今年我想讲讲我的想法,还准备大讲一下。为什么今年要大讲一下呢?一是校领导真抓实干,估计不会把我的建议看成是挑刺。二是学校今年安排我发言,安排了我就要认真对待;也好像与年龄有关,似乎教龄到了一定年数,比如30年,就觉得自己是“老教师”了,可以唠叨几句。三是今年文科的高考成绩,与以前比大幅度滑坡,让我们文科老师感到很郁闷,很难堪,我希望明年的高考,我们校的文科,能取得好成绩,能彻底扭转2018届这种尴尬的局面。其实所谓之大讲,主要的观点是两个,我先做个摘要:紧盯高考,而不是省市质检,质检考只是模拟考;

2、紧盯总分,而不是单科排名,抓总分才能赢高考。重点关注学生的总分,关注班级的总成绩,而不是单科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扭转高考复习的乱象:各科争相抢占学生有限的时间。2018年的高考刚刚过去。在上一个年度,从段长到班主任,到各科老师,体会都是一个字“累”!工作时间大大加长,晚自习值班、下午第四节辅导课、周六补课;一周两考,周日等于阅卷日,彻底没有双休日。还有心累,压力大,每次考试排名,省市质检考试平均分1分之差可能导致名次落后很多名,甚至是十几名。努力自有回报,我们全体高三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回顾上一年度的高考复习工作,我这里提一些建议。高考总结工作,我想更需要的是纠偏,指出存在的问题,修正我们

3、的复习备考策略,以利于新一届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存在哪些需要修正的问题呢?这个需要比较才能有所醒悟。我先说说我们上届高三复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所有问题的前提,是我们的老师很敬业、很负责,都有职业荣誉感,我们老师也以此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但是有高度敬业的团体成员,不一定有良好的团队合作。问题的有:各科猛抓,很少考虑整体。而高考看的是总成绩,就学生而言,是总分高不高;就学校而言,是本一多不多,高分有多高。也许有人会说,各科上去了,总成绩不就好了吗?这只是简单的算术加法。也要做一做减法。学生的时间是一个定值,我们假设学生课余时间是150分钟,2.5小时。文综300分,当作两个150分的科目估算,语

4、数外+文综,就相当于5个150分的科目。平均摊,每个150分的科目,平均时间是30分钟。文综相当于两个150分钟的科目,那么是60分钟,分摊到政史地,每科是20分钟。现在我们想一想,有的科目的作业,每天都有,1小时甚至2小时都做不完。曾经,不是这一届,有个科目的作业3小时都做不完,不是一天,是经常这样,那位老师还特别严厉,学生不得不先完成这个学科的作业,经常到晚上11点还没做完。要不要平均分割学生的课余时间呢?当然不是。我的意思是,个别学科,少数学科,作业太多了。这里还涉及一个问题,比如文综,高三上期及其以前,要适当给语、数、外让路。问题是,高三下期,语、数、外不让路怎么办?这就涉及到一个语数

5、外和文综科目协同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作业多的老师,付出也很多。要编制练习,要印制,要检查,要督促,非常辛苦。我们的老师这样负责任,为什么还说我们的复习出了问题呢?因为我们老师考虑的是自己的单科,很少考虑整体。导致最终班级总成绩,文科总成绩上不去。这就和“剧场效应”类似。本来都坐着看戏,前面有个人站起来看,后面的人要想看清楚,也只得站起来,最后都得站起来,谁坚持坐着,就看不到了。大家都站起来了,看到更多的内容了吗?没有,但是大家都很累。一个学科猛抓,质检排名当然好。其他老师一看,赶紧也抓。都来抓。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最后考试结果不尽人意,还都累,学生更累。上一届的复习中,就出现了乱象,互相拆台。什

6、么样的情况呢?有些科目,有的科目,不仅仅练习非常多,督促的非常严,甚至老师在班上跟学生讲:我这个科目,你多背一个什么就多一分-不像有的科目,比如地理,你怎么读还是没分。主科老师不支持文综,文综老师也腔调不一致。地理老师说:文综考试最好的做题顺序是什么呢?就是按照高考试卷的题号顺序,一路往后做。当然是先做我们地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因为地理要求思路清晰。还有,按照顺序做,不会犯大错误,不会在答题卡上,把答案写错地方,不会出现把政治答案写到历史题号下面,导致两题都没分,这会崩溃的。学生认同地理老师的建议。但历史老师一开口,学生就拿不准到底怎么做最好。历史题在文综卷的最后考,文综考试的麻烦是时间不

7、够,来不及做的就是历史题,所以历史很吃亏。不是不会做,是没时间做。所以历史老师说:最好的答题顺序是先做历史,不难,先把分拿到手,地理最后做,反正先做后做一个样,没分。所以说,上一届的质检,尤其是省质检,那种偏离高考方向的地理试题,对我们地理复习伤害很大。毕业典礼,有个节目,是学生上台表演小品,演老师。有个男生是演我,借了我的工作包,我的教鞭,我的小扩音器。他一边走一遍看下面,一边说:“英语作业收起来,英语作业收起来,现在是地理课.同学们,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多了,我建议大家各科不放松,重点抓文综”。另一位学生扮演严冰老师,也是涉及到时间的利用,好像是有个时间段某主科老师没来得及占用,严冰老师觉得是

8、“大好时机”,刚好复习物理。看来文科、理科都存在时间的抢占问题。不过,文综后期的复习异常关键,需要不断的归纳、总结、提高,因此文综后期复习的时间被挤占,影响也最大。可以说上一届高三文科的复习,主科与综合科抢时间,综合科内也是各打算盘,而且互相拆台。但授课老师这样说同班级的其他学科,还是很少见的。难道我们的老师意识不到“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吗?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我们学校的导向,是学校层面过于重视单科排名,过于重视省市质检引起的。如果要修正,还得依靠校领导。各校领导都是这样,从一中到十一中.福州各校特别重视省市质检排名,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以前中考是紧接着高考,中招宣传时,高考成

9、绩还没有出来,都是拿省市质检成绩说事。因此福州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福州高考复习工作,对省市质检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高考。省检一般是4月份,省检后,基本上开始放松,一个是老师和学生已经很疲劳,更重要的是思想重视程度的放松-文综、理综的成绩是捆绑式的,考的怎么样也就不太关心了。这种提前一个多月的放松,对福州高考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在中考推迟了,高考成绩出来后,中招宣传才密集开始。在中招宣传中,没人再说学校的省市质检成绩如何如何了。因此,我们要修正什么?要准确定位省市质检的作用,尤其是降低对单科成绩排名的重视程度,高度重视的应该是学生的总分、班级的高分段人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地

10、方的情况。我寒暑假回安徽,接触的亲戚、同学、老同事,基本上都是高中老师,很自然的要谈到高考复习的问题,谈到工作的压力问题。我接触的老师分布在两个地区,都是在安徽教学质量排名前三的地区。区别是:对质检考试的重视程度。我跟安徽的同行谈及省市质检排名给我们福州高三老师的压力很大,他们几乎都是一个声音:你不要管就是了,高考考的好,不就行了?!不重视省市质检单科排名,我们能做到吗?我们很难,教育局会重视,校领导会重视,家长会重视。但是我们可以修正,可以不必和以前那么高度重视,尤其是单科排名。如果学校过于关注质检排名,质检考试就会干扰我们的复习计划,或者说,我们的复习计划,不得不跟着质检考试走,而不是紧盯

11、高考。我们被迫用短期行为,应对质检考试。而省市质检考试的题目,也并不一定能有效指导我们高考复习,甚至是造成干扰。比如,我们地理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复习知识点,以扫清知识点为主,任务很重,时间很紧。这个时间段,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还没有进一步提升,训练不够,这时候学生参加高考是不行的。但是质检考试来了,又是特别想猜高考题的那种。我们地理,2015年和2017年,各有一个大题特别难,得分率极低,造成了恐慌。恐慌的表现是上一届的质检题也模仿这种题型,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来编制试题,力求新颖,甚至有“题不惊人死不休”的势头。表现的极致是上届的省质检地理卷,南平地区最早发布成绩,南平一中地理平均分是39分多,福

12、州平均分是38分多,我们十一中是40分出头,这得益于福州阅卷宽松了一点,怎么考我们是考不过南平一中的。试卷好多题目是废题,都不会。考试结束,一遍哀嚎。教的没考,考的不会,会的不考,文考生考不过艺考生,认真读的考不过蒙的。高考到底要考什么?高考如何复习?老师,特别是年轻的老师,反响特别大。福建省、市的地理教师QQ群都炸窝了。实际上,省市质检的题目,平均分一次比一次低,题目严重的偏离了高考复习方向,对高考复习的作用是误导,对地理复习伤害很大,读与不读一个样,挫伤了学生的信心。因此,我们要紧盯高考,降低我们对省、市质检尤其是单科排名的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这个主要是靠校级领导来做。因为压力是传递下来的

13、。市局传递到校领导,校领导传递到年段长和老师。很显然,市局是行政机关,他们对高考复习工作了解的不够,需要我们校领导来修正。更何况就排名本身,问题也很多。很多学校把艺术生排除后,还要想办法把成绩差的学生去掉,减掉了尾巴,把差生藏起来了。有一年延安两个文科班,参加考试的人数才16名,尾巴减的太多了,结果平均分超过老八所中很多学校,以至于我们问延安老师时,他们沉默着不接这个话题。那如何定位省市质检呢?我看是:1、 省市质检考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最为接近高考考试的模拟环境,相当于军事演习,接近真实的战争。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珍惜每一次质检考所提供的高考模拟机会,让学生得到考试锻炼。2、 省市质检考

14、试,为我们的高考复习提供一个检验机会,如果能检查出我们复习的缺漏,那就是大收获。我们过分重视质检的排名,会打乱我们复习的节奏。假设把高考复习当做3000米赛跑的话,前1500米相当于上学期,后面的1500米中我们冲刺了好几次。每一次质检之前的复习都是一次冲刺,最后的4月省检后,就基本上精疲力尽了,该冲刺的时候已经没有体力了。老师是这样,学生也是这样。我们过分看重质检的单科排名,会导致老师复习的短期行为,会导致各科无限度的争抢学生有限的时间。每一次考试之前,各科发起冲刺,大量的练习倾泻到学生,认真的学生会非常的疲劳,完不成又特别的焦虑。难道省市质检考试的排名,没有用处吗?有用处,而且非常大。问题

15、是怎么用。这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重视高考总分。今年高考结束后,文科有个班级,没有本一。据我所知这是很罕见的。但是这个班的平均分最高,超过二本线50分。本一是光头,班主任很郁闷,很怕遇到校长。有一天我们排队要参加一个什么活动,不巧校长走过来了,我就跟校长说,某某老师班的平均分比本二线高50分,考的很好的。校长回答了三个字:“本一呢?”大家想想看,我们平时的每一次质检,老师如临大敌,担心单科的排名太难看。而排名的依据是平均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国家、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而福州竟然看的是平均分。只要有两三个学生死活不读,平均分会拉下来很多的。而最后的高考结果出来,我们看的是本一多少、本二上线率多

16、少,没人问平均分。毫无疑问,最能体现我们学校教学质量的数据,是考了多少985、多少211、多少本一,和本二上线率多少。没人问高考平均分,没人说哪个单科多厉害。我们偏离了高考复习的大方向。想想看,如果做一个不记名的调查,调查一下刚刚从高考火线上下来的2018届班主任,你问问她/他,每一次质检考试之前、之时、之后,分数出来前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是担心你的班级学生进入年段前列的人数多不多,还是担心你的单科成绩的全市排名好不好?在学校排名是否难看?我想,大部分甚至是全体班主任,选择的是后者,就是班主任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单科排名而不是班级的总成绩。为什么?因为学校最看重这个。班主任这样想是有道理的,因为第一身份是老师,班主任是兼职。我们的班主任都是重单科,轻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