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76658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教学难点:1、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2、 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方法

2、:1、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体会、理解。2、通过边读边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2、课文插图和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三分钟说话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提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简单地做个介绍。(必要时教师做补充)(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人。具体说,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

3、恒星组成的等等。今天我们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也是伽利略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现象。亚里士多德,两千三百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他。他说的话被看作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他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走进一个故事里?是谁起了作用呢?(是伽利略在起作用。因为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22年就已经不在人世了。)3、(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4、,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小组内初步交流。四、检测作业:1、读拼音,写词语。xun b x l zh xu zhn l hui y g zh ( ) ( ) ( ) ( ) ( ) ( ) 2

5、、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释( ) ( ) 授( )( ) 执( )( ) 称( )( ) 宣( )( ) 腊( )( ) 3、照样子扩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具体。例:伽利略是科学家。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是十七世纪伟大的科学家。、河水流淌。_ 、树结满果子。_ 、晓伟是学生。第二课时课前三分钟:一、复习导入: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二、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二)小组交流。(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预设: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

6、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

7、理)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1

8、、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生看插图,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四、延伸拓展,迁移运用:1、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请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2、随文练笔(出示小黑板):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3、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板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怀疑试验公开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